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政治複習資料

  做好每個資料的複習,能夠讓你的學習更上一層樓。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信這些文字對你會有所幫助的。
 

  ***一***

  一、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1、多彩的生命構成了繽紛的世界

  生命是地球上最珍貴的財富,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變得如此生動和精彩

  2、為什麼生命需要相互關愛?

  ***1***每種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各種生命息息相關——生命需要相互關愛,相互尊重

  ***2***生命是頑強的,也是脆弱的——生命需要關愛和呵護

  ***3***如果隨意踐踏地球上的生命,就是在破壞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最終受傷害的還是人類自己——生命需要關愛

  二、人的生命的獨特性

  ***1***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風格和特點。

  ***2***人的生命獨特性突出表現在——人類的生命最具有智慧。

  ***3***人的生命獨特性更多表現在——人的個性品質,人生的道路、實現人生價值的方式和途徑的多樣性。

  三、我們應該怎樣珍愛我們的生命?

  1、永不放棄生的希望

  珍愛生命的人,無論何時何地,無論遇到多大挫折都不會輕易放棄生的希望。

  2、肯定生命,尊重生命

  ***1***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價值的。

  一個人生命的價值就是能為他人帶來歡樂,為他人減輕痛苦,為家鄉和社會作出貢獻,生命值得肯定和尊重。

  ***2***每個人對國家、社會和他人都有價值。

  ***3***生命不可能十全十美,即使是不幸的生命也需要肯定和尊重。

  ***4***肯定、尊重、悅納、珍愛自己的生命,善待、尊重他人的生命。

  3、延伸生命的價值

  ***1***生命的意義不在於長短,而在於內涵

  ***2***追求生命的價值,實現人生的意義

  腳踏實地,從現在做起,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樹立崇高的理想,努力學習,掌握本領,長大後回饋社會,造福人類,讓有限的生命擁有無限的內涵。


 

  ***二***

  交往與溝通

  1、能夠與父母平等溝通,正確認識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和教育,以及可能產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

  ①逆反心理產生的原因:由於年齡和閱歷的差異而引起的心理差異造成的。父母望子成龍心切,往往導致兩代人在某些問題上產生分歧。子女與父母的衝突,往往是由於父母按他們的想法要求子女,而子女獨立意識明顯增強,有了不同於父母的興趣和追求,對父母的管教產生反感,進而產生“逆反”心理。

  ②逆反心理的危害:在多數情況下,逆反心理導致對父母的反抗,其結果是懲罰了自己,不是拿自己的錯誤懲罰自己,就是拿父母的錯誤懲罰自己;這種結果也是對父母的一種傷害,不是拿自己的錯誤傷害父母,就是拿父母的錯誤傷害父母。

  ③辯證地看待逆反心理:要肯定對的,否定錯的。從我們學生的角度看,要作出正確的與父母交往的行為選擇。這樣既有助於我們幫助父母更新觀念、走出家教的誤區,也有助於我們提升道德、完善自我。

  2、怎樣克服逆反心理?

  當我們與父母發生矛盾時,首先要冷靜下來,心平氣和地和父母商量、溝通。溝通得好,我們就能得到父母的理解,甚至改變父母的主意使我們如願以償。中學生應當經常與父母談談自己的心裡話,讓父母幫助分析生活和學習中的難題,出出主意;也可以同父母一起探討一些新的觀念、新的思想,彼此交換不同的看法,這樣,在感情上融洽一致,思想上就容易消除分歧,獲得共同的語言。要相信,每一次溝通的努力都會促進信任、加深感情。

  把握與父母溝通的要領:彼此瞭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關鍵。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換位思考,溝通的結果要求同存異。在與父母發生意見分歧時,採取迴避、疏遠、頂撞,甚至“逆反”的態度都是不對的,對父母的意見應該採取尊重的態度,有事多和父母商量,聽取他們的意見;做了錯事主動檢討,不逃避責任;對父母作出的承諾要說到做到,在父母面前建立信用。

