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唯物辯證法知識點總結

  高考政治中的哲學部分,是我們學習和複習中的難點,需要同學們在理解中去記憶知識。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高中政治唯物辯證法知識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中政治唯物辯證法知識點

  唯物辯證法聯絡觀:

  1、聯絡的普遍性:聯絡具有普遍性。***方法論***要堅持用聯絡的觀點看問題。

  2、聯絡的客觀性:聯絡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得意志為轉移。***方法論***①要從事物固有的聯絡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②人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絡,改變事物的狀態,建立新的聯絡。

  3、聯絡的多樣性:事物的聯絡具有多樣性。***方法論***①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②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

  4、整體和部分的辯證關係:

  ①整體居主導地位,統率著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備的功能。整體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也會影響到部分。②部分的變化會影響整體的變化,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

  ***方法論***①樹立全域性意識,立足整體,統籌全域性,選擇最佳方案。②重視部分的作用,搞好區域性,用區域性推動整體的發展

  5、系統優化的方法: 系統的基本特徵是整體性、有序性和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方法論***要求用綜合的思維方法認識事物;要著眼於事物的整體性,要注重內部的有序性和結構的優化。

  唯物辯證法發展觀:

  1、發展的普遍性:世界是永恆發展的,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與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方法論***要堅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2、事物發展前進性和曲折性的辯證關係:

  事物發展事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方法論***我們既要對未來充滿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驗。

  3、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係:

  事物的發展史量變和質變的統一,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方法論***積極做好量的積累;要果斷地抓住時機,促成質變。

  唯物辯證法矛盾觀 ——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矛盾的基本屬性:鬥爭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屬性。①同一性是矛盾雙方相互吸引、相互聯結的屬性和趨勢。它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矛盾雙方相互依賴,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為前提;二是矛盾雙方相互貫通,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②鬥爭性是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對立的屬性,體現著對立雙方相互分離的傾向和趨勢。

  1、對立統一原理:矛盾就是對立統一。***方法論***要堅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

  2、矛盾具有普遍性:即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方法論***①要承認矛盾,分析矛盾,勇於揭露矛盾,積極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②用一分為二、全面的觀點看問題。

  3、矛盾的特殊性: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方法論***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結。一方面,普遍性寓於特殊性之中,並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另一方面,特殊性離不開普遍性。在不同場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可以相互轉化。***方法論***要求我們堅持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個性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5、主次矛盾辯證關係:主要矛盾佔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賴、相互影響,並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方法論***①善於抓重點,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②學會統籌兼顧,恰當處理次要矛盾。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6、矛盾主次方面: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賴,並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方法論***看問題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7、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兩點論是有重點的兩點論,重點論是看到兩點中的重點論。***方法論***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反對形而上學的一點論和均衡論。

  矛盾分析法---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以上矛盾原理對用的方法論均屬於矛盾分析方法。

  唯物辯證法創新:

  1、辯證的否定: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發展的環節,是聯絡的環節。辯證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辯證的否定實質是揚棄。***方法論***-必須樹立創新意識,做到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

  2、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辯證法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創新的。***方法論***①要求我們密切關注變化發展著的實際,敢於突破與實際不相符合的成規陳說,敢於破除落後的思想觀念;②注重研究新情況,善於提出新問題,敢於尋找新思路,確立新觀念,開拓新境界。

  ***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對立***

  ***1***唯物辯證法主張用聯絡、發展、全面的觀點看問題。

  ***2***形而上學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看問題。

  ***3***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對立的焦點和根本分歧在於,是否承認矛盾,是否承認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高中政治唯物論原理方法論

  1、自然界客觀性原理

  【原理內容】:自然界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自然界先於人和人的意識而存在,在人類產生後,自然界的存在與發展也不依賴於人的意識。

  【方法論】:⑴承認自然界的客觀性是人類有意識地處理人與自然關係的基本前提。 ⑵我們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時候,務必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學會與自然和諧相處。

  2、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

  【原理內容】:自然界是物質的;人類社會是物質的;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因此,世界的本原是物質,世界上先有物質後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於它的物質性。

  【方法論】:這一原理要求我們在想問題、辦事情的時候,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絡實際,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3、物質和運動相互關係原理

  【原理內容】:物質和運動是密切聯絡、不可分割的:***1***物質是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脫離運動的物質;***2***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脫離物質的運動是根本不存在的;***3***離開物質談運動或離開運動談物質都是錯誤的。

  【方法論】:***1***我們要用運動、變化、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2***反對離開物質談運動的唯心主義和離開運動談物質的形而上學錯誤觀點。

  4、運動和靜止相互關係原理

  【原理內容】:***l***區別:二者含義不同;二者性質不同:運動是無條件的、絕對的、永恆的,靜止是有條件的、相對的、暫時的。 ***2***聯絡:靜止是運動的特殊狀態;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都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

