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教學設計

  《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是高中政治必修一的內容。企業是國民經濟的細胞,又是最主要的市場主體,在社會經濟活動中具有重要作用。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瞭解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對於國家、企業的重要性,掌握經濟效益的含義以及提高經濟效益的方法。運用經濟效益的有關知識分析經濟建設中的一些實際問題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以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為主,教師加以必要的引導和組織,增加課堂資訊量,提高學生自主參與的積極性和實際效果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增強學生的效率觀念、競爭觀念,提高學生的科技創新意識、誠信意識和遵紀守法意識。正確認識企業的兼併和破產,明確企業的兼併和破產是市場經濟發展和企業改革的必然結果。通過本科學習,使學生自覺貫徹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

  【教學重點】經濟效益的定義、提高經濟效益的方法和途徑

  【教學難點】

  如何理解經濟效益

  企業兼併、破產的必然性以及企業兼併、破產在市場競爭中的作用

  【教學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正確運用啟發法、討論法、歸納法、圖表法、分析教學法和問題教學法等方法,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社會經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

  教師設問、匯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瞭解了國有大中型企業的地位。課後,我讓同學們思考完成下圖,哪位同學願意把自己的思考成果和大家分享?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總結:

  經濟體制改革的最終目的是提高經濟效益,而努力提高經濟效益是企業一切經濟活動的根本出發點,換言之,經濟體制改革和企業經營成敗的關鍵都在於能否提高經濟效益。

  今天我們共同來學習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講授新課:

  教師設問:假如你是某企業的廠長或經理,你最希望看到下列哪種經營狀況?

  某企業經營狀況統計表

  年份 投入 利潤***萬元*** 效益

  第一種情形 2004 100

  2005 120

  第二種情形 2004 800 120 1.15

  2005 1200 180 1.15

  第三種情形 2004 800 120 1.15

  2005 1600 200 1.13

  第四種情形 2004 800 120 1.15

  2005 1600 260 1.16

  學生討論、分析、得出結論:

  希望是第4種情形。理由:第1種不知道投入多少,無法衡量其效益高低;第2種投入和產出比相等,經濟效益不高;第3種,投入產出比下降表明經濟效益下降;只有第4種,投入產出比上升,表明經濟效益提高了。

  教師設問:為什麼?即得出這種結論的依據是什麼?

  1、經濟效益的含義:經濟效益是企業的生產總值同生產成本之間的比例關係,也可以說是投入與產出的關係,或者是勞動消耗與勞動成果的關係。用公式表示:

  勞動消耗,即生產中的投入,是指在生產過程中所消耗的各種資源,包括人力和物力,用價值表示,就是企業的生產成本。勞動成果,即產出,指一個企業在一定時期***通常為一年***所生產的實用價值的總量,用價值表示,就是企業的生產總值。

  分析經濟效益的含義,我們能夠得出:用同樣數量的資源消耗,生產出更多的商品和勞務來,經濟效益就高;反之,經濟效益就低。總之,要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就要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以最小的資源消耗,生產出最多的適合市場需要的商品和服務,從而滿足社會的需要。

  企業經濟效益提高的幾種情形

  第一種情形 第二種情形 第三種情形 第四種情形 第五種情形

  生產總值 不變 提高 增速快 降速慢 提高

  生產成本 降低 不變 增速慢 降速快 降低

  衡量經濟效益高低,不能單純看利潤率的變化,還要看生產成本的變化情況。即“產出”與“投入”比,因此,不能認為只要利潤增加了,經濟效益就提高了,利潤越多,經濟效益越好。

  教師點撥、歸納:

  企業利潤和經濟效益之間可能出現的10種情況

  企業利潤 生產成本 經濟效益

  增加 不變 提高

  增加 降低 提高

  增加幅度 大於 增加幅度 提高

  保持不變 降低 提高

  減少幅度 小於 減少幅度 提高

  增加幅度 小於 增加幅度 降低

  減少幅度 大於 減少幅度 降低

  增加幅度 等於 增加幅度 不變

  減少幅度 等於 減少幅度 不變

  為零 增加、減少、不變 均為零

  教師設問:作為企業的經理或廠長,你為什麼特別關心企業經濟效益好壞?