  3、瞭解青春期閉鎖心理現象及危害,積極與同學、朋友交往。

  閉鎖心理的現象:把自己封閉起來,與他人之間、與環境之間缺乏溝通和了解,內心充滿孤單寂寞的一種心理狀態。

  閉鎖心理的危害:這種心理不僅使青春期的中學生覺得“活得太累”,而且會對其心理髮展產生有害影響。如果任其蔓延,容易形成自我封閉、自我孤立的孤僻性格,甚至導致悲觀厭世和輕生的念頭;容易使自己失去更多的學習和進步機會;影響健全人格的形成。

  培養熱情開朗的性格:①正確認識自己;②主動開放自我,豁達與人交往主動,不斤斤計較個人得失;③善於關心別人;④多與父母老師和同學溝通;⑤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情;⑥多讀書,讀書有助於提高個人修養;⑦多運動,運動有助於身心協調;⑧多做好事,做好事可以使人身心愉悅。

  4、正確認識異性同學之間的情感、交往與友誼,學會用恰當的方式與異性交往。

  兩性正常交往的意義:異性交往是人類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個體成長曆程中的各個階段都是必不可少的。人在青春期心理萌發的異性吸引是性生理和性心理走向成熟的必然結果,是一種正常、自然的現象。正確認識中學生的異性交往,是幫助中學生建立正常異性關係的前提。在青春的路上,男生和女生性格的互為補充,互為映襯,構成社會最美妙的圖畫。

  異性交往的利與弊:異性交往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男女同學的交往,可以增進我們對異性的瞭解,學習對方的長處,完善自己的個性,促進身心健康發展;可以擴大交往範圍,鍛鍊交往能力;還可以學會如何適應社會對不同性別的要求,增進自己的性別意識。異性同學之間的正常交往有利於學習進步,有利於班集體的團結,有益於我們的身心健康發展。男女同學之間的情感,需要謹慎對待,理智處理。如果處理不當,就會產生一些情緒、行為方面的困擾,影響學習和身心健康。

  與異性同學交往的恰當方式:自然、大方地進行交往,建立純潔的友情;真實坦誠,在交往過程中要做到坦蕩無私、以誠相待、相互信任,它是建立和發展良好異性關係的前提和基礎;要學會自愛自重:愛護自己的尊嚴和名譽,珍惜自己的人品和人格,並且懂得保護自己。懂得自愛,才能贏得對方的尊重和友情。

  5、正確對待教師的表揚與批評,增進與教師的感情,積極與教師進行有效的溝通。

  新型師生關係的內涵:師生交往是學校生活的重要內容,師生關係不僅影響我們的學習質量,而且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師生之間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學習,教學相長。老師是我們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也是我們的朋友。

  我們為什麼要尊重老師?老師是文化知識的傳播者,帶領我們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老師是我們成長的引路人,教導我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老師是我們心靈的保健醫生,體察我們的內心,為我們掃除心理障礙;老師是我們的朋友,尊重、理解和愛護我們;老師是我們的榜樣,言傳身教,讓我們受益終生;老師的工作辛苦繁重,為我們付出心血和汗水;老師的勞動使我們變得更加聰明和更有智慧。

  怎樣做到尊敬老師?①尊敬老師最重要的是尊重老師的勞動。②虛心聽取老師的教誨,正確對待老師的要求,真誠的接受老師的批評。③尊敬老師,還要對老師有禮貌。

  師生產生隔閡的原因:師生角色的差異、地位的不同、看問題的立場和視角的不同等。這些原因決定了師生的交往過程有時候會產生一些隔閡。這些隔閡的存在會妨礙師生之間的交往。

  正確對待表揚和批評,化解矛盾:①主動與老師交流交往。受表揚時,高興但不自滿、保持冷靜、反思不足、制定新的目標,繼續努力。②正確處理與老師之間的矛盾。當我們被老師誤解或與老師發生矛盾時,要學會冷靜思考,通過恰當的方式與老師坦誠交流,用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當發現老師在工作中出現差錯時,可以而且應該給老師指出來,這也是愛老師的表現,但態度要誠懇,方式要恰當。當被教師批評或與教師之間發生某種不愉快的事情時,理解教師的苦衷、自覺反省自我尋找差距、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不氣餒、不抱怨;不可對教師求全責備,更不應懷恨在心。

