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地理上冊複習提綱

  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是對地理現象的反映,它體現了地理事物的本質特徵。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僅供參考。

  ***一***

  1、地圖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圖例。

  2、在地圖上確定方向: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箭頭指向北方;沒有指向標的地圖,通常採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確定方向。

  3、比例尺就是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之比,一般來說,所畫範圍大,內容簡單,選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畫範圍小,內容詳細,選用比例尺大。比例尺是個分數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4、地球是一個兩極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0°緯線又叫赤道,赤道就是0°緯線,赤道周長約為4萬千米,是地球上最長的緯線。緯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別用N和S表示。0°經線又叫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有180°,分別用E和W表示。地球的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

  5、以赤道為界把地球分為南、北半球;以20°W和160°E為界把地球分為東、西半球。

  6、緯度範圍:0° 30°NS為低緯度;30° 60°NS為中緯度;60° 90°NS為高緯度。

  7、比較經線和緯線的特點:

  名稱 形 狀 長 度 指示方向

  經線 半圓***弧形*** 相等 南北方向

  緯線 都是圓***極點除外*** 有長有短 東西方向

  8、地球表面,陸地面積佔29%,海洋麵積佔71%,所以有形象地稱地球為“三分的陸地,七分的海洋”。

  9、七大洲的名稱按面積依次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注意看P23圖2-19和圖2-20***

  亞洲和歐洲連成一塊合稱亞歐大陸,中國位於亞洲上。

  南極洲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多的大洲;亞洲是面積最大的大洲。

  10、四大洋分別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多的大洋。

  11、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和土耳其海峽***溝通黑海和地中海***。

  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溝通地中海和紅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12、地表各種高低起伏的形態,總稱為地形。通常分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種基本型別。

  13、地形圖上用海拔來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綠色表示平原、藍色表示海洋、黃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14、五種基本地形的特點:

  平原:海拔較低,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較高,地面坦蕩,邊緣陡峻;

  山地:海拔較高,峰巒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緩;

  盆地:周圍高,中間低。

  15、地球表面形態處於永不停息的運動與變化之中。地球表面千姿百態的地形是地球內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

  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塊組成即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

  16、一般來說,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處有張裂拉伸、有碰撞擠壓、地殼比較活躍,最容易發生火山和地震。

  17、世界上的地震和火山主要集中分佈在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上。

  18、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總數已超過60億。人口的自然增長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決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19、一般來說,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較慢;經濟發展水平低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較快。

  20、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區主要分佈在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東部。原因是這些地區處在中低緯度地區、氣候溫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或是臨海地帶。

  21、人口增長過快、過慢都會帶來嚴重的問題:

  人口增長過快帶來了就業、居住、教育、醫療等難以解決等問題;

  人口增長過慢造成了勞動力短缺、人口老齡化等問題。

  22、人口的增長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

  23、城市問題主要表現在:交通擁擠、住房緊張、工業汙染、噪聲干擾、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

  24、世界三大人種分別是:黃色人種、白色人種、黑色人種。

  黃色人種分佈在:亞洲東部、南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也屬黃色人種。

  白色人種分佈在:歐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亞洲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黑色人種分佈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三大人種的具體分佈到P46圖3-8識記***

  25、目前被聯合國確定為工作語言的是: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其中使用範圍最廣的是英語;使用人數最多的是漢語。

  26、世界的三大宗教:

  基督教:產生於公元1世紀,經典為《聖經》,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傳最廣的宗教,主要分佈在歐洲、美洲和大洋洲。

  伊斯蘭教:產生於公元7世紀,經典為《古蘭經》,主要分佈在亞洲西部和東南部、非洲北部。

  佛教:產生於公元前6世紀,主要分佈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

  27、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鄉村。

  28、天氣和氣候概念和區別:

  概念 特點

  天氣 某個地方短時間內發生的陰、晴、冷熱等變化 多變、不穩定

  氣候 某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 相對穩定

  29、氣候的兩個要素:氣溫和降水。

  30、在北半球,最熱月出現在7月,最冷月出現在1月。

  一天當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點***14時***,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31、世界氣溫分佈的規律:由低緯度***赤道***地區向高緯度***兩極***地區逐漸降低。

  32、降水形成的條件:空氣中含有足夠的水汽;空氣溫度下降到能夠凝結出來的程度。

  降水的主要型別有:對流雨、地形雨、鋒面雨。

  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

  33、世界降水的分佈規律:

  赤道附近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

  中緯度地區大陸的西岸降水多於東岸和內陸地區;

  南北迴歸線穿過的大陸西部或內陸地區降水少。

  34、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有:地球的形狀、地球的運動、海陸分佈、地形地勢、人類活動、緯度位置、洋流因素。

  ***二***

  §1.1 我們身邊的地理知識

  地理與日常生活:地理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我們可以瞭解天氣,廣泛瞭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況和風土人情等。

