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備課組工作總結

  學生能否掌握好高中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養成語文學習的良好習慣,本學期的教學至關重要。下面是有,歡迎參閱。

  範文1

  高一語文備課組本學期克服了學生多和教學資料少的工作困難,齊心協力地完成了各項工作。此外,我們高一語文組由九位教師組成,其中既有久經沙場的老將,又有初登講壇的新兵,加上其中的領導,構成較為特殊,教學經驗與能力差距較大。儘量保證好總體教學質量,不致使差距過大,使老將能更新思想,新兵能更好地成長。本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基礎課教學

  課文閱讀教學中,實行分工合作集體備課。因為新教材課文多,很多新課文是我們語文老師也沒有閱讀過的篇章,需要查詢的資料特別多,因此充分調動大家的力量,實現分工合作顯得非常有必要,並且非常有實效。

  備課組共同研討整冊教材,明確本學期教學應達到的效果。思想統一後,教師兩兩分組,每一單元由兩個教師具體負責,兩位教師根據總體規劃,進行本單元的教學篇目的篩選、設計以及練習評估,有條件的話提前上課,備課組集體聽課評課,近而完善課堂教學效果,沒有條件的話,備課教師說課,組內評課研討,以求更好的教學效率。根據學校精神,我們集體教研時,把單元的重點、難點,教學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做了說明,然後互相進行評議,或補充。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使本單元的教學更完整、方法更適應學生,重點、難點更突出。這一備課方式的實行既有利於調動每一個教師的聰明才智,增強每一個教師的集體意識,又加強了彼此間的分工合作和討論爭鳴,有利於備課組整體實力的提高,尤其有利於培養年輕教師,使他們更快地能夠獨當一面。

  在課堂教學上,我們認真備課、上課,努力提高45分鐘的課堂效益。本著互相促進、互相學習的精神,我們備課組經常進行互相聽課、評課活動,老師們開誠佈公的說出自己的建議,有助於上課老師的素質提高。尤其是在開校公開課前,組內老師互相聽課,還提出自己的寶貴意見,提供資料,想方設法讓組內的老師上好課。

  作文教學上,分兩個版塊來訓練學生的寫作水平。一是課堂作文,在限定時間內讓學生完成一篇800字左右的命題作文,一個學期共寫作4篇。二是隨筆,一個月一到兩篇,讓學生可以暢所欲言,寫自己想寫的任何話題。一個學期大概是8到12篇作文。另外還有一個是小作文,題目,立意,字數等都是學生自己定,這主要是引導學生的自由創作,提高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和培養學生對語文的興趣。

  考練上,依據學校月考制度,準時完成命題工作,試卷內容與課堂知識緊密結合,注重基礎,難易度有坡度,考試結果達到學校要求的任務。試後,認真細緻地評講,認真分析教學質量,提出針對性的措施。每次月考、單元測驗、統考之後,我們都及時交流各個班級的得分和學生對各個知識點的把握情況。瞭解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由經驗豐富的教師依據經驗提出解決方案,以期於在分別教學的同時做到合理指導、齊抓共管,使全年級學生都能保證學好語文,打好語文基礎。在此基礎上,提出針對性的措施,抓優補缺,幫助有困難的學生補差補缺。

  二、拓展課程教學

  本學期我們共學習了8個單元,讓學生領略了《詩經》、《離騷》、《老子》文學作品的藝術魅力。並把介紹曹操、陶淵明、王勃、孟浩然、王維、李白、杜甫、韓愈、劉禹錫、白居易、柳宗元、李商隱、杜牧、柳永等文學家和作品要求學生自學,並佈置好背誦篇目,要求學生認真背誦,督促他們瞭解、欣賞古典詩文。

  三、積累的經驗

  積累的經驗:集體備課的方式有利於促進教師主觀能動性,提高教學效率和整體教學水平。

  以上是本備課組本學期主要工作的總結。總之,本備課組老師將繼續本著促進學生和教師共同發展的宗旨踏踏實實地進行第一線的教學工作。

  範文2

  本學期以來,高一備課組全體老師圍繞著學校的中心工作,堅持學習洋思精神的大方向,以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和文化素養為工作目標,積極開展科組的教學教研活動,努力提高教師的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在認真探討語文教育的特點,結合新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努力實施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上,做了一些工作,現總結如下:

