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考語文文言文練習題帶答案

  北京中考語文科目的文言文閱讀,需要考生熟悉掌握文言文的基礎知識和閱讀能力,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北京中考語文文言文練習題,歡迎大家閱讀練習。

  北京中考文言文閱讀原文

  存亡大計

  ***宋***洪邁

  國家大策繫於安危存亡。方變故交切,幸而有智者陳至當之謀,其聽而行之,當如捧漏甕以沃焦釜。而愚荒之主,暗於事幾,且惑於諛佞孱懦者之言,不旋踵而受其禍敗,自古非一也。曹操自將徵劉備,田豐勸袁紹襲其後,紹辭以子疾不行。操徵烏桓,劉備說劉表襲許,表不能用,後皆為操所滅。唐兵徵王世充於洛陽,竇建德自河北來救,太宗屯虎牢以扼之,建德不得進,其臣凌敬請悉兵濟河,攻取懷州、河陽,逾太行,入上黨,徇汾、晉,趣蒲津,蹈無人之境,取勝可以萬全,關中駭震,則鄭圍自解。諸將曰:“凌敬書生,何為知戰事,其言豈可用?”建德乃謝敬。其妻曹氏,又勸令乘唐國之虛,連營漸進,以取山北,西抄關中,唐必還師自救,鄭圍何憂不解。建德亦不從,引眾合戰,身為人擒,國隨以滅。唐莊宗既取河北,屯兵朝城,樑之君臣,謀數道大舉,令董璋引陝、虢、澤、潞之兵趣太原,霍彥威以汝、洛之兵寇鎮、定,王彥章以禁軍攻鄆州,段凝以大軍當莊宗。莊宗聞之,深以為憂。而段凝不能臨機決策,樑主又無斷,遂以致亡。石敬瑭以河東叛,耶律德光赴救,敗唐兵而圍之,廢帝問策於群臣。時德光兄贊華,因爭國之故,亡歸在唐,吏部侍郎龍敏請立為契丹主,令天雄、盧龍二鎮分兵送之,自幽州趣西樓,朝廷露檄言之,虜必有內顧之慮,然後選募精銳以擊之,此解圍一策也,帝深以為然。而執政恐其無成,議竟不決,唐遂以亡。皇家靖康之難,胡騎犯闕,孤軍深入,後無重援,亦有出奇計乞用師搗燕者。天未悔禍,噬臍弗及,可勝嘆哉!

  ***選自《容齋隨筆·續筆捲一》***

  北京中考文言文閱讀題目

  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太宗屯虎牢以扼之 扼:扼制 B.徇汾、晉,趣蒲津 趣:奔赴

  C.建德乃謝敬 謝:感謝 D.胡騎犯闕 闕:都城

  3.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部體現決策者“臨機無斷”的一組是*** ******3分***

  ①且惑於諛佞孱懦者之言 ②紹辭以子疾不行

  ③建德亦不從,引眾合戰 ④莊宗聞之,深以為憂

  ⑤因爭國之故,亡歸在唐 ⑥天未悔禍,噬臍弗及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⑥ D. ④⑤⑥

  4.下列對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洪邁認為國家的重大決策是關係到安危存亡的大事,而愚君的敗亡,除了受奸猾怯懦的人的話迷惑外,看不清事情的關鍵也是原因之一。

  B.唐兵討伐王世充時,竇建德率兵援助,凌敬提出迂迴進軍,避開唐兵的建議;竇妻也勸他乘虛而入,令唐兵回師自救,竇建德最終採納了妻子的建議。

  C.靖康之難時,金兵孤軍南侵,後無有力後援,宋朝統治者未吸取歷史教訓,沒有采納出擊燕地,引金兵反北自救的計策。

  D.文章採用敘議結合的方式,記述了五樁因愚昧的決策者在變故交織時沒有依從智者的謀略而導致敗亡的歷史教訓,表達了對後世的警戒。

  5.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不旋踵而受其禍敗,自古非一也。***3分***

  譯:

  ***2***而執政恐其無成,議竟不決,唐遂以亡。***3分***

  譯:

  北京中考文言文閱讀答案

  2.***3分***C***謝:推辭、拒絕***

  3.***3分***C***④莊宗聞之,深以為憂 講的是後唐莊宗聽聞樑國君臣的計策很擔憂,而這段故事中臨事沒有正確決斷的,是樑國國君;⑤因爭國之故,亡歸在唐,講的是耶律贊華因爭奪王位失敗,逃亡到後唐,跟臨事決斷無關。***

