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地理第二次月考知識點複習

  地表起伏大勢稱地勢,地表起伏形態也稱地貌。下面是小編為您帶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中國的地形東西走向:天山、陰山、崑崙山、秦嶺、南嶺; 南北走向:賀蘭山、六盤山、橫斷山脈; 東北西南走向: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長白山、武夷山、臺灣山脈、玉山; 西北東南走向:阿爾泰山、祁連山; 弧形走向:喜馬拉雅山脈.

  中華五嶽: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衡山;中嶽嵩山.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佈.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高山終年積雪,冰川廣佈***;內蒙古高原***地勢平坦開闊,東部的呼倫貝爾草原水草豐茂,以盛產三河牛和三河馬聞名***;黃土高原***土質疏鬆,水土流失嚴重***;雲貴高原***高地形崎嶇,石灰岩分佈廣泛,多為梯田***.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國最大的內陸盆地***;準噶爾盆地***我國第二大盆地***;柴達木盆地***被譽為“聚寶盆”,礦產豐富***;四川盆地***著名的成都平原位於盆地西部,農業發達,物產豐富,有“天府之國”美稱***.

  三大平原:東北平原***黑土面積廣大***;華北平原***地勢低平,地面坡度很小***;長江中下游平原***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

  ***二***

  一、區域特徵

  1、山青水碧 物產富饒:

  ***1***、南方地區地形以平原和丘陵為主,平原地區河湖眾多,水網密佈,素稱“江南水鄉”和“魚米之鄉”。

  ***2***、本區農作物一年兩熟至三熟,水稻是主要糧食作物;油菜、甘蔗、茶葉是主要經濟作物。

  2、通江達海 經濟發達:本區人口眾多、城市密集、製造業發達,形成了許多重要的工業城市和工業基地。

  二、長江中下游平原

  1、區位條件優越:長江中下游平原東臨黃海和東海,有“黃金水道”之稱的長江貫通東西。

  2、魚米之鄉:

  ***1***、長江中下游平原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水熱條件優越,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產區;

  ***2***、長江中下游平原眾多的河流和湖泊,為淡水養殖提供了有利條件,使其成為我國淡水漁業最發達的地區。

  3、沿江分佈的城市:重慶、武漢、南京、上海等。

  4、沿江工業走廊:

  ***1***、鋼鐵工業走廊:上海寶山、湖北武漢等鋼鐵工業基地;

  ***2***、汽車工業走廊:武漢、南京、上海等汽車工業基地;

  5、保護母親河:為保護我們賴於生存的“母親河”,必須堅持環境保護、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同步,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碧。

  三、 珠江三角洲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

  1、外向型經濟的發展:珠江三角洲位於廣東省的東南部,珠江下游,珠江三角洲利用緊鄰港澳優勢,引進資金、先進技術、先進經營管理方式,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

  2、香港特別行政區:

  ***1***、位於我國南海沿岸,珠江口東側,由香港島、九龍、新界三部分等組成;

  ***2***、美譽:“購物者天堂”、“東方之珠”、“美食天堂”;

  ***3***、經濟支柱:旅遊、金融、貿易、服務業等;

  3、澳門特別行政區:

  ***1***、位於珠江口西南,背靠珠江三角洲。包括澳門半島、氹仔島、路環島等;

  ***2***、美譽:“海上花園”;

  ***3***、經濟支柱:旅遊博彩業等;

  4、香港、澳門和祖國內地的密切聯絡:“前店後廠”的區域經濟合作模式。

  四、 臺灣省

  1、一水相連的美麗寶島:

  ***1*** 、位置:臺灣省位於我國東南海域,東臨太平洋,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

  ***2*** 、組成:全省由臺灣島、澎湖列島、釣魚島等許多島嶼組成。

  ***3***、地形與河流:以山地為主,濁水溪是最長的河流。

  ***4***、氣候:中部、北部大部分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南海沿海為熱帶季風氣候。

  2、富有特色的出口導向型經濟:

  ***1***、生物資源:森林、樟腦“森林之海”;水稻、小麥“海上米倉”;甘蔗“東方甜島”;、香蕉、菠蘿、柑橘“水果之鄉”。

  ***2***、礦產資源:“東南鹽倉”。

  ***3*** 、出口導向型經濟:60年代以後,臺灣積極吸引外資,重點發展出口加工工業。

  ***4***、高新技術產業中心:新竹高科技工業園區,被稱為臺灣省的“矽谷”。

  3、一脈相承的中華文化:臺灣島原與大陸相連,臺灣的文化與祖國大陸同屬一脈。

  4、城市:臺北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省第一大城市;高雄為全省最大工業中心和最大港口。

  5、民族:漢族佔98%,少數民族主要是高山族。

  ***三***

  中國的河流和湖泊:

  內流河和內流區、外流河和外流區的分界***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即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線也即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界***。內流區:塔里木河是我國最大的內流河,河水主要來自崑崙山、天山等高山冰雪融水。內流湖一般為鹹水湖***最大的鹹水湖是青海湖***。

  外流區:河水來源主要靠降水。最大最長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長江;汛期最長的河流珠江;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陽湖。

  黃河發源於巴顏喀拉山,注入渤海。黃河的上游和中游的分界是河口,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是桃花峪。上游水能資源豐富,進行發電和灌溉***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引用黃河水灌溉成為“塞上江南”***。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是我國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下游流經華北平原河道變寬,坡度變緩,水流減慢,泥沙堆積,河床升高—“地上河”。黃河的治理:上游加強生態環境建設;中游開展水土保持綜合治理,修建大型水利樞紐***小浪底水利樞紐***;下游加固黃河大堤。治理黃河的關鍵是中游的水土保持。黃河的形狀呈“幾”字形。地處秦嶺---淮河以北冬季要結冰,有凌汛,

  長江發源於唐古拉山脈,在上海注入東海。它是我國最長、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

  長江的上游和中游的分界是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是湖口。長江上游流經一、二階梯落差大,蘊藏豐富的水能資源,有“水能寶庫”之稱。長江宜賓以下四季通航,因而有“黃金水道”之稱。

  長江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有大型水利樞紐:三峽工程 和葛洲壩水利樞紐。

  長江的支流:雅礱江、岷江、嘉陵江、漢江、湘江、贛江。

  長江中下游多洪澇災害原因是1.降水集中,2.中上游生態環境破壞***植被破壞***導致水土流失,3.長江河道彎曲,中下游湖泊萎縮***圍湖造地***使得其蓄洪能力下降。

  長江的綜合治理,重點是灘多流急的川江和九曲迴腸的荊江。

  京杭運河是世界上最長、開鑿最早的人工河,自北向南經過京、津、冀、魯、蘇、浙,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