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學期物理浮力知識點

  學習八年級物理知識勤奮是成功之母,懶惰乃萬惡之源。小編整理了關於初二下學期物理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初二下學期物理知識點:浮力

  第一節 浮力

  一、浮力

  1.浮力: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對物體向上浮的力叫 浮力 。

  2.符號:

  3.用彈簧測力計測浮力: =G-F

  4.浮力的方向:豎直向上

  5.浮力的施力物體:液體

  6.浸在氣體中的物體也受到氣體對物體的浮力。

  二、浮力的產生

  1、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對物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力。

  2、浮力是液體對物體的壓力的合力。

  三、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1、實驗方法------ 控制變數法 。

  2、實驗結果表明

  物體在液體中所受的浮力大小,跟它浸在液體中的體積有關,跟液體的密度有關。浸在液體中的體積越大、液體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第二節 阿基米德原理

  一、阿基米德原理

  1.內容: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於它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

  2.數學表示式: =

  3.用於計算的匯出式:

  4.適用範圍:液體和氣體

  二、關於阿基米德原理的討論

  1.區分:浸沒、浸入、浸在、沒入;

  2. 。 ------液體的密度

  ——物體排開的液體的體積;

  3. —— 決定式

  表明浮力大小隻和 、 有關,浮力大小與物體的形狀、密度,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及物體在液體中是否運動等因素無關。

  第三節 物體的浮沉條件及應用

  一、 物體的浮沉條件

  1.浮力與重力的關係

  上浮: F浮>G 懸浮:F浮 = G

  下沉: F浮

  2.物體密度與液體密度間的關係

  研究條件:實心物體浸沒在液體中,受重力和浮力。

  浮力: = g ; 重力:G = g

  > G 上浮: >

  = G 懸浮: =

  < G 下沉: <

  = G 漂浮: >

  3.浮沉條件的討論

  ***1***上浮和下沉是不平衡態;

  懸浮和漂浮是平衡***靜止***態

  ***2***上浮、下沉和懸浮: =V;

  漂浮:

  ***3***空心物體運用浮沉條件時可以用物體的平 均密度 與液體密度 比較

  二、浮力的應用

  1、我國古代對浮力的應用

  獨木船 、浮橋 、孔明燈 、 以舟稱物 、以舟起重等。

  2、現代應用

  輪 船

  ***1***工作原理:將鋼鐵製成空心的輪船,可以排開更多的水,漂浮在水面上。

  ***2***排水量*** ***:

  輪船滿載時排開水的質量:

  = g 則 =G

  ∴ + =

  潛水艇

  ***1***模擬潛水艇:用注射器向密封的瓶內打起,將瓶內的水排出,瓶向上浮起

  ***2***工作原理:靠改變自身重力上浮和下潛。

  氣球和飛艇:內部充有小於空氣密度的氣體

  工作原理:靠空氣浮力升空

  三、注意區分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

  1.上浮、漂浮、懸浮;

  2.物重G與視重G視;

  3.物重G與物體排開的液重G排液;

  4.物體質量m與物體排開液體的質量m排;

  5.物體的密度ρ物與液體的密度ρ液;

  6.物體的體積V物、物體排開液體積V排、物體露出液麵的體積V露。

  初二下學期物理知識點***一***

  液體的壓強

  1、液體內部產生壓強的原因:液體受重力且具有流動性。

  2、測量:壓強計 用途:測量液體內部的壓強。

  3、液體壓強的規律:

  ⑴ 液體對容器底和測壁都有壓強,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⑵ 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都相等;

  ⑶ 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 不同液體的壓強與液體的密度有關。在深度相同時,液體密度越大,液體壓強越大。

  4、壓強公式:

  ⑴推導過程:***結合課本***

  液柱體積V=Sh ;質量m=ρV=ρSh

  液片受到的壓力:F=G=mg=ρShg .