  4.***3分***B***竇建德最終既沒有采納凌敬的建議,也沒有采納妻子的計策,而是和唐軍正面交鋒,而被俘虜。***

  5.***6分******1***受奸猾怯懦的人的話的蠱惑而迅速走向滅亡,自古以來這樣的例子不止一個。***3分***

  ***2***可是執政的大臣怕沒有把握,到最後也沒有決定是否採納這個主張,後唐於是因此而亡國了。***3分***

  北京中考文言文閱讀譯文

  國家重要決策,關係到安危存亡。當各種變故交織在一起時,幸而有聰明的人提出正確的謀略,聽從他們的話去實行,好比雙手託著漏的水甕去澆燒焦的鍋一樣***可救急***。而愚昧的君主,看不清全域性形勢,而且容易被奸猾怯懦的人的話迷惑,很快就會因此而敗亡,自古以來這樣的例子不止一個。三國時期曹操曾親自領兵去征伐劉備,田豐勸袁紹襲擊曹操的後方,袁紹藉口兒子有病而不出兵。曹操領兵去攻打北方的烏戎,劉備勸說劉表襲擊許都***今河南許昌***,劉表沒有采納他的建議,後來***袁紹、劉表***都先後被操所滅。唐朝時唐兵去洛陽攻打鄭國的王世充,竇建德從河北出兵來救援,唐太宗李世民把軍隊屯於虎牢關來阻擋,竇建德攻打不進,他的部下凌敬請求讓全部兵力渡過黃河,佔領懷州、河陽***今河南沁陽、孟縣***,再翻過太行山,進入山西上黨***今山西長治***境內,沿汾水、晉州***今山西臨汾***奔赴蒲津關***今山西永濟西***,如入無人之境,保證能夠取勝,關中地區***今陝西西安一帶***震動,洛陽之圍就可以解了。可是,建德手下的們卻說:“凌敬不過是個書生,懂得什麼軍事,他的話怎能採用?”建德便謝絕了凌敬的建議。建德的妻子曹氏,又勸他趁唐國後方空虛,集中兵力,穩紮穩打,奪取山北地方,再向西包抄關中,唐兵必然要回來救援,鄭國的包圍哪裡還愁不解呢。建德也還是沒有聽從,而領兵與唐兵進行硬拼,結果被唐兵俘虜,他的國家也隨之滅亡。五代的後唐莊宗佔領河北地方後,在朝城屯兵,樑國君臣商議,決定分兵幾路大舉進攻,讓董璋領陝州***今河南陝縣***、虢州***今河南靈寶***、澤州***今山西晉城***、潞州***今山西長治***四州之兵攻打太原,霍彥威領汝州和洛陽的兵攻打鎮、定***今河北石家莊一帶***,王彥章領禁軍攻鄆州***今山東鄆城***,段凝統率主力去抵擋唐莊宗。莊宗得知這訊息,十分擔憂。但是段凝不能當機決策,樑國國君又優柔寡斷,結果導致滅亡。後唐的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叛亂,契丹部落的領袖耶律德光領兵去救援他,打敗了來征伐的唐兵,並把唐兵包圍起來。後唐廢帝聽到這訊息,向群臣徵求對策。當時德光的哥哥耶律贊華,因和德光爭奪王位失敗,逃亡在後唐,吏部侍郎龍敏便請求策立贊華為契丹國王,讓天雄、盧龍兩鎮***管轄河北大名至北京以北一帶***節度使派兵送他回國即位,經幽州***今北京西南***直往西樓***今內蒙古林西***,朝廷再出檄文通告這項決定。契丹必然擔心國內爭位亂起,這時再派精兵去襲擊他們,這是解圍的一個方法。廢帝也覺得是個好辦法。可是執政的大臣怕沒有把握,到最後也沒有決定是否採納這個主張,後唐於是因此而亡國了。我們大宋經歷靖康之難,金國的兵侵犯國都東京***今河南開封***,孤軍深入,無有力的後援,當時亦有人獻出奇計,請派精銳兵力直搗金國後方的幽燕地區。大概是老天有意給大宋降下災禍,而此計沒被採用,真是可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