  一:積極開展教學理論的研究學習

  1、本學期,我們備課組組織學習了洋思的經驗介紹材料,通過學習和討論,教師們明確了今後的教學工作的方向,每個老師都在學習的基礎上,認真研究了自己的教學任務。

  2、加強對高考資訊的研究。我們認真研究了幾年的高考試題,制定了有效的措施,確保在進行常規教學的同時,注入高考的知識。

  3、學習外地學校成功的教學改革經驗。1月11日,我們到楊梅中學參觀學習,回校後,我們進行了對比,進行借鑑,並明確了今後的努力方向。

  二:科組和教師結合,積極開展語文教研活動

  1、本學期,我們科組的重心是學習洋思的經驗與模式,大家在教學教法上都有進行了有益的嘗試,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3、認真組織好各種型別的教學公開課。本學期,陀添老師承擔公開課非常認真,研究洋思上課的特點,想方設法,採用多種教學手段,使課堂教學生動、形象、可感,給聽課的外地老師留下了深刻印象。

  三:堅持教學常規,狠抓課堂教學質量

  1、在備課組內加強聽課評課活動。本學期,我們一如既往,在備課組內開展互相聽課評課活動。通過堅持這個教學常規,保證備課組的教學質量和教師的取長補短。

  2、認真抓好“結對子”的工作。本學期,我們進行了互幫互學活動,整個備課組的學習研討氣氛較為濃厚。

  3、對於落實教學常規的各個環節,我們在各個備課組內強調了教師個人落實、備課組長負責制,加強對備課、上課、作業、輔導、考查等教學環節的管理工作,本學期的重點放在對新教材的備課落實以及學習“洋思自主學習”模式上。

  4、認真抓好教學質量檢查工作。本學期,我們根據學校嚴格考試製度的規定,在各備課組內更加強調了考試的紀律,按照學校要求,指定專人負責,考後有質量分析及學生的成績的跟蹤,使考試成為檢查我們教學的一個重要尺度。

  5、積極撰寫教學論文。教學論文是對一個教師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水平的衡量重要標誌,我們高一語文組的老師長期以來都有認真撰寫論文的好習慣。本學期,高一語文組寫了一批質量較高的文章。如區雪麗老師撰寫的,吳雪梅老師撰寫的論文《論韓非子的法治思想》獲得市教研室論文評比一等獎。

  四、高一語文備課組20XX年秋季期期考質量分析

  此次高一語文期考試題是地區出題,因此考出了學生的真實水平,也可以拉開尖子生和差生的距離。

  本次語文期考年級總平均分為91.88分,其中一班93.119分,2班94.985分,3班92.182分,4班94.101分,5班93.723分,6班89.657分,7班90.585分,8班85.776分。因為難度較高,所以上100分的不多。100分以上全級共有102人。選擇題總分42分,抽卷調查平均分是24分,最高分36分,全年級2人。從總的得分看,前6題得分較低,說明學生對拼音成語和詞語的掌握還是很貧乏。但是小閱讀比較淺顯,所以得分率較高。可是到了古文閱讀卻有失分較多,說明學生在古文閱讀方面還是感覺很難。

  古文翻譯題8分,基本上是得2、3分,關鍵是學生不會抓住關鍵詞,甚至是根本看不懂這篇古文。詩歌鑑賞得分率也不高,大概是得分為2、3分,學生不懂根據詩歌來分析詩歌的景物和感情。而默寫題考書本的2分基本可以拿到手,課外的就不行。可見學生的閱讀面較窄。

  在第六大題得分上,可以說是全試卷得分率最低的一題。很多學生12分只是得了3、4分,因為大題都不知如何下手,或者找不到要點來答。

  作文上面,這次沒有發現不寫作文的情況,可以說是歷屆最好的一次。而且寫不夠字數的作文也不多,答題時基本注意用黑色鋼筆墨水來寫,卷面工整。可是也發現一些學生忘了寫題目,或者寫脫題。打50分以上的不超過20個人,年級最高分是54分。

