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訓練題

  七年級語文的學習除了在課堂上的學習外,平時的積累與訓練也是學生提高成績的重要途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

  一、積累運用***21分***

  1.下面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嫣紅***yān*** 嘶啞***sī*** 喉嚨***hóu*** 一瀉千里***xiè***

  B.驀地***mù*** 琴絃***xián*** 棟樑***liáng*** 吳儂軟語***nóng***

  C.璀璨***càn*** 浮泛***fàn*** 白帆***fān*** 頑強勇敢***wán***

  D.疲憊***bèi*** 顫抖 ***chàn*** 允許***yǔn*** 桃李芬芳***fēn***

  2.下列文學常識搭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我愛這土地》——何其芳——現代詩人。

  B.《鄉愁》——余光中——香港當代詩人。

  C.《我為少男少女們歌唱》——艾青——現代詩人。

  D.《紙船》——泰戈爾——印度詩人。

  3.下面詩句沒有象徵意義的一項是*** ******3分***

  A.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這永遠洶湧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B.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C.我為少男少女們歌唱。/我歌唱早晨,/我歌唱希望

  D.我用大黑字寫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在紙船上

  4.下列對課文所選詩歌的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4分***

  A.《我愛這土地》一詩,運用象徵手法,描繪了風起雲湧的中國和光明燦爛的前景以及深愛著祖國的詩人形象,用飽含深情的語言抒發了詩人對祖國和人民的深沉的愛。

  B.《鄉愁》一詩,以敘事的形式,描述了詩人不同時期對鄉愁的具體感受,抒發了詩人對故鄉、對祖國的思念以及盼望祖國早日統一的願望。

  C.《我為少男少女們歌唱》一詩,以優美的語言、熾烈的感情讚頌20世紀40年代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以及他們所具有的精神、他們的生活,是作者對祖國的歌唱,對民族希望的歌唱。

  D.《紙船》一詩通過作者回憶自己童年時期的經歷和幻想,抒發了作者對兒童生活的嚮往之情。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4分***

  文學如泉,越品越見 ;文學如茶,越品越知 ;文學如酒,越品越感 。在文學 的陶冶下,你會發現自己少了一分浮躁,多了一分寧靜;少了一分庸俗,多了一分雅緻;少了一分世故,多了一分純真。

  A.醇厚 幽香 清冽 B.清冽 醇厚 幽香

  C.醇厚 清冽 幽香 D.清冽 幽香 醇厚

  6.“青春的讚歌”。青春充滿活力,青春充滿希望。面對美好的青春,請你寫幾句話予以讚美。***至少用上兩種修辭手法******4分***

  二、閱讀理解***39分***

  ***一***閱讀《鄉愁》,回答問題。***12分***

  鄉 愁

  余光中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7.鄉愁本是一種難以表現的情緒,詩人從廣遠的時空中提煉出 、 、 、 四個意象,藉助它們把鄉愁表現得深刻感人,並通過四個表示時間的詞語 、 、 、 串聯起全詩。***4分***

  8.詩人用了四個比喻句,把“鄉愁”描摹得具體可感,你能寫出一些新穎的“鄉愁”比喻句嗎?***3分***

  9.《鄉愁》一詩中,詩人抓住四個意象表達內心情感。說說詩人所抒寫的“鄉愁”是怎樣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一步步加深、昇華的。***5分***

  ***二***閱讀下面詩歌,回答問題。***8分***

  鄉愁四韻

  余光中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酒一樣的長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鄉愁的滋味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給我一張海棠紅啊海棠紅

  血一樣的海棠紅

  沸血的燒痛

  是鄉愁的燒痛

  給我一張海棠紅啊海棠紅

  給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樣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鄉愁的等待

  給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給我一朵臘梅香啊臘梅香

  母親一樣的臘梅香

  母親的芬芳

  是鄉土的芬芳

  給我一朵臘梅香啊臘梅香

  10.本詩題目為“鄉愁四韻”,作者選取了哪幾個意象來寄寓鄉愁?***4分***

  11.與《鄉愁》相比,兩首詩在表現手法上有什麼相同之處?都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4分***