  增進與教師的感情:尊重老師,理解老師,和老師分享快樂與煩惱;與老師進行有效的交往和溝通;積極協助、配合老師的工作;有了問題、困難、建議,主動與老師溝通,取得老師的理解、支援和幫助;對老師也要體諒和寬容,對老師工作中的疏忽、缺點,應善意提出。

  6、知道禮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禮儀與技能。

  講文明有禮貌的重要性: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員,彼此在人格和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尊重他人,平等地對待他人,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講文明、有禮貌是做人的基本品質。禮貌是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一種道德規範,是人們在交往中應當共同遵守的道德準則。文明、禮貌的言行舉止是互相尊重、有效溝通、增進友誼的必要條件。禮貌是文明的體現,是否文明禮貌不是個人私事,也不是無足輕重的小事,它表明一個人是否有道德修養,影響到人際關係的質量和社會風氣的好壞,關係到國家和民族的尊嚴。

  7、理解競爭與合作的關係,能正確對待社會生活中的合作與競爭,養成團結合作、樂於助人的品質。

  在社會生活中,競爭是激發人提高自我意識和能力的活動。競爭產生的影響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積極影響:競爭能激發人的上進心和創造力,能激發人提高自我意識和能力,使個人的智慧與力量得到充分的發掘和施展。對於國家和社會而言,建立良好的競爭機制,可以加速各項事業的發展,加快社會的進步。消極影響:它可能使某些獲勝者滋長驕傲自大的情緒,使某些失敗者喪失信心,產生自卑感;競爭的壓力可能引起我們心情的過分緊張和焦慮,更嚴重的可能產生怨恨別人超過自己的忌妒心理。

  合作是一種集體活動,人們在這種活動中互相協作,以期達到某個共同的目標。任何事業的成功,都需要良好的合作。合作既能聚集力量、啟發思維、開闊視野、激發創造性,也能培養同情心、利他心和奉獻精神。競爭與合作和諧交融,會使我們的集體更強大,使我們每個人更快地進步。

  合作和競爭的關係: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沒有合作的競爭是孤單、無力的競爭,因為沒有參照物。沒有競爭的合作是一潭死水,合作是為了更好的競爭,合作越好,力量越強,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優秀的競爭者往往是理想的合作者。競爭與合作是統一的。

  在競爭中合作:要處理好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尊重競爭對手,向競爭對手學習;要體現“雙贏”原則;要發揚團隊精神。競爭的目的在於超越自我,共同進步。面對競爭的成功,應再接再厲、更進一步,不可孤芳自賞、追名逐利、唯我獨尊;面對競爭的失敗,不應彷徨苦悶、灰心喪氣,而應總結經驗、奮起直追。在充滿競爭的現代社會,我們要學會欣賞、學會合作、學會共享,競爭合作求雙贏。

  在合作中競爭:一方面,團體通力合作鼓勵各個成員間相互競爭;另一方面,成員間相互競爭促進團體競爭力的提高。合作的過程是互幫互學、互相提高的過程。同學之間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共同點為我們的合作鋪平道路,不同點則使我們在競爭中互相啟發,各顯神通。取長補短、攜手共進是我們在合作中競爭的目標。

  如何面對競爭的壓力?面對競爭的壓力,我們需要鍛鍊自己的心理素質,學會面對競爭,不膽怯、不逃避,不讓自己被壓力所壓跨,而是勇敢的迎著壓力上。我們還必須採取正當的方式,堅守自己的人格。作為中學生,我們對自己既要有高標準、嚴要求,又要學會實事求是的評價自己;既要爭取好的成績,對分數、名次又不能過分患得患失。只要我們付出了努力,發揮了能力,只要每一次有所長進,就是勝利者。

