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手起家之創業故事

  所謂白手起家,是創業者運用自己有限的資源,自發性地利用市場機遇,所面對的一場硬碰硬的戰爭。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開白手起家創業故,希望能幫到你。

  白手起家創業故事篇一

  我叫張林軒,今年20歲,是在聊網的創始人。網站致力於為中國學生提供一個學習英語和獲得更多視角的平臺,目前正在內測除錯階段。從公司註冊到現在有半年,已獲百萬級投資,估值過千萬。

  最近有不少朋友都問我,作為90後,是如何開始創業,過程中有哪些困難,怎麼解決等一些問題,後來我想索性就寫篇日誌,可以給有更多有同樣夢想的朋友做參考,也算是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為過去一年的努力和成長做一個小結。

  我懂的肯定沒有各種企業家和投資大牛多,不過我覺得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獨特的機遇和情況,有時最能幫你看清道路的不是已經遙遙領先或者到達終點的人,而是快你幾步的人。所以希望大家能夠一起來探討,如果有我說的不對的地方,或者如果你有不同觀點,請儘管用力使勁噴,這樣大家才能共同成長。

  在深入討論前,我要稍微介紹一下自己的專案,因為之後會經常引用到。

  我的專案叫在聊網,是一個線上英語教學的平臺,美國名校在校生或畢業生註冊成為老師,並填寫非常詳細的資料,中國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尋找不同學校、專業和經歷的老師,選擇不同的課程,通過線上視訊對話完成學習,然後支付由老師自己設定的費用,並對老師的課程評分,來督促老師的授課表現。

  因為文化差異,美國的父母基本上都不會為自己的孩子支付全部學費,有60%的大學生在畢業時會有平均一萬五千美金的債務利息從畢業當天開始算,他們有非常緊迫的壓力在上課期間掙錢,所以願意每小時掙取5到20美金來做視訊家教。在中國,同質量的老師課時費要在這個價格的5到10倍左右。

  雖然視訊教學在某些方面不如面對面,比如互動性受到了一定的約束,但是教學效果會被老師的英語水平和綜合質量彌補。另外,在你隨時隨地學英語的同時,還交到了和你興趣相投的海外朋友,獲得了更多視角甚至資源。

  第一步:瞭解你自己

  創業一定要有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不是指點子,而是指即使別人知道了你的點子,來抄襲你,你也能做的比他們好的原因。核心競爭力有內在的,你的能力和特長,比如你的技術特別厲害,而且在一個領域已經研究了很久,水平算是國內TOP10的,還有外在的,你的資源和渠道,比如你的大舅哥是某個大公司的高管,然後能成為你的第一個大客戶比爾蓋茨的母親是IBM的董事,幫蓋茨簽了第一大單。

  外在的核心競爭力經常是短暫的,因為你如果發展的不錯,那麼很快你原來有的資源就會滿足不了你的需求,但是你可以靠他發家。內在的核心競爭力一般都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摸索和積累,同時也需要不停的進步。如果你缺失核心競爭力,即使你是市場中的第一個,你的公司會很快被抄襲,然後被清出局。

  有些年輕創業者會有一個想法尤其容易出現在海歸身上,覺得創業就是要證明自己,如果自己足夠優秀,金子總會發光,所以不在乎去“走關係”或者利用身邊的資源,排斥了外在競爭力。其實我一開始也是這種想法,後來發現是非常錯誤的。創業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成功,只有成功才能證明你自己,沒人會記得比爾蓋茨在初創時用了自己母親的資源,但大家都知道微軟的成功和蓋茨持續了13年的世界首富。

  我還記得之前在美國創業的一次經歷。當時17歲,自己在做校報。學校不給我們贊助,印刷要自己籌錢,就做了廣告位招商,整版廣告的價位是400美金,後來我們每期都會有一個。但其實校報的發行量並不是那麼高,每期1000份,拿到報紙的人很多都直接扔掉了,大部分讀者也只是看看封面故事。