  ***三***閱讀下文,回答問題。***19分***

  盤旋於絕境之上的不屈精神

  ①時光回到1925年1月,一名叫弗洛伊德•柯林斯的洞穴探險者在探險時遭遇不幸,這位美國阿肯色州山地青 年的遭遇,引起了全體美國人的關注。1月29日,當他在父親的農場為尋找一個能夠吸引遊客的洞穴時,不幸陷入困境,不能自救。

  ②在那個名叫“沙洞”的大洞穴中,柯林斯被一塊巨石卡住了左腿,動彈不得。人們想辦法施以援手,還是不能把柯林斯從困境中解救出來。在人們難以 想象的疼痛和折磨中,柯林斯整整堅持了十九天 。他勇敢的心和頑強的意志,在 同情者的心裡,打下了無法泯滅的烙印。

  ③十九天的時間,一分一秒對柯林斯來說都是煎熬。在沒有一線光亮的洞穴裡,無邊的黑暗浸滿人的意識,柯林斯的腿 上覆壓著巨石,僅可容身的小穴如同繩索捆綁著他,他全身無法動彈,能動彈的只有他的思維。孤獨、絕望、疼痛、無助,很容易將一個人 的精神擊垮。

  ④正當美國人想盡一切辦法,營救這位不幸的落難者時,一名叫米勒的記者五次深入洞穴,並以細膩的筆觸寫出了自己目睹的一切,為人們記錄下了這位落難者在生死麵前如何保持著做人的尊嚴及其內心痛苦與頑強的掙扎。

  ⑤地面上每一寸地方都是水,每前行一步,都不得不像蛇一樣地蠕動。記者米勒試圖擠進柯林斯受困的小洞,“ 疼——太疼了!”柯林斯懇求米勒放棄這樣的努力。柯林斯躺著,向左側斜著,以致他的左臉頰觸到了地面,兩隻胳膊牢牢地卡在他身邊石頭的縫隙裡,像一位釘在十字架上的受難者,這樣的姿勢,他不得不保持十九天。

  ⑥他的臉上蓋著一塊油布,記者米勒試圖把它揭開。“放回去,”他說,“放回去——水!”米勒才注意到,水一滴滴地從頂部的巖面上滴下來,每一滴都打在柯林斯的臉上,最初的幾個小時,柯林斯並不介意,可是,隨後持續不斷的水滴幾乎讓他瘋狂起來。後來他的弟弟給他帶來一塊油布。此情此景,讓人想起舊時的水牢,再堅強的人,也會不寒而慄。而柯林斯,堅持了十九天。

  ⑦一次次的營救失敗,終於有一次,柯林斯面對著米勒——這位身高只有1.57米、體重僅54公斤的好心記者,真誠而又不失調侃地開起了玩笑:“喂,夥計,你最好出去暖和暖和。不要回來了,你這麼瘦小,我相信你是不能把我弄出去的。”此刻,最需要幫助的人,依然樂觀,一如既往地關心他人,關心眼前來幫助他的瘦小記者。

  ⑧柯林斯沒有任何額外要求,但他鄭重地要求在他的頭頂放置一盞燈。燈光如豆,可是,微弱的光,在 這位地下探險者的心裡,成為永存希望的火種,成為挑戰黑暗環境和冷酷陷阱的象徵。無論身處怎樣的絕境,勇敢的心,永不輸給貌似強大的災難。十九天後,柯林斯離去,這盞燈仍然亮著,柯林斯離去了,美國一位叫詹金斯的傳教士為柯林斯作了一首緬懷的

  歌——《弗洛伊德•柯林斯之死》,歌詞唱道:“我們都知道的一個傢伙/有著白皙英俊的臉龐/真誠而勇敢的心腸/他的身軀正在沉睡/沉睡在那個荒涼的沙洞裡。”聽歌者無不落淚。

