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高中歷史試題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也是高中歷史學習的一個重點內容,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供同學們練習。

  :

  知識點:辛亥革命的背景

  1.“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欲起事,不相聯絡,各自號召,終必成秦末二十餘國之爭”,革命黨人為改變這種現象而採取的最主要行動是***  ***

  A.成立中國同盟會 B.與保皇派論戰

  C.發動黃花崗起義 D.成立南京臨時政府

  2.《二十世紀中國的崛起》指出:“一個民族的覺醒,通常要有兩個條件:第一,這個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關頭,舊格局再也無法繼續保持下去。第二,還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奮起救亡,勇於變革,就可以改變目前的艱難處境。”下列能夠反映20世紀初的中國面臨著兩種形勢的史實是***  ***

  A.《馬關條約》和辛亥革命

  B.瓜分狂潮和義和團運動

  C.《辛丑條約》和義和團運動

  D.《辛丑條約》和辛亥革命

  知識點:辛亥革命的過程

  3.***2014•西北工大附中模擬***以圖證史和以史釋圖是歷史研究的重要方法。嚴昌洪教授的新著《20世紀中國社會生活變遷史》,以大量的歷史圖例,展現了民國以來,尤其是新中國時期社會生活的燦爛畫卷。下列圖例反映的歷史資訊錯誤的是***  ***。

  A.宣統三年銀幣發行時中國已出現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面

  B.民國三年銀幣發行時辛亥革命的果實已被竊取

  C.圖一到圖二的變化反映近代中國的民主化歷程

  D.民國三年銀幣發行表明當時中國的政體依然是君主專制

  4.***2012•福建文綜,16***雖成“空殼”,但仍作為辛亥革命成果象徵的是***  ***。

  A.中國同盟會 三民主義

  B.中國同盟會 中華民國

  C.三民主義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D.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5.***2014•江蘇徐州高三摸底***著名歷史學家章開沅說:“這是孫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遺產,也是當時最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張,但在百年之後卻成為中國與世介面臨的最為緊要的嚴重問題。”這段話評論的是***  ***。

  A.民族主義 B.民生主義

  C.民權主義 D.民主主義

  6.***2014•湖南長郡中學月考***公元1912年1月2日,孫中山釋出《改歷改元通電》:“中華民國改用陽曆,以黃帝紀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即辛亥十一月十三日,為中華民國元年元旦。”孫中山改歷改元的深層動因是***  ***。

  A.破除專制制度給人的思想束縛

  B.與國際接軌的時代需要

  C.彰顯炎黃子孫共同的民族訴求

  D.“反清復明”的政治需要

  知識點:辛亥革命的評價

  7.電視紀錄片《復興之路》評價辛亥革命:“皇帝倒了,辮子剪了,這是1912年給中國人最大的感受。”這裡“最大的感受”指的是***  ***

  A.動搖了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

  B.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C.創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

  D.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以來的封建君主專制統治

  8.***2013•課標全國Ⅰ,29***現代化是晚清歷史發展的一個趨向,最能體現這一趨向的是***  ***。

  A.洋務運動—戊戌政變—清末新政

  B.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

  C.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戰爭

  D.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

  9.***2014•安徽示範高中聯考***1935年林語堂曾痛心疾首地評論道:“1911年的革命不過在種族革命上獲得了勝利,它不過是粉碎了一個皇權,而剩留下了一堆毀垣碎瓦和嗆人的塵灰。”此評論***  ***。

  A.全面否定辛亥革命的歷史作用

  B.認為辛亥革命基本實現了三民主義

  C.為辛亥革命不徹底而深感惋惜

  D.強調革命未根本改變中國社會性質

  10.***2013•海南單科,14***武昌起義後全國有15省先後宣佈獨立,各省先後擔任最高軍政長官***都督***者背景不盡相同,其中新軍將領13人,革命黨5人,諮議局議長3人,巡撫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練公所總參議1人。據此可知辛亥革命***  ***。

  A.具有廣泛社會基礎 B.具有明顯的妥協性

  C.屬於資產階級革命 D.屬於自上而下的革命

  11.***2014•廣東江門模擬***有學者認為:辛亥革命作為中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雖然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務,其成就遠遜於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但有一點是勝於英國的。最能說明這一觀點的是***  ***。

  A.剷除了封建帝制

  B.開闢獨立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C.頒佈了資產階級性質的《臨時約法》

  D.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國

  12.***2014•哈爾濱三中模擬***學者陳旭麓認為:“辛亥革命為2132年的專制歷史打下了一個用鐵和血鑄成的句號。……它是一條分界線。”作者認為辛亥革命成為“分界線”的主要理由是其***  ***。

  A.動搖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

  B.結束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

  C.實現了生活上的移風易俗

  D.頒佈《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13 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對於許多未經過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義是常被低估的,這並不足為怪,因為他們沒有看到推翻幾千年延襲下來的專制政體是多麼不易的一件事。”——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材料二 五四運動前,陳獨秀說:“君主也是一種偶像,他本身並沒有什麼神聖出奇的作用,全靠眾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夠號令全國,稱作元首;一旦亡了國,像此時清朝皇帝溥儀,俄羅斯皇帝尼古拉二世,比尋常人還要可憐。這等亡國的君主,好像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拋在糞缸裡,看他到底有什麼神奇出眾的地方呢?”