  商家都知道這一點,但他們還是會願意出400刀。這是因為公立學校,作為美國政府極力保護的物件,是不能張貼任何廣告的,所以獨立的校報成了諸多企業可以平時在學校宣傳的唯一途徑。那有沒有更有效率的在校內宣傳的途徑呢?後來我想到了一個辦法,很多美國高中的旁邊都是有停車位的,我們學校有三個,每個兩側很近的地方都有停車位,這些大部分是給學生的美國學生很多17歲就開始獨立開車。我聯絡到了他們,承諾了他們每月50刀,租他們的“車皮”,就是他們每天早15分鐘開車到學校,我在他們到了之後把一張大海報貼在車上,在他們放學之前把這些海報拿走,然後招租這個海報的位置。我把這個想法寫成了簡單的一頁文件,發給了附近的公司,一個星期內driversed,一個在美國非常有名的網路駕校的地方市場部門找到了我,並簽下了在接下來一個月的廣告合作合同。合同上寫他們會給我2400刀,而我的成本,給司機的費用和印刷費加在一起只有300刀多一點。後來這件事情沒有繼續做,因為在Driversed要給我打錢的時候發現我當時沒有綠卡,不能合法在美國做公司,不過我相信如果當時繼續做的話,也許結果會還不錯。

  我提這件事情的原因是想說,我沒有任何學歷,公司沒有正式註冊,沒有可見的產品,沒有案例,連Logo都沒有,僅憑一頁的文件,就可以讓一家完全陌生的大公司願意跟我合作,並且給我一筆不小的錢。這是在美國創業的好處。

  在中國,這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回國之後帶著這種美國態度嘗試去做事情:我相信只要能提供最好的方案和產品,就會被人接受。但結果是我碰了很多壁。我記得非常清楚,有一次我在中國和新東方的某位市場高管討論贊助方案,那人說:我相信你的方案對公司會有幫助,也的確是最好的選擇,但是在中國做事,不一定是最好的就會被人選擇,還有太多其他因素,這就是中國。

  其實我想可能我的很多朋友對這一點比我還要更清楚,我只想對可能和我一開始一樣理想主義的朋友們說,其實這些都只是遊戲規則,你既然想要贏,想要站在最高點,就必須遵守規則。

  迴歸主題。在決定創業之後,你需要首先根據你的內在和外在核心競爭力來選擇你創業的大方向,而且這兩點最好要重合。如果你想不到交叉點,那就再接著想。因為青年人創業的成功率本來就很低,90後更是微乎其微,所以我們在任何一點都一定要做到最好。而越往後越不容易做到極致,所以在一開始選擇大方向的時候,一定要完美主義一點,找到真正最適合你自己做的事情。

  我個人的例子,內在優勢:我在中國讀書到小學畢業,在美國讀書到高中畢業,所以我有中美雙重語言和文化背景;回國後我做過幾個大培訓公司的講師,包括培訓總監的職位,對英語培訓行業有一定的瞭解;我很喜歡設計產品,之前創辦過兩份報紙和兩家公司,產品都是我自己負責,而網際網路企業是最需要產品構思且成本低的行業。

  外在優勢:我有很多在美國名校的朋友,而且通過之前在美國成立的一箇中美文化交流非盈利性組織,帶領著一支由來自哈佛、斯坦佛這些名牌大學在校生組成的兼職團隊。

  其實很容易看出來,把這些條件都結合在一起,我創業的方向就已經出來了:一個在英語培訓行業,著重利用美國名校團隊和資源的網際網路產品。

  第二步:選擇最合適的專案

  在你確定了大方向之後,想一兩個你覺得不錯的方案,然後儘可能多的找懂得這些相關領域的朋友去聊。每次你跟朋友講一次你的專案,你對專案的瞭解都會更清晰一些,這對你今後做決策或者是見投資人都會有不小的幫助。

  一個公司存在必須能解決一種需求,所以你的方案必須要很明確:你怎麼解決誰的什麼問題。怎麼,誰,什麼,都要想的非常具體。

  對於大部分青年創業者來說,我認為最應該利用的優勢就是自己的圈子。作為創業者,一般真正能注意到的需求都是自己身邊的很多的創業故事都是這樣:某人覺得平常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很麻煩,所以想了個點子解決了這個問題。因此,只有90後才會有的需求,很少有傳統創業者會注意到,自然也蘊藏的非常大的創新空間。

