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生物期中考試試卷分析

  試卷一直以來被用來檢驗七年級生物教學成果,期中試卷分析可以幫助教師瞭解學生在每個階段、每門課程的學習情況。小編整理了關於七年級生物期中考試的試卷分析,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篇一

  七年級生物期中考試已經結束了,特對本次的生物試卷進行全面的分析,希望在今後的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一、試卷總體評價

  1、試題緊扣現行大綱和教材:以基礎概念為主導,主要考察了學生對所學生物學課程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試卷結構、題型、題量的設計較為合理,難易度適中。

  2、注重能力考查:要求學生對所學的課程內容融會貫通,在理解的基礎上利用必要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進行綜合分析,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綜合運用能力等。自主拓展題,能夠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理解能力,把理論知識應用於實際問題。

  3、本次試卷共分四個大題,題型分別為:填空題、選擇題、連線題和自主拓展題,滿分為五十分。各節知識點分數分佈為8分、1分、5分、12分、4分、2分、15分、4分,分數較多放在生物與環境的關係、動、植物細胞。分數分佈基本合理,若能增加識圖作答題型,試卷考察就完整了。

  4、存在問題:試卷選擇題2、19所提供答案是錯誤的,並且選擇題第18題我認為是有爭議的,題為:下列不屬於生物基本特徵的是*** ***A.能快速運動B.是由細胞組成的C.能進行光合作用D.能生長繁殖

  二、學生答題情況分析

  選擇題部分學生答得較好,問題出的最多的就是3、20這兩個題***共性問題***,這屬於拓展內容,學生分析不到位,因此沒能答對。非選擇題部分反映出學生對概念的掌握不是很牢固,出現概念混淆的情況,如:生物圈和生態系統;此外,錯別字很多,成了失分的關鍵。可能跟我上課時要求以及學生的基礎有關,這是這次試卷的一個共性問題,以後教學中我會注意強調的。

  三、年組成績分析

  滿分學生三人,7.2兩人,7.3一人,7.1學生的成績不是很讓我滿意,沒有滿分,高分率和及格率也不高,但是我不怪孩子們,因為7.1的複習時間最短,7.1因為某些原因被佔用好幾節課,能夠完成預定的教學任務已經不錯了。在聯考的七個學校中,我校的平均分、高分率均為第一名。

  四、採取措施

  從學生試卷可看出,生物教學還是存在一些問題,仍需要認真研究與反思,我決定從以下方面入手:

  1、要繼續深入鑽研課標,加強教研,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用新課程理念統領課堂.按新課標要求,對重點概念進行講解和記憶。

  2、狠抓基礎知識的落實,把書本知識與日常的生產、生活緊密聯絡,教師認為學生會的學生不一定會,要用生活中鮮活的事例使書本知識常識化,寓教於樂,把初中生物課上成學生喜歡的課。

  3.儘可能充分利用實驗室的教具和一些掛圖,多選擇一些好的視訊資源,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能夠很好的挖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培養思維能力。

  4、“先記憶,後理解” , 掌握基本知識要點。

  5、著重培養學生的記憶方法,能他們的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相信自己,相信我的學生,相信明天的我們做得會更好!

  篇二

  一、對試卷的總體評價

  今年初中生物學科期末考試試題很好地體現了“三個有利於”的命題指導思想,依據《中學課程標準》,注重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層面上考查學生的生物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試題設計注重理論聯絡實際和學生能力的考查,注重對學生所學知識在生活實踐中應用方面的考查。試題的導向有利於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社會責任感,有利於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有利於生物新課程的實施。以五四制初一、六三制七年級期末生物試卷進行以下分析:

  ***一***注重基礎,強調能力訓練

  試卷考查的知識點多,覆蓋面廣。課本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如生命現象、生物體的基本結構、生理變化、生物進化、實驗探究以及聯絡實際的生活常識等知識,在試題中均有所體現。

  少。試卷在注重考查生物基礎知識的同時,更加重視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歸納、總結。從全捲來看,僅僅考查一個知識點的試題比較少見,大多涉及到同一知識塊中的若干知識點或幾個知識塊中的若干知識點。有些試題已有相當的綜合度,如題28、32、33、34,要求學生在學習生物學知識時,要注意前後內容的融會貫通,學會組合多個知識點來回答問題的遷移、重組能力。