  ——陳獨秀《偶像破壞論》

  材料三 “皇帝,該算是至高無上、神聖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麼,還有什麼陳腐的東西不可以懷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閘門一經開啟,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騰向前,不可阻擋了。儘管辛亥革命後,一時看來政治形勢還十分險惡,但人們又大膽地尋求新的救中國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一聲炮響和中國工人階級力量的發展,不久便迎來了五四運動,開始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沒有辛亥革命,就沒有五四運動。”

  ——2011年10月11日《求是》

  ***1***據材料二,分析指出辛亥革命前後,中國人對皇帝的看法發生了什麼變化?

  ***2***依據材料三,分析說明為什麼說沒有辛亥革命,就沒有五四運動?

  ***3***綜合上述材料,試從現代化史觀和社會史觀的角度分析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答案:

  1 A.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各省革命不相聯絡,不利於革命的進行,為了改變這種局面,加強革命力量的聯合,1905年,興中會等資產階級革命團體在東京成立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同盟會。

  2 D.解析 《辛丑條約》的簽訂標誌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符合題乾材料“被逼到生死存亡的關頭,舊格局再也無法繼續保持下去”。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符合題乾材料“深信只要奮起救亡,勇於變革,就可以改變目前的艱難處境。”

  3 D.解析 民國三年是1914年,中華民國已經成立,中華民國是一個以資產階級革命派為主體的民主共和制國家,所以D項明顯錯誤。

  4 D.解析 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掌握辛亥革命的成果。辛亥革命的成果是推翻清朝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並頒佈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等。而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中華民國與《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都被袁世凱的專制獨裁扼殺,使之成為“空殼”。故D項正確。

  5 B.解析 從材料中的“最具前瞻性”可排除A、C兩項,由“在百年之後卻成為中國與世介面臨的最為緊要的嚴重問題”可知B項正確,D不正確。

  6 A.解析 改元是中國封建社會改朝換代的重要標誌,指皇帝即位時或在位期間改換年號,是君主專制的產物。新皇帝即位後一般都要改變紀年的年號,每個年號開始的第一年稱元年。由此可見,材料中孫中山改歷改元的深層動因是破除專制制度給人的思想束縛,A項正確。

  7 D.解析 “皇帝倒了,辮子剪了”指封建君主專制統治被推翻,這也是辛亥革命的最大成果。A項錯誤,封建正統思想並未動搖,B、C兩項說法正確,但與材料無直接關係。

  8 B.解析 現代化主要指政治上的民主化、經濟上的工業化。洋務運動體現了器物層面的現代化方向,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體現了制度層面的現代化方向,故B項正確。

  9 C.解析 “種族革命上獲得了勝利”說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留下了一堆毀垣碎瓦和嗆人的塵灰”說明存在一定的封建殘餘,因此應選C項。

  10 B.解析 本題考查資料分析。全國有15個省,其中革命黨只有5人,舊軍閥和立憲派很多,體現革命具有很強的妥協性,所以選B。辛亥革命沒有廣泛的社會基礎,排除A。辛亥革命屬於資產階級革命,但材料無法體現,排除C。辛亥革命是自下而上的革命,排除D。

  11 A.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B項與辛亥革命的結果不符;D項是辛亥革命和英國革命共有的成果之一;兩國革命期間或之後都頒佈了資產階級性質的法律;辛亥革命在廢除帝制基礎上建立的共和制相對君主立憲制,反封建更徹底,故選A項。

  12 B.解析 材料中“2132年的專制歷史”是指從公元前221年到1912年,這一階段在中國歷史上是封建君主專制時期。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所以它成為了“一條分界線”,本題選B。

  13 解析 第***1***問,分析材料二中由“偶像”到拋到糞缸裡說明中國人對皇帝看法的變化。第***2***問,注意結合材料及辛亥革命的意義分析說明。第***3***問,運用現代化史觀、社會史觀的內涵理解,並結合辛亥革命的政治、社會影響分析說明。

  答案 ***1***革命前認為皇帝至高無上,神聖不可侵犯,革命後破除了對皇帝的迷信。

  ***2***辛亥革命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激勵著人們探求救國的新道路,從而為五四運動的爆發奠定了思想基礎。

  ***3***現代化史觀: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民主共和國,推動了中國的政治民主化程序。社會史觀:破除了封建習俗和觀念,使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發生了重大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