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如何學習歷史

  要想在浩如煙海的歷史史實和抽象繁多的歷史概念中吸取知識營養,得到思想啟蒙,努力提高成績,必須講究一定的學習方法,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初中生學習歷史的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初中生學習歷史方法篇一

  一、培養對歷史的興趣

  興趣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也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見,興趣對學習效果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很難想象一個對歷史沒有多大興趣的人能學好歷史。有人說歷史太枯燥了,那麼多時間、地點、人物、還有影響、意義、原因、結果,其實這是對歷史學科的一種誤解,其實歷史是充滿趣味的一門學科,記得小時候看《上下五千年》,經常被書中那些曲折離奇的歷史故事所打動,為那些歷史人物的命運而嘆息,為那些英雄人物豪言壯舉所震撼 。學習歷史,彷彿是穿越時空的隧道與古人對話,那一個個鮮活歷史人物彷佛在眼前一一呈現,那一幅幅歷史長河中的畫卷彷彿就在親身經歷。

  二、掌握歷史的規律

  歷史是呈螺旋體向前發展的,不同的時代總會有一些共同的東西,當然也會有其獨特的一面。在學習中要學會自己總結,這種歸納提煉的能力是必須具備的。比如說在談到社會經濟發展的問題時,不外乎都是強調農業的發展,手工業的進步,商業的繁盛等等,而在進一步講到農業發展時基本都是從糧食產量的提高,耕地面積的擴大,水利工程興建,生產工具和技術的進步這幾個角度來談的;講到手工業的時候,也主要是從冶鑄業,制瓷業,造船業、絲織業等幾個方面來說的。而提到商業的發展時,往往就會提及到城市的繁榮,貿易的發展,交通的便利等,掌握了幾個大的角度,記憶起來就會事半功倍,遊刃有餘。

  三、注意整體線索的把握。

  以點串面,理清思路,把所學知識條理化和模組化,形成一個知識網路。歷史是個整體,歷史事件與歷史事件之間會有內在的聯絡,要善於挖掘這種聯絡,將主幹抓出,這樣學習起來就會比較輕鬆。比如在談到中國近代化的探索這個問題時,課本上提到了幾個重大的歷史事件: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那麼你學完後必須有個認識,必須有條線把它們串起來,那就有個由表及裡,層層遞進的關係,從學習西方的技術到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及至思想文化。再比如說談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形成,就必須有一個清晰的線索:南京條約***開始淪為***——天津條約、北京條約***加深程度***——馬關條約***大大加深***——辛丑條約***最終淪為***。不僅在這些比較大的問題上要這樣,就是具體到每一課也可以採取這種方法,比如說在談到美國獨立戰爭這一課時,首先要有一個整體的概念,那就是這節課到底講了幾個問題,很明顯,這課主要講了北美殖民地社會經濟的發展;英國殖民者妄圖把北美變成他的商品傾銷市場和原料掠奪地,壓制北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獨立戰爭的具體過程***可以從導火線,爆發,建軍,獨立,轉折,投降,承認來認識***;1787年憲法;意義,在掌握這個基本的大的方向以後,在來看具體的史實,整體把握,細節突破,既見樹木,又見森林。就像做房子樣,先把框架打起來,再慢慢的裝修。一棟漂亮的房子就完工了

  四、死記、巧記、反覆記,找關鍵詞記,直到“記死”為止

  歷史當中有很多概念是必須死記的,但更多的是可以巧記,比如渥巴錫東歸開始的時間是1771年,你就可以記諧音“一起起義”,漢七國之亂開始的時間是公元前154年,可以諧音記為“要我死”***因為漢景帝削藩,對於那些有野心的諸侯王而言不就是要我死嗎?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反了***。再就是反覆記,因為人都有個遺忘曲線,背了又忘,這很正常,畢竟我們大部分都是普通人,沒有過目不忘之能,怎麼辦,沒辦法,過一段時間就把前面的知識再複習一遍吧。至於找關鍵詞,那主要是針對一些記憶中的“大塊頭”而言,抓住幾個個重點字或詞,就能把整個內容串起來達到輕鬆記憶的效果,比如說南京條約的內容,概括起來就是割地、賠款、通商、議稅,記住這幾個,整個內容就八九不離十了,再比如說商鞅變法的作用,記住經濟、戰鬥力、強盛、封建,整個內容也就盡在掌握之中了。總之,最後要達到一個目的——“記死”。

  五、夯實基礎,提高能力

  在掌握紮實基礎知識的同時,提高分析綜合能力,歷史學習不僅僅是一個知識識記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運用史實解決一些具體的問題,要達到這個目的,平常一是要學會整理線索,以線帶面。二是勤作比較。如比較抗日戰爭時期國共兩黨的不同政策及表現,比較戊戌變法與明治維新等等。三是指導評價。評價是最高水平的認知結果,難度也是最大的。評價的物件可以是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或組織團體。其基本策略是一分為二,分清主次,評述結合,注重知識的縱向和橫向的聯絡,掌握一定的答題方面的技巧。所謂的“大題”說穿了就是在基礎上的對知識的理解和具體運用***就是設計的圖紙和所需材料的結合***,平常要掌握一些關於比較類、原因類、評述類的問題的答題技巧;注重辯證的看待歷史事件和評價歷史人物***比如對歐洲殖民擴張的影響的分析,對哥倫布的評價***。

  六、課前預習,課後複習,再做練習

  要善於總結,勤于思考,要善於從不同角度考慮問題,複習整理自己所學過的知識點,分析自己能力上的不足和差距,在最短的時間儘快提高。

  最後當然就是勤奮與刻苦了,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把握生命裡的每一分鐘,全力以赴我們心中的夢。

