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

  對於剛上學的小孩子來說,家長如何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順利地走過這個幼升小的轉折點。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就算家長工作再忙,也要關注他們在校的學習生活,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下面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方法的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方法

  一、身教重於言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家長自己要以身作則,熱愛學習。這一點很多家長都會忽略,但依我看來,這恰恰是最重要的一點,所以我把它放在第一。因為無論有多少種教育孩子的方法,都是以這個為基礎的,對於孩子來說,他任何一種行為習慣都是受父母所潛移默化的。打個比方,我非常喜歡看書和寫作,所以經常買書,休息的時候經常帶他去圖書館看書、借書,平時在家裡也會寫寫東西,久而久之,孩子受到這種薰陶,也愛上了看書和寫作,目前我的小孩不但能堅持每天寫日記,而且如果有一天有事沒能寫的話,第二天一定會自覺補寫,這也是比較值得欣慰的地方。

  二、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的培養是未來學習的原動力,只要孩子對學習產生了興趣,他就會覺得學習是一件多麼快樂的事。那麼,家長如何去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呢?

  首先,我主張多表揚,少批評。小孩對於事物都會比較好奇,所以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例如:當他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開始不懂的問題,但經過家長提示之後,他會利用學過的知識自己解決,在這個時候,家長就可以藉此機會多表揚他,同時問他是否從這件事中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如果他給出肯定的回答的話,那孩子的腦袋裡就形成了這樣一個神經連結:因為學到的知識可以解決問題,從而獲得快樂。

  其次,我提倡平時多與孩子做一些小實驗、小遊戲,讓他通過自己動手來親身體驗學習的快樂。家長可以買一些關於科學小遊戲的書作為參考,並且一起參與遊戲過程,對於簡單的小實驗家長只需在一旁做觀眾給予支援,而對於稍為複雜的實驗就應該給予孩子必要的幫助,與他共同完成。如此一來,不但激發了孩子對於科學知識的探索興趣,而且還增進了親子關係,可謂一舉兩得!

  三、培養主動的學習方式。

  有些家長對孩子的學習表現出非常的緊張,但是有時往往適得其反,孩子的成績總是上不去,究其原因,其實就是這些家長沒有意識到他的行為已不知不覺讓孩子感覺到不是他自己要學習,而是家長要他學習。也就是說在孩子的潛意識裡覺得我學習只是為了家長而非為了自己,所以學習起來就會沒有積極性。那麼,怎樣才能培養孩子主動學習呢?就拿寫作業來說吧,家長可以跟孩子說“學習是你自己的事,作業是否能完成也是你自己的事,所以從今天起,請你放學後主動到房間裡寫作業,做完之後自己檢查,然後再告訴我就行了”。剛開始天孩子可能不一定很快養成習慣***這取決於孩子的個性差異,有的可能一兩天就不用家長再提醒,有的可能要多幾天,有的甚至要更長的時間***,但是隻要家長能持之以恆,在孩子主動學習的意識形成後,自然就從寫作業逐步延伸到學習的其他方面了。

  四、培養樂於閱讀的習慣。

  書對孩子的影響實在不可低估,因為書不僅教給他知識,帶他認識世界,還對他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理解能力、性格發展都有正面影響。良好的讀書習慣,將使他終身、受益。其實,培養一個愛好閱讀的孩子也是有法可循的:很多家長們在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都會睡前給他講故事,但上了小學就不要再用這種被動接受的方式了,要讓他自己看書,即使碰到一些不認識的字也不要緊,因為他可以在看的過程中通過前後文理解意思,以後,當他在看書的過程中碰到這個字的次數多了他自然就認識了。還有就是,圖書館和書店一定要經常帶他去的,因為這兩處地方都有一個很好的氛圍,除了有大量的書讓他選擇之外,最重要的是讓他在不知不覺當中形成看書的好習慣。

  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技巧

  1、關注學習情緒。

  之所以,將關注孩子的情緒放在第一位,是因為我覺得,只有孩子在學校開心了,他才會喜歡學習,漸漸也就有了學習的興趣,漸漸才善於學習。三年前,我教一年級時,就要求學生每天回去給父母講講自己在學校一天的學習、生活情況,說出自己開心與不開心的事情。這樣讓家長與孩子之間養成平等交流的習慣,也便於家長及時瞭解孩子的思想狀況,有利於對症下藥。這樣經常交流,養成習慣後,教育孩子的問題也就化難為易了;最怕的是孩子有什麼事情跟誰都不說,出了什麼事情,家長什麼都不知道,後悔晚矣。所以,每當孩子放學回來的時候,家長可以問問孩子:“今天,你在學校開心嗎?因為什麼事情開心呢?”。如果他不開心,你要要詢問他為何不開心,進而對孩子進行思想上的開導,讓他變得快樂起來,如果需要老師幫助的話,可以及時跟老師交流一下。也可以開始是家長主動詢問,以後最好養成孩子主動與家長交流的習慣。