  ⑨置身絕地,是對精神強度與韌性最好的考驗,在困厄面前,如何保持人的尊嚴?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個問題。當人們面對世界的劫難感到無助時, 。

  12.通讀全文,請你在括號內填上恰當的內容,梳理故事情節***4分***

  柯林斯探險遇難,不能自救→*** ***→記者深入洞穴,零距離採訪→*** ***

  13.找出文中描寫洞穴 環境的一個句子,體會它對錶現人物的精神有何作用。***3分***

  14.閱讀第②段畫橫線的句子,請說說他的“勇敢”“頑強”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4分***

  15.文中反覆出現“十九天”這一時間概念,作者這樣寫的作用是什麼?***4分******小提示:可以從文章的結構、情節發展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等角度考慮。***

  16.根據你的理解,在第⑨段橫線上補寫相關的語句。***要求:結合柯林斯的事蹟進行評價,不少於40字。****** 4分***

  三、寫作***40分***

  17.生活中,地上的一棵小草,天空的一朵白雲,春天的一灣碧水,秋天的一片落葉,都可能觸發你的情感,使你浮想聯翩,激情湧動。試仿照《鄉愁》寫一首小詩,抒發自己內心的感受。

  要求:①要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②要分行寫,還可以分成幾個小節。③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 和聯想。比如《鄉愁》,詩人把“鄉愁”想象成一枚小小的郵票、一張窄窄的船票、一方矮矮的墳墓, 從“鄉愁”又聯想到淺淺的海峽。④寫完後要多讀幾遍,看看讀起來是否押韻,是否有節奏感。

  答案:

  1.B***B項中“驀”應讀mò。***

  2.D***A項“何其芳”應為“艾青”。B項“香港”應為“臺灣”。C項“艾青”應為“何其芳”。***

  3.D***D項是平實的敘述,沒有象徵意義。***

  4.D***這首詩充滿童稚的想象,細膩地刻畫了孩子天真可愛、富於幻想的性格和心理,以奇特的想象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孤寂的兒童渴望被外界瞭解的情懷和夢幻般的希望。並非本項中所說的“作者回憶自己童年時期的經歷”。***

  5.D***通過分析比較可知,“泉”應與“清冽”搭配,“茶”應與“幽香”搭配,“酒”應與“醇厚”搭配。***

  6.示例:青春是一座金字塔,是進取;青春是一把豎琴,是快樂;青春是一個書架,是智慧。***注意題目中“用上兩種修辭手法”的要求。***

  7.郵票 船票 墳墓 海峽 小時候 長大後 後來 現在***本詩共分四節,每節都有一個表現鄉愁的意象,並且四節詩是按時間順序排列的,因此閱讀後很容易得出答案。***

  8.示例:鄉愁是一輪圓圓的月。鄉愁是樹上那不知疲倦的蟬鳴。鄉愁是故鄉那條永遠流淌的小溪。***本詩每節的第二句是描摹鄉愁的比喻句,觀察其特點後,運用比喻修辭,展開想象進行描摹即可。***

  9.小時候,詩人離家,與母親書信往來,鄉愁寄託在小小的郵票上。長大後,為生活而奔波,與愛人聚聚離離,船票成了寄託鄉愁的媒介。到後來,一方矮矮的墳墓,將“我”與母親永遠分開了!而現在,一灣淺淺的海峽將“我”與祖國大陸隔開。個人的故鄉之思上升到了眾人的家國之思。全詩至此戛然而止,留下長長的餘味。***本詩四節的內容是按時間順序排列的,每節都寫了不同時期的鄉愁,細細分析就能得出作者的思想脈絡。***

  10.選取了四個意象:長江水、海棠紅、雪花白、臘梅香。***根據詩的標題及本詩的結構特點可知,詩人在詩中選取了四個意象來寄寓鄉愁,找到後寫出來即可。***

  11.兩首詩歌都選取了幾個 簡單卻含意豐富的意象來表現詩歌的主題,都表達了作者無以寄託的濃濃鄉愁。***回答本題應從兩首詩歌的主題、結構特點、所用意象及表達的感情方面來思考。***