  學生七嘴八舌:

  經濟效益關係企業生存與發展;

  提高經濟效益能為國家創造更多財富,也為職工帶來更高收入。經理或廠長本人也能多得獎金。

  教師分析歸納:沒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利國利民。

  2、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意義

  ***1***對企業:有利於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2***對國家:有利於增強綜合國力,鞏固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

  ***3***對公民: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教師設問:那麼,如何才能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呢?

  3、提高經濟效益的方法和途徑

  教師出示:海爾公司的發展歷程及成功經驗:

  教師設問:

  你認為海爾的成功經驗在企業怎樣提高經濟效益上給了我們哪些啟示?

  學生討論、分析、得出結論:

  技術創新、科學管理、集團經營、顧客至上。

  教師從學生的回答中概括出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有效方法並深入展開:

  海爾的成功告訴我們:成功的企業要向科技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向規模要效益、向市場要效益。進一步講:

  ***1***海爾經驗之一:向科技要效益──依靠科技進步,使企業的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先進的技術裝置,先進的生產工藝;具備這一條件,企業才可能降低成本消耗,提高勞動生產率,在相同的時間內生產出更多的產品,進而提高經濟效益;二是企業勞動者的科學文化水平和技術水平。只有這兩方面有機結合起來, 先進的裝置和工藝才能發揮其作用,才能促使企業的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轉向集約型。

  教師設問:請同學們閱讀教材,比較粗放型與集約型的不同。

  經濟增長方式 具 體 內 容 結 果

  粗放型

  ***外延型*** 單純依靠增加生產要素的投入,即增加投資、擴大規模、增加人員與裝置的方式,增加國民經濟的總量 經濟效益不高,資源浪費嚴重

  集約型

  ***內涵型*** 在外部規模不擴大、人員裝置不增加的前提下,主要依靠採用先進技術和工藝、改進機器與裝置及提高產品科技含量的方式,增加國民經濟總量 有利於經濟效益的提高

  教師出示一組圖表:

  圖:2005年世界發明專利授權比例

  表: 我國關鍵裝置進口和自產比例

  專案 數控機床 石油化工裝備 航空裝置、醫療裝置、精密儀器 晶片製造裝備 光纖製造裝備

  進口 70% 76% 80% 80% 100%

  自產 30% 24% 20% 20%

  圖:中國與創新型國家在科技諸方面的比較

  教師設問:上述圖、表、圖分別說明什麼問題?

  學生討論、分析、得出結論:

  我國的發明專利較之發達國家少、自主創新能力弱;

  我國缺乏核心技術,關鍵裝置依賴進口;

  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與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存在很大差距,建設創新型國家任重道遠。

  教師歸納總結:

  要真正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的轉變,必須提高我國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不竭動力,堅定不移地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充分發揮科技第一生產力的作用,把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因此,黨和國家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新戰略。

  學生閱讀材料:自主創新磨礪競爭之刃 “吉利”勇闖世界汽車市場

  ***2***海爾經驗之二:向管理要效益──採用現代管理方法,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

  海爾的巨大成就除了來自科技創新之外,還有它的管理制度,如明星獎勵制度、斜坡球體定律、啟用休克魚等,正是海爾的管理創新促進了科技創新。

  我們現代的企業管理,從一定意義上說,就是這樣一種謀略。現在流行的MBA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其實研究的就是如何在管理上使企業保持活力和發展的一門學問。任何一個大企業裡,都有自己專門的管理營銷機構,管理過硬,管理上出鮮,使人財物有效地發揮作用,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希望同學們從現在開始培養自己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質,以適應未來的經濟發展的要求。

  學生閱讀材料:《銥星隕落 教訓深刻》

  教師設問:耗資57億美元,66顆近地衛星覆蓋全球,世界最先進的通訊技術,並沒有使企業獲利,反而使企業破產,為什麼?

