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哲學易錯點集錦

  政治哲學課程中,有很多易錯點都需要高二學生記住,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高二政治哲學易錯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二政治哲學易錯點

  1. 哲學以世界觀為研究物件,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科學的方法論的統一。***注意:哲學以整個世界為研究物件,哲學有科學與非科學之分***

  2. 哲學是“科學之科學”,哲學與具體科學是整體與部分、多數和少數的關係。***注意:哲學是具體科學的概括總結,二者是共性與個性、普遍性與特殊性、指導與被指導的關係***

  3.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辯證關係問題。***注意: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

  4. 哲學基本問題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依據。***注意:哲學基本問題還為劃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提供依據。哲學基本問題的第一個方面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依據***

  5. 追求物質利益就是唯物主義,崇尚精神生活就是唯心主義。***注意:應弄清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各自的根本觀點,不可把哲學中的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庸俗化***

  6. 任何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精神上的精華。***注意:只有真正的哲學才是自己時代精神上的精華***

  7. 物質和物質的具體形態是整體和部分的關係。***注意:哲學上的物質概念是對萬事萬物的抽象和概括,物質和物質的具體形態是共性和個性、一般和個別的關係***

  8. 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存在性。***注意: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客觀實在和客觀存在是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絡的,不能將二者等同起來***

  9. 運動是物質固有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注意: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

  10. 意識的內容是主觀的,形式也是主觀的。***注意:意識的內容來源於客觀世界,是客觀的,意識的反映形式卻是主觀的,意識體現了主觀不能制約客觀規律***

  11. 實踐是人們改造世界的物質活動。***注意: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活動***

  12. 讀書也是獲得認識的來源之一。***注意:認識的唯一來源是實踐,讀書是獲得認識的途徑之一,要將認識的來源和獲得認識的途徑區別開來***

  13. 獲得真理是人類認識的根本目的。***注意:認識的根本目的是指導實踐***

  14. 真理是客觀的、不變的。***注意:真理是客觀的,但又是具體的有條件的,是絕對性和相對性的統一***

  15. 認識具有反覆性和無限性,是一種圓圈式的迴圈運動。***注意:認識具有反覆性和無限性,並不表明認識是一種圓圈式的迴圈運動,而是一種波浪式前進或螺旋式上升的過程***

  16. 聯絡具有普遍性,就是說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存在著聯絡。***注意:聯絡的普遍性並不是指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存在著聯絡,因為聯絡都是具體的、有條件的***

  17. 聯絡具有客觀性,人們在聯絡面前無能為力。***注意: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絡,改變事物的狀態,調整原有的聯絡,建立新的聯絡***

  18. 整體的功能一定大於部分功能之和。***注意:整體具有部分根本沒有的功能,當部分以有序、合理、優化的結構形成整體時,整體的功能大於各部分功能之和***

  19. 事物任何的運動變化都是發展。***注意:事物是運動變化的,但是並非任何的運動變化都是發展,只有那些上升的前進的運動、變化才是發展***

  20. 事物有了量變就一定會有質變。***注意:量變只有積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事物的質變***

  21. 事物的發展就是從量變到質變。***注意:事物的發展從量變到質變並不代表事物發展的終結,質變又會為新的量變開闢道路,使事物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

  22.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係就是多數與少數、整體與部分的關係。***注意: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是相互聯結的,普遍性寓於特殊性之中,不包含矛盾普遍性的特殊性是不存在的,是共性與個性、一般與個別的關係***

  23. 主要矛盾決定著事物的性質。***注意: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

  24. 辯證否定的實質就是創新。***注意:辯證的否定觀要求我們必須樹立創新意識,做到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而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

  25. 凡是新出現的事物都是人們創新的結果。***注意:人們可以通過創新創造新事物,但並不是新出現的事物都是新事物,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觀規律、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發展前途的東西***

  26.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是同步的。***注意: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但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它有時會落後於社會存在,有時又會先於社會存在而變化發展,二者的變化發展不是同步的***

  27.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推動生產力的發展。***注意:當生產關係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它才對生產力的發展起推動作用;反之,則起阻礙作用***

  28. 人民群眾是社會發展的動力。***注意: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歷史的主體,能夠推動社會的發展,但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是社會的基本矛盾***

  高二政治哲學常考知識點

  ※1、什麼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它包括哪些內容?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它包括兩方面的內容:①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②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

  2、為什麼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①哲學的基本問題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②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是一切哲學都不能迴避,必須回答的問題。

  ※3、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基本觀點:

  唯物主義:物質是本原,先有物質後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

  唯心主義:意識是本原,物質依賴於意識,意識決定物質。

  ※4、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及其合理性、侷限性:

  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即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理解:①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合理性——否認世界是神創造的認為世界是物質的,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本質上是正確的。侷限性——這些觀點知識一種可貴的猜測,沒有科學依據;它把物質歸結為具體的物質形態,著就把複雜問題簡單化了。

  ②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合理性——在總結自然科學成就的基礎上,豐富和發展了唯物主義。侷限性:它把物質歸結為自然科學意義上的原子,認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屬性就是物質的屬性,因而具有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和歷史觀上的威信注意等侷限性。

  高二政治哲學知識要點

  1、什麼是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

  ***1***社會存在是指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內容是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

  ***2***社會意識是指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類社會中各種精神生活現象的總稱.

  2、社會意識和社會存在之間的辨證關係是什麼?

  ***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包括歪曲虛假的社會意識歸根到底都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有什麼樣的社會存在就有什麼樣的社會意識,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

  ***2***社會意識反作用於社會存在:落後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阻礙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可以正確地預見社會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

  3、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什麼?

  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它決定著社會的性質和麵貌,決定著社會形態的變革和更替.

  4、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是什麼?

  ***1***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是貫穿人類社會始終的基本矛盾.

  ***2***生產關係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狀況的規律,上層建築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是在任何社會都起作用的普遍規律.

  5、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什麼?

  是生產力的生產關係的矛盾.

  6、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

  ***1***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力的變化發展,遲早會引起生產關係的變革;

  ***2***生產關係對生產力有反作用.當生產關係適應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對生產力的發展起推動作用;當生產關係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對生產力的發展起阻礙作用.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