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初步基礎學習方法

  誠如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德國科學家玻恩所言:“如其說是因為我發表的工作裡包含了一個自然現象的發現,倒不如說是因為那裡包含了一個關於自然現象的科學思想方法基礎。今天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是:高中物理的初步基礎學習方法大全,具體內容如下,歡迎參考閱讀!
 

  學習方法一:知識層面

  物理和數學的相似之處都是要和數打交道,不同之處,數學的數往往是抽象的,而物理的數需要回歸到其本身的物理含義上。回顧我們初中的學習,我們首先學的是一個又一個物理量,再看我們高中物理的學習,我們又發現,好像在學習重複的東西,不過對其內涵的要求更深了,如果各位的感覺是這樣的,那麼說明已經開始有點上道了。

  作為自然科學的物理,非常注重對概念的精準理解,而且學得越深,這種精準的理解要求越高,比如說初中學路程,到高中學位移,位移的概念比初中的路程的概念只是多了一個方向,若同學偷懶覺得高中的位移不就是初中的路程,結果出現的問題就是在實際進行計算的時候,對方向非常不敏感,或者對方向的定義總是在混在了一起,看似簡單的問題,結果做的滿是漏洞。

  “路程”和“位移”只是其中一個小小的縮影,剛剛上高中的同學們很多人都在被v、平均v、瞬時v,平均速率、瞬時速率、加速等概念困擾著。我們可以看一下,速度在初中被定義為“速度是單位時間內所走的路程”,而到了高中,速度的定義為“速度在數值上等於物體在單位時間內所通過的位移”,細細品一下,初中的那個定義的主幹為“速度是路程”,與描述物體位置變化快慢的物理含義就有了一定的出入,由此高中中對於物理量的理解的精確度的要求則可見一斑。

  在高中物理在量上面比初中要多一點,但是,如果細細想一下絕對不是多一點的問題。比如,初中的運動問題我們就涉及三個量時間***t***、速度***v***、路程***s***,而關係式只有一個v=s/t,頂多在加兩個變種,而高中就有趣一點,比如高中的運動學,涉及到到量至少有位移***x***、初速度***V0***、末速度***Vt***、時間***t***、加速度***a***,每個公式涉及到4個物理量,而涉及到的核心公式就有4個,在加上幾個規律所對應的公式,則常用的公式則達到了6個,而且好幾個公式的次數都達到了2次,如上變化僅僅增加了瞬時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若不能精準理解對應物理量和物理量之間的關係,公式的理解和熟練應用的難度可想而知。

  學習方法二:思維層面

  與數學相比,高中物理在思維層面上的要求要比數學低很多,而初中則更低。比如中考數學的最後一道題,可能考到圓、拋物線的數形結合層面,而物理的最後兩道壓軸題,連二次函式的最值問題都不會考,頂多應用到n元一次方程組,且 。而且物理的思維程式化特別的明顯,只要按照既定的思路去思考,問題一定能搞定,尤其是初中物理問題的複雜程度比較低,哪怕學習的思維***有點問題,只要狂轟亂炸一通題海,不管三七二十一反正那麼做就是了。

  不過到了高中,除了知識精準度的提升以外,思維層面上我們則需要將我們的思維方式從初中的狀態思維轉向過程思維。那什麼是狀態思維?初中的知識很多問題都是對某一時刻某一狀態的把握,比如說力學問題,看看最終的狀態基本上都是靜止或者勻速直線運動狀態,說白了找受力平衡或者是槓桿平衡,列幾個方程就好,而電學問題也是一樣,變來變去弄出來幾個電路圖,而每個電路圖都可以列出一個靜態的方程,最後解方程組就好了。而在高中,勻變速直線問題的研究就已經向我們傳遞了一個訊號,我們要開始研究物體從一個狀態過渡到另一個狀態的中間過程,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學會去理解和描述整個物理過程,把握整個物理過程中的相關因素,從而準確的解決對應的問題。

  總結說來,物理的學習就是知識的廣度和深度的擴充套件以及思維能力提升的過程,而從上面的解釋來看,物理這門學科還真不需要什麼小聰明,簡單、單純的去把這兩個問題搞定就可以,所以馬教授真的是一語道破物理學習的真諦。

  所以,知識和思維就是物理的兩條腿,無論這次月考考得好還是不好,不妨問問自己,自己是在知識層面和思維層面上是不是都過關了,這樣一方能夠更好的認識自己的問題所在,也能更準確的對症下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