  液片受到的壓強:p= F/S=ρgh

  ⑵液體壓強公式p=ρgh說明:

  A、公式適用的條件為:液體

  B、公式中物理量的單位為:p:Pa;ρ:kg/m3 g:N/kg;h:m

  C、從公式中看出:液體的壓強只與液體的密度和液體的深度有關,而與液體的質量、體積、重力、容器的底面積、容器形狀均無關。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實驗充分說明這一點。

  D、液體壓強與深度關係圖象:

  5、計算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力和壓強問題:

  一般方法:㈠首先確定壓強p=ρgh;㈡其次確定壓力F=pS

  特殊情況:壓強:對直柱形容器可先求F 用p=F/S

  壓力:①作圖法  ②對直柱形容器 F=G

  6、連通器:⑴定義:上端開口,下部相連通的容器

  ⑵原理:連通器裡裝一種液體且液體不流動時,各容器的液麵保持相平

  ⑶應用:茶壺、鍋爐水位計、乳牛自動喂水器、船閘等都是根據連通器的原理來工作的。

  初二下學期物理知識點***二***

  牛頓第一定律:

  1、伽利略斜面實驗:

  ⑴三次實驗小車都從斜面頂端***同一位置***滑下的目的是:保證小車開始沿著平面運動的速度相同。

  ⑵實驗得出得結論:在同樣條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車前進地距離越遠。

  ⑶伽利略的推論是:在理想情況下,如果表面絕對光滑,物體將以恆定不變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實驗的卓越之處不是實驗本身,而是實驗所使用的獨特方法——在實驗的基礎上,進行理想化推理。***也稱作理想化實驗***它標誌著物理學的真正開端。

  2、牛頓第一定律:

  ⑴牛頓總結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頓第一定律,其內容是: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⑵說明:A、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經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推理而概括 出來的,且經受住了實踐的檢驗 所以已成為大家公認的力學基本定律之一。但是 我們周圍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實驗來直接證明牛頓第一定律。

  B、牛頓第一定律的內涵:物體不受力,原來靜止的物體將保持靜止狀態,原來運動的物體,不管原來做什麼運動,物體都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指一個物體只能處於一種狀態,到底處於哪種狀態,由原來的狀態決定,原來靜止就保持靜止,原來運動就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C、牛頓第一定律告訴我們: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可以不需要力,即力與運動狀態無關,所以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物體的運動不需力來維持。

  3、慣性:

  ⑴定義: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⑵說明: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慣性大小隻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與物體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運動、運動速度等皆無關。

  4、慣性與慣性定律的區別:

  A、慣性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而慣性定律是物體不受力時遵循的運動規律。

  B、任何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

  ☆人們有時要利用慣性,有時要防止慣性帶來的危害,請就以上兩點各舉兩例***不要求解釋***。答:利用:跳遠運動員的助跑;用力可以將石頭甩出很遠;騎自行車蹬幾下後可以讓它滑行。防止:小型客車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帶;車輛行使要保持距離;包裝玻璃製品要墊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對“慣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體”包括受力或不受力、運動或靜止的所有固體、液體氣體。

  ②慣性是物體本身所固有的一種屬性,不是一種力,

  所以說“物體受到慣性”或“物體受到慣性力”等,都是錯誤的。

  ③要把“牛頓第一定律”和物體的“慣性”區別開來,

  前者揭示了物體不受外力時遵循的運動規律,後者表明的是物體的屬性。

  ④慣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們有時要利用慣性,有時要防止慣性帶來的危害,但並不是“產生”慣性或“消滅”慣性。

  ⑤同一個物體不論是靜止還是運動、運動快還是運動慢,不論受力還是不受力,都具有慣性,而且慣性大小是不變的。慣性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質量大的物體慣性大,而與物體的運動狀態無關。

  ***3***在解釋一些常見的慣性現象時,可以按以下來分析作答:

  ①確定研究物件。

  ②弄清研究物件原來處於什麼樣的運動狀態。

  ③發生了什麼樣的情況變化。

  ④由於慣性研究物件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於是出現了什麼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