  團隊中形成合理競爭氛圍的意義:有利於開發每個人的潛能,使個人的能力得到充分發揮,而且有利於團體凝聚力的形成和團體整體能力的提升。

  8、以“我是如何化解與父母的衝突”為題,說明解決矛盾的方法,分享成功解決矛盾的經驗。

  化解矛盾的方法:作為子女,解決與父母衝突的方法主要是理解父母、尊重父母、積極溝通。積極溝通就是要了解父母,敞開心扉,耐心解釋,換位思考,學會必要的讓步和道歉。時時記住父母的良苦用心,發生矛盾時不鬧對立;經常與父母談心,讓他們瞭解自己的學校生活和朋友關係;有事多和父母商量,聽取他們的意見,特別是父母不大放心的事情,不要自作主張;提出購買物品的要求時,先要了解家庭的支付能力;做了錯事主動檢討,不逃避責任;對父母作出的承諾要說到做到,在父母面前建立信用;瞭解父母的工作,體諒他們的難處和麵對的壓力;學習父母的良好品德,在生活中幫助父母,在精神上支援父母,做父母的朋友。

  與父母交往的藝術:讚賞父母,交往起來無煩惱。認真聆聽,交往起來免誤會。幫助父母,交往起來無障礙。在家庭交往中,與父母不必太計較。

  對父母做出讓步的學問或技巧:與父母發生矛盾時,在一些非原則問題上,可以適當讓步,以促進矛盾的消除和事情的解決,增進家庭和睦:在一些瑣事上不要固執已見,學會接受、欣賞、肯定父母的觀點;在激烈爭吵時,即使是父母的不是,也“可以得理也讓人”,“小人不計大人過”。暫時平息,待雙方冷靜下來再慢慢交談。

  9、根據與人交流的不同感受,說明講文明禮貌在生活中的作用,養成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

  禮貌的作用:①禮貌表現出一個人的文化內涵和良好修養,禮貌反映我們自身的素質,展示我們的風采;②禮貌能夠增添一個人的風采和魅力;③禮貌是文明社會必不可少的交往方式。我們有文明、有禮貌,包含著對他人的尊重、寬容、謙讓、與人為善等良好的品質。如果對人不禮貌,就會對人造成傷害,妨礙我們與人的交往。

  對人有禮貌的意義:文明用語能使交往更和諧,為人際交往增色;態度親和能使我們增添交往的魅力;舉止端莊,不僅能反映我們高雅的氣質,而且還能反映我們的道德素質和文明程度。我們要從點滴做起,養成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

  10、為什麼要講究禮儀?

  ***1***禮儀源於最初的人類交往,並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禮儀不僅僅是一種形式,還是一個人、一個集體乃至一個國家精神文明的象徵。***2***禮儀是一門學問,有特定的要求。我們不講禮儀,就可能傷害別人,也會使自己難堪,甚至無法適應現代社會。***3***人既是審美的主體,也是審美的物件。自覺做到講禮儀,不僅關係到自身形象,而且關係到周圍的人,關係到集體,甚至關係到我們民族和國家的形象。***4***按禮儀要求去做,有助於我們進一步提升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會使我們變得優雅可親,更容易被人接納。

  個人禮儀的特定要求:舉止文明、動作優雅、姿態瀟灑、手勢得當、表情自然、行為檢點、儀表端莊、著裝得體、講究衛生等。

  社交禮儀的具體要求:①掌握文明、健康的社交禮儀是適應現代社會不可缺少的條件。②社交禮儀的掌握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在社會生活中不斷地學習、觀察和思考。要注意日積月累,做一個習禮儀、懂禮儀、講禮儀的人。③要遵守健康、文明的社交禮儀。④與少數民族交往時,要尊重少數民族的禮儀習俗,做到“入鄉隨俗”,尤其不能違反民族禁忌。

  講文明、有禮貌的要求:結合初中生日常生活領域和人際交往中的問題,從“如何說”、“如何聽”、“如何做”等角度,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交往禮儀與技巧。

  11、如何做到文明交往?

  ①真誠坦率的人最容易受到信任;②正直勇敢的人會贏得尊重;③謙遜寬容的人廣受歡迎;④善於聆聽的人,朋友將為你敞開心扉;⑤熱情開朗的人縮短了與他人的距離;⑥樂觀幽默的人能為朋友帶來快樂;⑦細心體貼的人會收穫朋友的感激;⑧彬彬有禮的人會在新的環境中暢通無阻;⑨堅持原則的人會令人佩服;⑩欣賞與讚美他人能獲得尊重、感激、理解和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