  12.柯林斯面對黑暗,痛苦萬分 柯林斯面對死亡,保持尊嚴***理清本文的寫作思路,概括好各段內容即可作答,第一個括號內的內容主要從第③段中概括,第二個括號中的內容主要從第⑧⑨段中概括。***

  13.例句略。洞穴環境的惡劣,表明柯林斯處境的艱難、痛苦難忍,烘托出他的勇敢頑強。***寫環境是為了表現人物,環境越壞,越能反映人物的頑強。***

  14.從其面對痛苦、死亡的態度可以看出其勇敢頑強:在僅可以容身的洞穴中,腿不能動彈,壓著巨石,胳膊卡在石縫中;多次營救未果,意味著只能等待死亡;關心前來營救他的瘦小記者;除了放置一盞燈外,無其他要求。***閱讀全文,通過柯林 斯被 卡在洞中的艱難處境與其言行舉止的對照來看人物性格。***

  15.在結構上相互照應,推動了情節的發展,使人產生對柯林斯高度的關注、同情;反覆強調這個 時間,突出其痛苦的時間長,有助於塑造人物勇敢堅強的形象。***可根據提示的內容,選擇合理的角度進行回答。***

  16.示例:柯林斯的不屈靈魂來到我們身邊,在生命的琴絃上彈奏他隱忍的悲歌,安慰那些哭泣的人們。***只要點明柯林斯的事蹟、精神對我們的激勵作用即可。***

  17.思路點撥:***1***找到寄託感情的“意象”——物。眾所周知,人的感情是思維的產物,是抽象的,是無形的。怎樣把抽象的感情用具體的形象表達出來呢?這就要找到能恰當抒發感情的“意象”。如艾青抒寫心中之情的“意象”是“小鳥”,余光中寄託感情的“意象”是“郵票”“船票”等。

  ***2***要抒寫自己心中的真實情感。真實的情感是好詩的根本。如果一首詩沒有真情實感,即使辭藻再華麗,也不會打動讀者,更談不上生命力了。余光中如果沒有對大陸幾十年的朝思暮想之情,他的《鄉愁》何以能讓讀者吟罷心情激盪,甚至淚水盈盈?

  ***3***具體步驟:

  ①利用充足的時間找一個安靜的地點來揣摩心中某一種經歷或情感。

  ②當這種情感咀嚼、體會到一定程度時,尋找能寄託情感的“意象”來抒發情懷。

  ③在找到恰當“意象”的基礎上,還要學會大膽地想象和聯想。只有如此,我們心中濃濃的情意才能得到宣洩與釋放,同時讀者也才能更好地分享我們心中的愉悅。

  ④為了更好地表情達意,我們可以把要抒發的情感分成幾個小節。這與一篇文章有幾部 分是一個道理。小節之間既可以是並列關係,也可以是遞進關係,更可以兩者兼而有之。

  ⑥寫完之後,看看是否押韻。詩只有押韻,才能有節奏感,朗讀起來才能給人以抑揚頓挫之感。押韻既可以句句押韻,也可隔行自由押韻。

  例文:

  推開窗

  李偉銘

  推開窗,燦爛的陽光灑向胸膛

  推開窗,花草的濃香令人神清氣爽

  推開窗,聆聽自然的音響

  推開窗,放飛你的夢想

  推開窗,讓我們與時代共同歌唱

  月光

  銀絲般在夜風中游動

  夢幻般在朦朧中流動

  夜來香與你輕舞飛揚

  愛夜的人更愛月光

  儘管微微泛著清涼

  但卻透著淡淡的花香

  【點評】從內容上來看,這首詩便於讀者借鑑與模仿;從表現手法上看,寫得很簡單,容易理解;從語言上看,沒有晦澀難懂的詞語,便於讀者理解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