  這包括我上面提到的包車位廣告生意,這可能真的只有學生才會想的到。或者比如我兩個在清華創業的朋友,都剛畢業,並且都拿了天使投資,一個專案叫“師兄幫幫忙”,由大學的年輕“師妹”釋出任務,然後“師兄”完成任務,旨在建立一個結合中國校園文化的社交平臺,另外一個專案叫infobox,一個收集大學的講座及活動資訊的網站。他們就是看準了自己身邊的市場環境,抓住了身邊人的需求,同時也抓住了商機。

  不要怕人家知道你的點子。最傑出的產品基本上都不是第一個面世的,經常都是第二第三,甚至第十幾個出來,但是比其他的做的都好的Myspace之後出的Facebook,AltaVista之後出的Google,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果你找的是身邊的朋友,相信他們不會背叛你,估計他們也沒有那個時間和能力。如果你通過朋友或者家人的介紹見到了大佬們,也可以放心,他們真的犯不上。

  我在正式全職做在聊網之前,跟別人說過不下50次這個點子,然後才慢慢清楚自己真正應該做的是什麼。

  另外一點要注意的就是,專案一定要做最合適的:不要做最好的產品,要做你能做得最好的產品;不要做最賺錢的產品,要做你能做的最賺錢的產品。你可能會有一個很好的點子,但是你要斟酌你是不是能夠完成它。在一個大專案上半途而廢真的遠遠不如做成一個小專案。尤其是對於90後創業者來說,我們的心理素質不夠成熟,我們比傳統創業者更需要證明自己,安穩自己那顆一直漂浮不定的自信心;一次失敗的打擊對你可能是致命的。

  第三步:召集團隊

  以上談到核心競爭力都是以個人為主,但當你有了團隊,他們就變成了你最大的籌碼,你核心競爭力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在白手起家的情況下,你不會有太多錢去為大家提供資金報酬,所以一般都要用股份。股份讓你的團隊更有參與感,覺得在公司受到尊重,而且在公司發展順利的情況下有長遠利益的保證。不要因為怕有人分利益而吝嗇股份,但是要儘可能掌握公司的控制權,最好在獲得天使投資之前保持絕對控股。

  上面說到過解決一個需求,你要想清楚什麼,怎麼,和誰這三個問題。但是當你要召集一支團隊時,你要想明白第四件事,就是 “為什麼”。

  舉個例子,戴爾的電腦很好,他們說:我們有最好的硬體,最優美的工業設計,所以你應該買我們的產品;蘋果說:我們是一群瘋狂的革新者,我們只滿足於改變世界,讓大家用上最好的產品,我們也做電腦,然後碰巧有最好的硬體,最優美的工業設計。聽到這兩段話,你更想買誰的產品?當蘋果說要推出iCar的時候,大家都很期待,假設哪一天戴爾說要推出一款新的Mp3播放器,我們會怎麼想?人們買你的東西,不僅因為你做的是什麼,還因為你為什麼做的。召集一支團隊更是如此。

  在聊網希望為中國原來沒有條件接受優質英語教育的學生,現在獲得這樣的機會,並讓所有中國學生可以獲得更多的視角,成為更國際化的世界公民。

  你要找到的人一定是跟你相信一樣事情的人,這可能是相信要改善中國的教育環境,或者是要做出最完美的電子產品,等等。只有這樣,你才能帶領他們。

  但是要注意的一點是,雖然帶領大家很重要,但是在企業創立初期,自己一定要在公司擔當一項非常具體且重要的任務。劉邦這樣的人在現代社會,至少在我知道的創業圈子裡是不會存在的。優秀的人機會很多,如果你僅僅只能帶領團隊而不能在某一方面有所特長併為公司做出直接貢獻的話,你很難抓住人心,你的團隊會覺得你沒有實力。

