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應具備十個學習方法

  學習的第一要訣是勤奮。任何方法性、策略性的東西離開了勤奮就無從談起。“學習是燈,努力是油;要想燈亮,必須加油。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

  高中生應具備十個學習技巧

  學習計劃表

  眾所周知,高中的學習***理科***大抵分為四門:語、數、外、理綜。理綜包含物理,化學和生物。也就是說,我們在高中三年至少要修好這六門課程,才能為自己將來的學習打下一個理想的基礎。時間是有限的,所以在各科學習的時間分配上就值得很好地去研究。這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問題,不可能簡單地說一天花多少多少時間學外語,花多少多少時間學化學就行了,它需要我們不斷總結、反思上一階段學習的付出與所得,再針對下一階段內容和重難點,有的放矢地分配自己的時間,並切實將相應的時間利用好。我的建議是,大家不妨以一週或幾天為單位制定一個“學習計劃表”,再按此實施。

  數學是基石

  至於具體學科的學習,我認為數學是最重要的。毋庸置疑,一個理科生,無論是立足長遠的發展還是爭取高考的總分,都應該紮紮實實地學好高中數學。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反觀高中的數學,要學好它真不容易。因為客觀上它的內容、難度同初中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如果再加上以前的底子不紮實,現在又有課上愛打瞌睡、課下愛玩電腦遊戲等毛病,一般人是很難將其融會貫通的。但是這些因素又都是客觀存在的,所以老師的授課就不可能顧及所有同學。這種情況,實質上就給不同層次的同學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底子紮實、志存高遠者當然可以很輕鬆地駕馭課本上的內容。這部分人可以不拘泥於老師,按自己的計劃來:或超前學習,或練習鞏固;對老師所講的內容:或部分汲取,或完全不理。總的出發點一個:自己能學好。底子薄弱,接受能力較差的同學,不僅要上課認真聽講、仔細作筆記,課下還要多花些功夫練習鞏固、總結歸納。目的就是一個:自己學好了。

  數學學習還有更重要的一點――興趣。我們在憑著勤奮和方法遨遊學海之時,切莫忘記調整好興趣這面帆。要努力培養自己的興趣,時刻保持著好奇感,這一點於集繁瑣與難度於一身的數學學習更為重要。比如,有時候做題做膩了或遇到難題遲遲不能下手時,千萬千萬不要逼自己;這個時候,適當休息一下或換個節目,不是浪費時間也不是知難而退,是以退為進,是明智之舉。

  我很喜歡數學,喜歡將同類型同解法的題目歸納到一起,喜歡將一道有價值的題目作多角度、寬視野、深層次的探討,喜歡將一道自己不會做的題目抄在筆記本上過一段時間再殺“回馬槍”。我高中學習數學的筆記大大小小有十餘本,但究其內容,無非就是這些。數學是一門很深、很泛的學科,光靠老師的45分鐘,你是永遠吃不飽的;你必須得學會自己去課外找飯吃,並且不要看到飯就以為自己餓不著,一定要吃下去,好好地吃下去;這樣,你才會成為一個真正的“飽”學之士。

  至於語文,我沒有資格談什麼學習經驗,我能做到的也就是把握住課上的45分鐘,課下按老師的要求去做,該背的背、該寫的寫。說起英語,要記的東西可就多了。我隱約記得當年按一些參考書上的口訣,譬如,“黑人英雄吃土豆”用來記哪些名詞複數加“es”、“縣官行令殺國才”用來記形容詞的排序,倒是省去了不少功夫。大家有興趣不妨試試。我們學英語的目的是為了將來同外國人交流,所以平時一定要多說,尤其早讀時要放開嗓子讀,切莫“金口不開”。學有餘力的同學背一背四、六級詞彙,對考試是大有好處的。

  理綜:三科齊頭並進

  理綜學習,最根本的一點:平時學習三科齊頭並進,哪一科弱及時補哪一科,切莫因個人偏好而輕言放棄,更忌“恨師及課”;考試時著眼整體,先易後難,勇於放棄,首先保證選擇題的正確率。

  這裡,我最大的心得是平時將一些知識點整合在一起記憶,考試時方能有備無患。比如,物理裡的實驗電路,無非就是電壓表、電流表、開關等相互串並聯,我試過將所有的型別放在一起整體上予以考慮,結果高考題目果然不出所料。化學,則平時將比如能被高錳酸鉀氧化的有機物整合到一塊,我們的化學老師還曾要求我們將學過的有機物按名稱、結構式、性質、物質與物質間的反應與否等繪成一張“地圖”,便於我們記憶。真是受益匪淺!

  記得高中剛開始考理綜那會兒,同學們都不怎麼適應,很多同學相當一部分題沒動筆,大家如果遇到類似的情況,千萬不要著急。後來,通過一次又一次的訓練以及老師們的精心指導,相信大家都能度過難關。這實際上又涉及到一個心態問題。

  一半靠學,一半靠問。好了,瞎扯了這麼多,其實都是一個“學”字。而“學問,學問;一半靠學,一半靠問”,當我們對一道難題思索良久而仍無頭緒時,當我們為前一段時間的付出與收穫不成比例而困惑時,當我們對未來的路該怎麼走而迷茫時,擺正心態,虛心向老師或同學請教絕對是一種好的解決方法。

  高中學習方法

  1、鑽透課本。

  語文複習倘若漫無邊際,走馬觀花,那將事倍功半,徒勞無益。複習前要領會考綱精神,明確考試範圍,對複習的主流及重點做到心中有數。從各種型別的考試命題來看,包括諸多基礎知識、課內閱讀題、古詩文言知識,它們都來自於課本中,雖然重點考查了課外閱讀,也是課內知識的遷移與延伸,也是在課內學習基礎上進行的擴充套件,只有鑽透課本,對課本中各類知識理解並會運用,臨場時才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2、“讀”“思”“問”相結合。

  學語文“讀”是根本,複習語文“讀”還是根本。當然不是盲目的讀,而是有選擇不可少的環節。因為通過精練,不僅可以鞏固舊知識,又能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積累了一定的解題經驗。高度肯定和重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為中外學者所共識。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要求自己和學生“每事問”,他高度評價問題的價值及意義,認為“疑是思之始,學之端”。 宋代著名學者陸九淵說:“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這是對問題意識作用的充分肯定。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得更生動形象,他在一首詩裡寫道:“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 國外也有很多學者極力推崇問題及問題意識。蘇格拉底認為,問題是接生婆,它能幫助新思想誕生。愛因斯坦也強調:“發現問題和系統闡述問題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為重要。”

  3、注重作文複習。

  作文寫得好不好,直接影響到語文成績的高與低,而它又不是靠一日之功就能提高的。同學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各式各樣的人物,接觸的大大小小的事件,在複習中可進行梳理,把有價值的材料製成“半成品”,供你臨場時依照題目的要求選用;還可選擇各種文體中有代表性的文章來讀一讀,仔細分析它們的擬題、立意、選材、謀篇等優點,以便掌握一些寫作技巧,提高臨場作文的能力。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