  地理與生產建設:我們生產活動不能隨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環境的影響和制約。

  §1.2 我們怎樣學地理——學會看地圖:

  地圖的種類:鳥瞰和平面 地圖的組成:①圖例和註記:介紹每個物體的標誌。②方向:用來辨別方向的;有座標:N為北S為南E為東W為西;無座標:採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經***南北***緯***東西***度確定方向。③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之比。分母大,比例尺小,範圍大,內容簡單。a.數字式 b. 文字式 c. 線段式

  學會收集地理資訊:①查閱地理辭書 ②諮詢有關人士 ③上網查閱資料等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2.1 認識地球

  地球的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對地球形狀的說法:“蓋天說”和“渾天說”。 麥哲倫遊行圖:西班牙→麥哲倫海峽→太平洋→菲律賓群島→印度洋→好望角→西班牙。

  地球有多大:表面積=5.1億平方公里;半徑=6371千米;赤道周長=4萬千米

  地球儀:南極、北極、地軸。地軸與地球平行的圓圈叫做緯線。0度~30度為低緯度地區;30度~60度為中緯度地區;60度~90度為高緯度地區。南北半球的劃分界線為赤道。連線南、北極並垂直於危險的弧線,叫做經線。東西半球的劃分界線為20°W和160°E。經緯網:在地球儀上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所構成的網格。

  名稱 形 狀 長 度 指示方向 0度

  經線 半圓***弧形*** 相 等 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線

  緯線 都是圓***極點除外*** 不等***南北對稱兩條相等*** 東西方向 赤道

  §2.2 世界的海陸分佈

  海洋與陸地:人們常用“七分***71%***海洋,三分***29%***陸地”概況地球海陸分佈

  七大洲:面積廣大的陸地叫做大陸。面積較小的陸的叫做島嶼。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成大洲。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積大小排列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注意看P23圖2-19和圖2-20*** 南極洲、北冰洋是跨經度最廣的大洲大洋 ***拉丁美洲***美國以南的美洲,指墨西哥等和南美洲國家

  大陸面積:亞洲:4400萬平方千米;非洲:3000萬平方千米;北美洲:2400萬平方千米;南美洲:1800萬平方千米;南極洲:1400萬平方千米;歐洲:1000萬平方千米;大洋洲:900萬平方千米

  大洲分界線:亞歐:烏拉爾山脈;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溝通黑海和地中海***;黑海;裡海;烏拉爾河。亞非:蘇伊士運河***溝通地中海和紅海***。亞北美:白令海峽。南北美:巴拿馬運河***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四大洋:1 從大到小排列: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3 世界的地形

  陸地地形:地表各種高低起伏的形態,總稱為地形。

  地形型別: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地形圖上用海拔來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綠色表示平原、藍色表示海洋、黃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地形特點: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點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高,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較高,邊緣比較陡峭。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點是地面崎嶇不平;不同是山地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較陡,溝谷較深,而丘陵較低,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200米。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環繞,中部相對低平。

  海底地形:大陸架:陸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較緩,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內。大陸坡:大陸架向外傾斜的陡坡,水深急劇增至數千米。大洋中脊:大洋中海底誕生的地方,火山活動比較強烈。海溝: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達1萬多米。 學會看地圖

  §2.4 海陸變遷

  大陸漂移假說:原始地球有一整塊大陸,成為“泛大陸”。

  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由六大板塊組成即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處有張裂拉伸、有碰撞擠壓。 火山與地震帶:板塊與板塊交接處。 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

  ***三***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3.1 世界的人口

  世界人口的數量與增長:世界人口仍以較快的速度在持續增長。一般經濟水平高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率較慢,經濟發展水平低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率較快。

  公式:出生率=出生人口數÷總人口數×100%; 死亡率=死亡人口÷總人口數×100%

  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世界人口的分佈:世界絕大多數人居住在中低緯度地區,在氣候溫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地區或是臨海地帶。有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東部。

  世界的人口問題:亞、非一些國家增長速度過快;歐洲一些國家處於負增長。人口的增長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

  §3.2 世界的人種

  人中是根據人類體制方面的特徵所劃分的人群。

  黃色人種:分佈在亞洲東部; 黑色人種:非洲中部和南部。

  白色人種:分佈在歐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亞洲西部和南部,大洋洲。

  ***混血人種***:三大人種通婚

  §3.3 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世界的語言:聯合國工作語言: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

  漢語:世界上使用最多的語言,達到13億;英語:世界上流傳最廣的語言

  世界的宗教:基督教 教堂:高高聳立;分佈:歐洲,美洲,大洋洲;概述: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傳最廣的宗教,教徒總數超過10億,分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經典:《聖經》 伊斯蘭教 清真寺:星月照應;分佈:亞洲的西部和東南部,非洲的北部;概述:全世界有穆斯林7億多人;經典:《古蘭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