  最後,在創始階段,不要為了人設定工作,而是為了工作找人。很多時候我們願意跟朋友一起做事情,所以張羅幾個人來一起創業,再一起分工。這很幸福,但是跟真正的創業比起來,這隻能叫過家家。

  我自己的例子,在決定創業之後,我把我身邊認為最聰明最有能力的人都弄到公司裡了,核心團隊最一開始包括我六個人。在半年多的時間裡,六個走了四個,然後又新加入了四個,還是六人。最一開始的時候,我和另外三個人還揮淚拜過把兄弟,現在這三個人都不在公司了。

  一開始大家加入可能是為了一個好的機會,或者是能有一幫朋友一起做一件事情,我相信絕大部分考慮一起創業的年輕人都是這麼想的。可是,創業很現實,每一個真正優秀的人都會這麼考慮自己的選擇:我投入這些時間,是不是能學到東西,獲得成長,在我的領域走的更遠。所以在沒有獲得一定成功之前,對一個合夥人最大的保障就是即使公司黃了,他也不會虧,因為他獲得了成長。如果一個人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去做一項任務,而不是因為他自己喜歡,那麼他的工作狀態絕對不會長久,發展了一段時間之後,他會開始覺得自己在浪費時間,然後就會有不可避免的矛盾。及時解決了短暫的矛盾,問題的根源還在,時間長了他最後就會選擇退出。

  現在,我和合夥人之間的關係非常好,因為他們在公司裡面做的事情,就是他們最熱愛做的事情。我們平常還經常一塊打打英雄聯盟LOL我是弗雷爾卓德的小螞蚱一枚,ID就叫在聊網,哈哈,歡迎來一起玩。

  第四步:產品和技術完成度

  確定了具體的方案之後,要制定執行計劃,並判斷在獲得天使投資前要完成的程度。任何專案都需要資金,白手起家還不找投資…那你真的沒的玩了。根據你對自己專案的瞭解,判斷通過你現有的資源、人力、和經費能夠做到的最好程度。

  一般來講,再粗糙的DEMO都強過紙上談兵,而DEMO當然也是越完善越好。但問題是,完善又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所以究竟如何選擇,就要考驗一個創業者的判斷力和決策力了。你要選擇一個可以實現的目標,同時這個目標的完成度也要能足夠吸引未來的投資人。因為大家的專案和情況都太不一樣,這個平衡點究竟在哪兒,我沒法給出一個萬金油的方案,但是有一點我想說的是,對於90後來說,你的計劃基本永遠都會比實際情況差,所以在最一開始制定方案的時候,一定要讓自己保守保守再保守。我們優勢是激情和拼勁兒,劣勢是經驗不足,做事不夠穩重,容易過度樂觀。既然知道自己的劣勢,那一定要想辦法主觀的在一些決策上做出相對穩重保守的選擇來彌補。

  執行計劃在初創階段是一定會不停變動的,但是這絕對不能成為不做計劃的藉口,因為你要學著慢慢制定越來越靠譜的計劃,執行度也要越來越能跟得上計劃。

  比如我自己,小時候我制定的計劃基本從來不會執行,這包括各種奇葩的想法,看完一套書啊,學好Photoshop啊,甚至包括跟著視訊學舞蹈等等;14歲的時候初三,計劃一定要在高一的時候做第二份報紙第一份在中國小學的時候做的,後來高二的時候做了,晚了一年;半年前為在聊網做規劃時,想的是4月份完成粗糙產品,後來是6月份完成的,晚了兩個月。

  不要因為之前有過拖拉,或者沒完成制定計劃的經歷,而覺得計劃都沒用,然後放棄制定計劃。這世界上真的沒幾個人能一直按照計劃完成任務的,就連喬幫主在開發新蘋果產品時都是屢屢拖後計劃,有時釋出日期甚至拖後一年以上。

  關於製作產品的過程,由於不同行業的產品相差很多,所以我就不做綜合分析,只講一下我自己做在聊網的過程。我是去年11月份決定要做這個事情的,到6月份網站完成測試版有7個月了。