  ***二***關注社會,突出生物學知識的應用性

  全卷與生產、生活、社會、新科技有關的試題有1、5、7、13、17、18,21、28、32、33、34共11題40分,佔40.4%。試題以學生學習、生活、社會、環境和科學發展和實際為出發點,精心設計符合學生知識和技能水平的試題背景,如“嫁接技術的應用、小白鼠的生存條件實驗、森林的作用等,在考察學生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也觸及學生的人文情感和價值取向,體現了生物源於生活、源於社會,又服務於生活、服務於社會的時代主題。這些試題很好地向學生傳達了這樣一個資訊:處處留心皆學問。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要經常注意社會實際問題,常用生物學視角觀察問題,感悟到生物學與人類生活密不可分,生物就在我的身邊,我們是生物大家族中的一員,從而激發學生學好生物學的興趣,增強學生運用生物學知識的能力,也能提高學生作為現代公民的文化素質,同時對中學生物學教學改革有積極的導向作用。

  ***三***創設情境,發揮學習主體的創造性。

  今年期末生物學試題明確地突出了對能力的考查,把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放在了重要的地位。與能力相聯絡的試題,會使學生學得主動,學會自我探索知識。如9、12、25、29、31、32等題,共計23分,佔全卷的23%。這些試題雖然給出了一定的條件,設定了一定的情境,但回答問題的自由度很大,符合題目答案並不是唯一的要求。

  +.學生在給定的條件下,最大限度地運用所學過的知識,進行思維,多角度地考慮問題,增大了學生的答題空間,有利於學生的自由發揮。這不僅要求學生能夠運用基本生物學原理解決實際問題,同時也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字組織能力。

  二、抽樣試卷的統計分析

  ***一*** 抽樣統計分析試卷的來源

  用於統計分析的試卷按全市各縣***市***區學生的試卷隨機抽樣,每個縣***市***區兩所學校,每校兩個考場,計28本,有效試卷840份。樣本覆蓋面廣,數量多,能夠真實的體現我市初中生物學的教學水平,可信度極高。

  三、答卷反映出的學生學習情況

  ***一***基礎知識薄弱,表達不夠規範

  通過分析試題答卷表明:因答題不規範造成失分現象非常普遍。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生物學用語掌握較差。

  學生對一些常見的生物學術語不十分清楚,如有機物與無機物、果皮與種皮、胚與胚珠、導管與篩管、雄蕊與雌蕊、木質部與韌皮部、胸腔與腹腔、角膜與虹膜、視網膜與脈絡膜、晶狀體與玻璃體、左心房與右心房、左心室與右心室、動脈與靜脈、動脈學與靜脈血等等,學生答題時容易混淆,寫錯答案。

  2、書寫生物表示式不規範

  在書寫植物呼吸作用反應式時,漏寫反應條件、填錯答案、與光合作用混淆等現象較多。書寫人體肺迴圈途徑,與體迴圈混淆。

  3基本概念模糊

  不能正確判斷、選擇正確答案。如選擇題,五四制試卷3、5、8、10、13、19題錯選較多,六三制試卷5、6、13、15、18題錯選較多。主要是學生對生物學的基本概念掌握不好,例如,“哪種消化液中沒有消化食物的酶?”所給選項有A、胃液B、胰液C、腸液D、膽汁。學生不瞭解這些消化液是哪種器官產生的,有什麼生理功能,因而不能答出正確選項。

  4、語言敘述能力差

  簡答題的內容,需要學生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去解釋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實踐中所發生的現象,如“為什麼夏天食物容易變質?”、“森林附近為什麼空氣溼潤,降雨比較多?”、“在你生活的環境中有那些汙染?怎樣造成的?為了減少汙染,你應該怎樣做?”,這些題目來源於生活,發生在我們的周圍,不偏不怪,具有濃厚的情感色彩,體現人性化。不論哪個層次的學生,都能答出一些內容,但在語言敘述上不夠精確,文筆不夠流暢,缺少語言文字功夫。

  ***二***科學探究能力有待提高

  1、提高探究能力

  課程標準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對學生的要求是:樂於探索生物的奧祕,具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從抽樣調查情況來看,學生對實驗探究試題錯誤較多,如“眼球的結構與照相機結構比較”一題,讓學生回答出眼球的那部分結構相當於照相機的鏡頭、光圈、膠捲?由於七年級學生沒學過物理,對知識的理解受到一定的限制。

  2、.獲取資訊能力。

  學生不僅要學好書本知識,也要了解社會,對你的周圍環境發生的事情要注意觀察。如六三試卷的33題,“你的周圍有那些汙染?”,這些資訊不是書本上介紹的,而是客觀存在的,只要你留心觀察,就能很容易的回答出來,不是坐在課堂上想出來的。

  >>>下一頁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