關於閱讀的手抄報圖片大全

  要明確讀書的意義,從培養學生的興趣入手,教給讀書的方法,培養自主讀書的能力。可以開展做讀書手抄報來培養學生的讀書積極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關於閱讀的手抄報的圖片參考

>

  關於閱讀的手抄報參考圖***1***

  關於閱讀的手抄報參考圖***2***

  關於閱讀的手抄報參考圖***3***

  關於閱讀的手抄報參考圖***4***

  關於閱讀的手抄報參考圖***5***

  關於閱讀的手抄報參考圖***6***

  讀書的手抄報圖片素材一、讀書的樂趣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而我之所以愛讀書,是因為從實踐中體會到了讀書的無窮樂趣。

  小時候,我們有爸爸媽媽愛護,有爺爺奶奶的痛惜,也有默默無聞的好朋友,一直陪伴著我成長,那就是——課外書。為了讀書,我能做到:覺可一日不睡,飯可一日不吃,但書不可一日不讀。

  有一次,奶奶出去和朋友一起吃飯,臨走前,奶奶吩咐我:“晚飯的事就交給你了!”說完後奶奶就出去了。我一邊煮飯,一邊讀書,過了很久,媽媽回來了,她問我:“咦!什麼味道呀?”我回過神來,開啟鍋來看,呀!飯全糊了!奶奶知道這件事後,罵了我一頓。

  讀書對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樂趣:對於從事體力勞動的人來說,讀書是一種休息;對於從事體腦力勞動的人來說,讀書是一種解脫,一種消遣。煩悶時,讀書可以解悶;愁苦時,讀書可以忘憂;興奮時,讀書可以警醒。

  讀書給人恬淡,寧靜,心安理得的快樂;是名利,金錢不可比擬的,書就像人類經神的營養劑,缺了它,生活必有缺陷。讓我們別留下遺憾,拿起書吧!相信你一定能從中獲得不少樂趣。

  讀書的手抄報圖片素材二、關於勤勉讀書的典故

  韋編三絕

  出處:《史記?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讀《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年,若是,我於《易》則彬彬矣。”

  釋義:“韋”是熟牛皮;“韋編”指用牛皮繩編連起來的竹簡書。“三”是概數,表示多次;“絕”是斷的意思。孔子為讀《易》而翻斷了多次牛皮帶子的簡。後人用“韋編三絕”這個成語加以概括。用來形容讀書刻苦勤奮。

  故事:春秋時的書,主要是以竹子為材料製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籤,稱為竹“簡”,用火烘乾後在上面寫字。竹簡有一定的長度和寬度,一根竹簡只能寫一行字,多則幾十個,少則八九個。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這些竹簡必須用牢固的繩子之類的東西編連起來才能閱讀。像《易》這樣的書,當然是由許許多多竹簡編連起來的,因此有相當的重量。

  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讀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內容。不久又讀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點。接著,他又讀第三遍,對其中的精神、實質有了透徹的理解。在這以後,為了深入研究這部書,又為了給弟子講解,他不知翻閱了多少遍。這樣讀夾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即使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謙虛他說:“假如讓我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與質了。”

  讀書的手抄報圖片素材三、讀書名言

  1*** 讀書貴有用;樹德莫如滋。——《對聯集錦》

  2*** 生命是短暫的,空餘時間很少,因此我們不應把一刻空餘時間耗費在閱讀價值不大的書籍上。——羅斯金

  3*** 三更燈火五更鳴,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髮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4*** 書籍是青年人不可分離的生活伴侶和導師。——高爾基

  5*** 書不成誦,無以致思索之功;書不精讀,無以得義理之益。——***清***胡達源

  6*** 讀書和學習是在別人思想和知識的幫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識。——普希金

  7*** 磋砣莫遺韶光老,人生惟有讀書好。——《宋詩紀要》

  8*** 當一個偉大的思想作為一種福音降臨這個世界時,它對於受陳規陋習羈絆的大眾會成為一種冒犯,而在那些讀書不少但學識不深的人看來,卻是一樁蠢事。——歌德

  9*** 當我們第一遍讀一本好書的時候,我們彷彿覺得找到了一個朋友;當我們再一次讀這本好書的時候,彷彿又和老朋友重逢。——伏爾泰

  10*** 讀書時要深思多問。只讀而不想,就可能人云亦云,淪為書本的奴隸;或者走馬看花,所獲甚微。——王梓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