  學無定法,只有肯下工夫,每個人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讓歷史成為你的良師益友,成為你學習的動力,成為你實現個人理想的風帆。

  初中生學習歷史方法篇二

  一、端正態度,相信自己。

  有的學生認為歷史學不學沒所以然,在學習中自然就會大打折扣,不會盡力去學習。所以,我覺得應該先真正弄清學習歷史的必要性。“學史使人明智”,歷史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做人,如何處事,學習歷史可以使人變得聰明。學習歷史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在與人談話時若能博古通今,一定會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歷史還是一部好的愛國主義教材,它教育我們要愛國,要繼承和發揚本民族的優良傳統。明白了學習歷史的必要性,端正了態度,才會自覺主動去學好它。有的學生對自己缺乏信心,也是歷史學不好的原因之一。其實,歷史很容易學好,每一個學生應該增強自信心,相信自己完全能學好它。

  二、理清線索,把握整體結構。

  學習歷史,要理清線索,把握知識的整體結構,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比如,在學習中國古代史時,我們可以主要朝代為線索去學習。每本書的目錄就是知識的框架,我們要學會看目錄,通過它掌握知識整體結構。縱觀歷年中考試卷,考的都是主幹知識,如果我們理清了線索,掌握了知識的整體結構,考試時也就能得心應手了。

  三、注意前後聯絡,學會歸納整理。

  歷史是從古到今發展演變而來的,我們在學習時要注意知識的前後聯絡。例如,在學習中國歷史“香港迴歸”時,我們應聯絡前面所學知識,回顧香港是如何被英國佔領的相關知識。在學習世界歷史“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我們應聯想到中國歷史“五四運動”的發生。經常注意前後聯絡,我們就能弄清楚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便於理解掌握知識。在學習過程中,我們還要學會對知識進行歸納整理,進一步使知識系統化。例如,我們可以就“港澳、臺灣問題”、“三次科技革命”等專題知識進行歸納整理,這樣也有利於知識的掌握。

  四、及時複習鞏固,按時完成學習任務。

  不管哪個學科,要想學懂弄通,取得好的成績,都必須及時複習鞏固,歷史的學習也不例外。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要養成及時複習的習慣,做到今日事今日畢,按質按量完成學習任務。有的學生懶散拖沓,所學的知識不及時掌握,作業也不按時完成,學習缺乏主動性、自覺性和責任心,這樣怎麼能把學習搞好呢?

  五、學會解題,在訓練中不斷提高解題能力。

  要想學好歷史,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還必須掌握解題的方法,在練習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現在,歷史考試主要有以下四種題型:選擇題、判斷題、材料分析題和問答題。首先,我們要了解各種題型的解答方法和要求。1、選擇題。歷史考卷中的選擇題一般都是單項選擇題,只要求選出一個正確答案。我們可以採用以下方法:①直選法。依據題目,聯絡所學知識,即可直接選出正確答案。②排除法。在做題時,如果一時難以確定正確答案,我們可以運用所學知識,對該題的選項逐一排除。③分析比較法。我們還可以對所有選項進行分析比較,最終通過思考確定選哪一個。

  2、判斷題。我們先要找出該題中的所有知識點,然後對每一個知識點進行判斷,只要有一個錯誤,該題就應打“×”。做題時,一定要仔細些。3、材料分析題。首先,要大膽去做,不要有畏難情緒。其次,要注意方法。我們可以按這個步驟去做:①認真閱讀材料,讀懂材料;②看提出的問題,帶著問題再快速瀏覽材料。③聯絡所學知識和材料做答。答案要簡明扼要,不要展開講。4、問答題。問答題的審題很重要,一定要看清題意,弄明白要求回答什麼。回答時要把相應的問題講清楚,答完整。答案要層次清楚,最好分要點作答。掌握了基本的方法,通過不斷的練習,解題能力就會逐步提高。

  初中生學習歷史方法篇三

  一、注重歷史考點歸納,夯實基礎

  歷年中考題都會依據教學大綱和中考考綱,試題難度會適中,基本史實的再現仍是考查的重點。因此熟悉甚至會記憶基本史實,將會大大減少查閱時間,提高做題速度,如《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一課考點歸納如下:①革命原因②導火線:蘇格蘭人民起義③過程:時間、事件④《權利法案》:16***、內容、作用⑤革命的歷史意義

  二、構建歷史章節的知識體系,理清思路,整合教材

  為了更好地對各章節知識點進行系統整理,可以簡單構建知識體系,如《美國獨立戰爭》一課中,可以分戰爭原因、經過、結果和意義四個部分編寫提綱,整合教材,思路更清晰,更有利於識記掌握。

  三、加強同類知識歸納與比較

  在歷史學習中,要注意知識點的歸納與比較,如世界史第一國際、第二國際與共產國際的歸納;比較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異同;日本明治維新與中國戊戌變法的比較等。

  四、重視對每節教材重點問題的整理和強化記憶

  每節歷史教材中都有一些常考的知識點,上完新課後要注意整理,不斷強化記憶,如《羅斯福新政》中新政的措施中的第三、四條和新政特點特別重要。

  五、注意加強課後練習,考試訓練,提高解題能力

  在各章節學習之後,應該選擇一定的配套練習來鞏固知識點的識記。在考試中要注意各種題型解題原則和方法,考後對非智力因素丟分原因進行分析總結。這方面可以向科任教師諮詢。

  六、關注歷史的時代性,注意與時政、熱點的結合

  熱點問題不迴避。歷史命題注重“能力立意”和“現實問題立意”,注重社會熱點現實問題的考查,如臺灣問題和祖國統一、歷史週年紀念、加強黨執政能力建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