  學生討論、歸納:

  市場預測錯誤、市場定位錯誤 、執行成本太高

  “他們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市場,投入了錯誤的產品。”

  教師特別提示:可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不僅要提高科技和管理水平,還要遵守市場規律,符合消費需求。即影響企業經濟效益的主要因素有科技、管理、員工素質、成本、質量、市場等──海爾經驗之四:向市場要效益

  ***3***海爾經驗之三:向規模要效益──企業的兼併和破產有利於企業競爭力的提高。

  教師設問:請同學回憶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和作用

  學生回答、教師概括總結: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在企業追求經濟效益的過程中,在價值規律資格只看不見的手的作用下,企業必然會優勝劣汰,又是企業吞併劣勢企業,這就是兼併,劣勢企業在競爭中被淘汰,這就是倒閉、破產。

  可見,企業的兼併和破產是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

  現在是社會化大生產,人與人之間需要合作,大企業之間也需要合作,我們國家現在已經有一批企業向世界尋求合作伙伴,如海爾集團,合作伙伴很多,有摩托羅拉,有東芝,有IBM等。在合作中,它們相互學習對方的長處,對於自身的發展,增強企業競爭力有很大的作用。

  教師設問:請同學列舉企業合併、破產的案例,並概括企業兼併、破產的意義。

  學生回答、教師引導學生劃教材的相關內容。

  當今世界出現了合併浪潮,如波音和麥道合併,就出現了1+1﹥2的經濟效益。 2004年12月8日,聯想集團宣佈以12.5億美元正式併購了IBM的全球個人電腦業務,一舉躋身全球PC領先企業的行列,實現了國際化夢想。企業合併之後,資源共享,實現了優勢的互補,促進了先進技術的開發和利用。

  首先:企業破產強化了企業的風險意識,激發企業的活力;其次:可以形成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達到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實現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

  教師列舉事例,引導學生分析企業兼併破產的其他後果:

  新中國首家破產企業──1986年8月,瀋陽市防爆器械廠破產。

  新中國最大的企業破產案──期98年11月12日,黑龍江省阿城糖廠宣告破產。

  企業的兼併、破產還會產生一些其他後果,特別是企業破產,必然出現下崗工人增多,這一現象越來越引起黨和政府、社會的廣泛關注,必須妥善解決。

  【本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是經濟效益,為什麼要提高經濟效益,怎樣提高經濟效益以及如何正確、全面地認識兼併和破產這兩種經濟現象,明確黨中央提出的建設創新國家的現實意義,懂得在市場經濟中有競爭就有勝敗,就有企業的興衰生死,並牢固樹立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的競爭觀念和效率觀念,勇於面對嚴峻挑戰,為將來投身經濟生活做準備。

  《提高企業經濟效益》說課稿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是高一年級思想政治科上冊第三課第一節第四框的內容。企業是國民經濟的細胞,又是最主要的市場主體,在社會經濟活動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的經濟組織,企業的經濟效益是企業一切經濟活動的根本出發點,它對於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對國有企業的改革,對入世後,提高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都有著重要作用。因此,通過學習,使學生明確經濟效益的含義和作用,掌握提高經濟效益的方法和途徑就顯得十分重要。

  ***二***內在結構

  本框內容,條線清晰,結構完整。教材圍繞經濟效益展開,貫徹理論聯絡實際的原則。首先,明確經濟效益的含義,通過計算,得出經濟效益、生產總值、生產成本之間的關係,經濟效益與利潤之間的關係;其次,明確提高經濟效益的必要性,通過錄像得出利企業、利人民、利國家;再次,明確如何提高經濟效益,通過多媒體手段展示四大公司,經過學生的討論得出三個重要手段。

  ***三***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性及主要手段。它既是本課重點又是本節課重點。是因為從內容來看,學生對此知識的理解並不困難,而學會運用這一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困難是尤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