  2、關注學習夥伴。

  朋友,是傾訴的物件;朋友,是進步的動力。人是最怕寂寞的動物,小孩子更加需要朋友,而且需要在某個方面比他強的朋友。我沒有強調一定要跟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交朋友。因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是多方面的,不僅僅表現在學習方面。一個孩子的成績好不好,並不是給他帶來朋友的唯一因素,還涉及到性格、為人等因素。所以家長要教會孩子如何在新的集體交更多的好朋友。要了解你的孩子在學校有幾個玩得好的夥伴,那些夥伴的學習、性格、為人等又是怎樣的呢。並且可以與這些夥伴的家長聯絡一下,這樣你會更加了解自己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就算孩子偶爾撒謊了,你很快就會知道的;你還可以從別的家長那裡瞭解到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如果你的孩子沒有夥伴,你更要創造機會讓他多交校朋友。

  3、關注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會使孩子受益終生。要培養一個好的習慣至少需要21天。家長要注意養成孩子良好的看書、讀書、寫字的學習方面的習慣;還要養成書寫整潔、學習專注、用眼衛生、勞動習慣等行為方面的習慣。如:每天保持看書最少半個小時,讀書要大聲,有感情,眼睛離書本一尺遠,握筆姿勢正確,學習時不開小差,書寫儘量做到不用橡皮擦,每天能幫家裡做一點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掃地、抹飯桌、端碗等***。

  4、關注作業完成情況。

  學生完成學校的作業就好比家長的工作一樣,養成良好的做作業習慣就顯得非常重要。建議孩子一放學回家,先喝點水,吃點水果,就要開始完成家庭作業了。做作業的時候,一個人單獨在一個專門的書桌旁學習,不要打擾他。每學習半個小時左右,就可以休息10分鐘。當孩子遇到不懂的問題,家長千萬不要馬上回答他,要等作業做到最後,實在不會的時候,家長才去幫助他。不光是要讓他養成思考的習慣,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他學習的效率。如果,一會兒問:“媽媽這個字怎麼寫啊?”一會兒又問:“爸爸,這道題怎樣做呢?”以後孩子做作業就會很慢,也不會獨立去完成。不過,一年級有的題目中很多字不認識,家長也可以採取先把題目都念完,孩子再做題。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家長總認為作業太少了,或者有時候作業少了,就給孩子多佈置作業,弄得有的孩子想:早點完成作業也沒有用,不如慢點做,進而養成慢慢吞吞完成作業的習慣。在作業少的時候,何不讓孩子放鬆一下呢。順便說一下,上學了,每天最多看電視1小時。

  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建議

  1、複述性練習

  讓孩子看書5——15分鐘***按孩子的年齡來控制時間***,立即合上書,要求孩子按你的要求“複述”故事。為防止孩子摸準你的要求,“複述”的內容可以靈活多變:如可以提幾個主要問題,圖書上有誰,在幹什麼。書上的人或動物穿什麼顏色的衣服。書上還有其他什麼東西。可以讓孩子把看到的動物形象畫下來。最後可以讓他重新再看一遍書,幾次後,漸漸地孩子就會逐步理解集中注意力的必了。

  2、 拼圖及七巧板練習

  這是二維空間中最有效的集中注意力 的練習專案,要求孩子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保持連續不斷的判斷力、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而這種遊戲的挑戰性又會給孩子帶來成就感,成就感是孩子將注意力集中到底的一個巨大推動力。在我兒子還是2、3歲時,我就買了一種最簡單的拼圖,一開始我自己拼給他看,然後慢慢的他自己會拼了,再買一些塊數比較多的拼圖和一種正方體的拼圖讓他自己看著圖片來拼,這時他會注意力非常集中的看圖片來拼圖,有時為了增加他的興趣,我跟他比賽,還是我兒子拼的快,這樣他會更加的感興趣。

  3、多米諾骨牌練習

  大約有七成“難以集中注意力”的孩子,通過這個骨牌堆放的遊戲,其耐心得到長足的進步。多米諾骨牌訓練其實是考驗孩子能、將單一的動作堅持多久的一個訓練——將來,我們不能指望孩子所面臨的所有學習科目都是多變、有趣、富有挑戰習慣內的,遇到重複訓練會不會使孩子犯“老毛病”?骨牌訓練無論對心神的專一、心神集中的持續時間,都是一個極好的練習,而把幾十塊甚至幾百塊骨牌瞬間推倒的快感,也能促使孩子對訓練的“單調”產生耐受性,只有最終有快樂和成就感,孩子就可以逾越集中注意力所產生的單調感。

  4、 抗干擾練習

  等孩子在無干擾環境中的注意力已大大集中,家長可以考慮在他的“注意力訓練”空間中,放上“干擾源”,比如他在做拼圖遊戲時,父母可以在一旁看電視,比如他在看書時,可以稍稍打個岔,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會有注意力煥散的現象,會有反覆,但最終他的抗干擾能力會漸次上升。

1.家長應該怎麼樣教育孩子學習

2.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方法

3.如何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習慣

4.如何培養孩子學習細心的習慣

5.對孩子習慣教育的心得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