  【方法論】: ***l***要求我們既要用運動、變化、發展的觀點看問題,還要看到事物相對靜止的存在,堅持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 ***2***既要反對只承認靜止而否認運動的形而上學的不變論,又要反對只承認絕對運動而否認相對靜止的相對主義和詭辯論

  5、規律的客觀性普遍性原理

  【原理內容】: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絡。***1***規律是客觀的,它的存在和發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人們既不能創造規律,也不能改變或消滅規律,但人們可以認識和利用規律。***2***規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在其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過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規律。沒有規律的物質運動是不存在的。

  【方法論】: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要求我們:***1***必須遵循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而不能違背規律。一旦違背客觀規律,人們就會受到規律的懲罰。***2***在客觀規律面前,人並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可以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於人類。

  6、意識能動作用原理

  【原理內容】: ***1***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人的意識不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現象,而且能夠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之物,而沒有不可以認識之物。 ***2***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 ①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正確反映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意識,能夠指導人們有效地開展實踐活動,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歪曲反映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意識,則會把人的活動引向歧途,阻礙客觀事物的發展。 ②意識對於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奮進;萎靡的精神,則會使人悲觀、消沉,喪失鬥志。

  【方法論】: ***1***要求我們一定要重視意識的作用,重視精神的力量,自覺地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 ***2***反對否認意識能動作用的形而上學觀點和片面誇大意識能動作用的唯心主義觀點.

  高中政治學習方法

  一、課前預習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習是聽課的基礎。新授課要求預習教材,因為授新課是傳授教材的新內容、新知識,預習功課可提前發現自己在新課學習中的難點,以及自己在實際生活中遇到的與新課有關的問題,從而增強聽課的主動性和理解力。凡新課預習要做到“四出來”,即把簡單觀點背出來、主要觀點標出來、重要論點劃出來、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在預習過程中要邊讀、邊思、邊劃、邊記,即一邊閱讀,一邊劃出重難點,以便在上課時注意留神,把握重點解決難點;一邊讀一邊把自己發現的問題和難點記下來,把自己的初步體會或點滴看法記下來,準備上課時解決或參考。

  二、認真聽課

  聽課是學習的中心環節,獲得知識的最主要途徑。第一,集中精力,專心聽課。這是保證聽課質量的主要條件,只有集中精力專心聽課,才能跟上老師講課的思路抓住重點、解決難點,才能從老師講課中受到啟發,發現問題,提高聽課質量,才能做好筆記,為課後作業和複習打下基礎。第二,眼、耳、腦、手並用,看、聽、思、記結合。眼睛要看教材,看板書,看老師的手勢表情;耳朵聽內容;腦要協調眼、耳、手的活動,思維要跟上老師的講課思路,手要認真做筆記,在書上劃出重點、記符號,同時在四者並用,四個動作結合時,要注意協調看、聽、思、記四者的關係。首先是聽,聽是關鍵,是基礎,特別要聽對難點的講解;其次是記,心記不如筆記,聽課筆記一定要記,而且要記好;第三是思,只有思才能受到啟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得到更多收穫;最後是看,看雖處於輔助地位,但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記課堂筆記

  好腦子不如勤筆頭。記好聽課筆記可以幫助思考,加強記憶,有利於課後複習,鞏固和提高學習效果。怎麼記呢?一般採用兩種方式記聽課筆記。第一種方式是書上批記,即將主要論點、論據、重點、難點及理論知識的層次等在書上逐一做下各種符號,必要時還做一些文字記述;第二種是筆記本記錄***聽課摘記***。但無論怎麼記,切忌依葫蘆畫瓢,照搬照抄老師的板書,老師寫在黑板上的不一定都記,老師沒有寫的也不一定都不記。要聽記結合,不要貪多求全,把老師每一句話都記下來,要記關鍵性內容,特別是教材上沒有的知識,凡是課本上敘述詳細的地方,可以不記內容而記書碼和行數,同時記筆記要精簡內容、分門別類、使用統一符號。

  四、及時鞏固複習

  “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及時鞏固複習是非常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環節。針對目前的新授課,我們學生自己複習的形式主要是日常複習和階段複習。其中日常複習是最基本最常用的複習形式和方法。根據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遺忘是先快後慢的。熟記以後,一小時忘56%,兩天忘16%,六天忘3%,就是說第一次重複最重要,當天學過的內容一定要進行及時複習,只有這樣,才能收到及時鞏固增強記憶的效果。否則,日積月累,不會的越來越多,從而導致基礎差,以後很難再補,所以當天講過的內容一定要及時鞏固,搞好日常複習。其次是階段性複習,階段性複習可以按照筆記把知識編製成簡明扼要具體直觀的圖表,實現知識的系統性。總之通過日常複習和階段複習就能實現區域性到整體,整體到區域性知識的相互轉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