  改卷時很嚴格的,可以給也可以不給的分數堅決不給,是從嚴打分,所以扣分比較嚴厲。因此年級總平均分不高,但是可以拉開尖子生和差生的就距離,也使學生得到了很好的一次訓練。達到多做難題,多與高考接軌的目的。

  範文3

  20XX—20XX學年高一語文備課組,由九位老師組成,他們之中既有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黃照明、胡愛萍、秦峰老師,又有年富力強的中堅萬紫雲、田立新、塗俊武老師,還有充滿活力的年輕老師冷新吾、梅霞、曹穎。這是一個既勤奮務實,又充滿朝氣的集體。

  我們這一屆面臨著江西省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為此我們做了許多紮實有效的工作,牢固樹立教學質量意識,加強教學質量管理,健康、有序地推進高中新課程實驗。現將近一年來的工作作一簡要總結。

  一、未雨綢繆,積極準備

  早在20XX年,我們就在學校的領導和部署下,開始為新課改作前期準備工作。

  首先是教學理念的轉變。學校創辦“濂溪大講堂”,定期邀請課改專家來校舉辦“樹立新理念,迎接新課改”系列講座。20XX年以來,九江一中的“濂溪大講堂”共舉辦了18場,先後邀請了教育部高中課程改革專家組核心成員原江西省教研室主任陳聆、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原司長王文湛、全國著名語文特級教師餘映潮、北師大博士生導師肖川教授、深圳南山外國語學校校長王水發博士等課改名家來校講學。這些講座既有理論上的闡述,也有實踐上的範例,對推動課程改革起到了很好的指導意義和示範作用。我組老師積極參加,對我們教學理念的轉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次是理論知識的儲備。我們積極參加新教材的各種培訓活動,為新課改的開展作好了充分的知識儲備。

  20XX年高考一結束,我們組所有老師都參加了新教材網上培訓工作,按要求學滿學時,認真完成作業,對新課程標準和新課改的許多理論知識作了瞭解和解讀。

  20XX年暑假,萬紫雲、胡愛萍、田立新等老師到南昌參加了由省教研室舉辦的新課程培訓。

  20XX年12月,田立新、冷新吾老師參加了由省教研室舉辦的“新課程、新理念、新課堂”教學研討會。

  再次是教育視野的開闊。我們組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活動,既“走出去”,又“請進來”,廣泛交流,既學習了經驗,又開闊了視野。

  一年多來,在學校的統籌安排下,我組老師胡愛萍、萬紫雲、田立新先後到上海、江蘇、浙江等高中課改先行實驗省區進行學習、考察,通過聽取情況介紹、深入課堂聽課、與一線教師對話,全面瞭解和掌握了高中課改的有關情況。胡愛萍、田立新老師還參加了北師大組織的高中新課改培訓班的學習。讓老師們瞭解課程改革的前沿動態,開闊教育視野。

  我們還請來了省教研室語文教研員何雁老師。她指出,我們要借鑑先行實施課程改革的省市的經驗,注重研究新教材,吃透課程標準,將全面提升學生語文學科素養與大面積提高高考語文成績有機結合起來,九江一中應大膽走出一條新路,為新課程改革實驗積累寶貴經驗。

  第8屆全國中學語文教學藝術觀摩賽暨第17屆中學語文教學藝術研討會,在我校召開。全國中語會理事長蘇立康先生在大會上作了題為“新課程觀念下的中學語文教學藝術與課題實施”的學術報告。饒滿林副校長奉獻了一堂高質量的示範課。這種全國性規模的大會,首次在九江一中舉行,對於更好地學習全國各地先進經驗,真正把握新課改精神,提高教育教學藝術,推動語文教研探索,擴大九江教育在全國的影響,都具有積極而深遠的意義。

  以上這些精心的準備工作,使我們信心滿懷、心有成竹地踏上了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征程。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