  首先,要從你想到的專案大方向往細了縷,決定網站的主要功能,這個時間對我來說比較長,我覺得也應該長一點,畢竟在初創期間改方向是非常痛苦的事情,一是你沒有足夠的資源和人力去改變,二是如果改了,團隊和投資人會對你的判斷能力產生質疑,從而對專案沒信心。這個階段我花了大概3個月的時間,確定了網站幾個需要著重設計的大項,比如學生搜尋老師時使用的威客地圖都有哪些條件這會影響老師註冊時需要填寫的資訊,學生和老師之間的預約和支付流程,以及學生的成就和課程體系。

  然後我召集了6個我覺得身邊比較理想主義比較細心的朋友來做了一支兼職的產品團隊。大家一週見2、3次,我跟這個團隊一起把產品的細緻結構做了出來,決定了一些功能具體如何實現,以及網站的基本風格和樣式,這個階段花了2個月。然後,這裡要贊一下劉堯,我們的設計師,他太棒了,我們一起把網站一頁一頁的討論設計出來,當然,設計全都是他做的,我只是提提想法。把網站設計出來花了2個月,然後找了個外包團隊把網站的前端寫出來。

  和產品同步的就是技術。對於網際網路公司來說,技術是跟產品一樣重要的在初期甚至比產品更重要,因為初期重要的是產品能使用而不是完善。

  由於我自己不懂一點技術,所以這裡就不說關於技術的進度。技術型的CEO做網際網路創業很吃香,因為可以在初創期節省很多成本,而產品型或者人脈型的CEO一定不要吝嗇跟技術人員分股份,相比其他團隊的成員,技術是最有可能一直留在公司的。一旦進入快速發展期,公司本身的成長速度很可能超過核心團隊的成長速度,然後你不得不換人。市場人員是最容易發生這種事情的,因為市場是一個非常吃經驗和資源的事情,你可能很快就會發現8000元一個月能僱到的人比自己負責市場的核心團隊人員要靠譜的多。產品和技術則更靠靈感和天才。所以如果你不是技術型創業者,然後有心儀的技術人員,一定要把TA追到手。是的,拉攏優秀的人才一定要像談戀愛追姑娘或者男子一樣,三顧茅廬什麼的其實都弱爆了。

  白手起家創業故篇二

  李先生是廣東汕頭人,今年40出頭。目前從事機械進口生意,公司當前註冊資本1000萬,從白手起家到今天的公司老總,可謂事業有成,各位朋友一定想知道他是如何從1萬到1000萬的創業經歷吧!

  李先生出生在廣東汕頭的一個小縣城,從小學習就非常的優秀,從小學到高中,他都是學校的風雲人物,從來沒有下過全校前10名,高中畢業後如願考進了華南理工大學外國語專業;四年的大學生活。李先生都是在緊張忙碌中度過,努力學習各方面的知識,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抓住每一點機會鍛鍊充實自己。大學四年,李先生三次為廣州廣交會服務,在廣交會上李先生通過為國外的商業人士提供服務學習到了很多從書本上永遠學習不到的知識。由於李先生的第二外語選擇的是日文,精通英語日文的他在廣交會上受到廣泛的好評,甚至和一些他服務的人士成為了朋友,所有這些都讓李先生獲益匪淺。大學畢業後,李先生並沒有選擇考研,而是到了一家著名的跨國公司工作,在這家公司李先生工作了不到一年,又重新選擇了一個改變他一生的行業!

  海外留學,赤手打天下

  李先生通過在日本留學的同學的幫忙,順利的拿到了日本神戶大學的入學簽證,並且得到了神戶大學的全額獎學金,真可謂雙喜林門。幾個月後,李先生順利的踏上日本的求學之路,由於他的家庭也不是很富裕,雖然學校全免了學費,但其他的開支還是非常大,尤其是日本物價非常的高,自己又要自己租房住,更變態的是,在日本留學生不可以兩個人和租一個房間,無奈之下,沒有多少錢的他,只好在學校附近租了間鐵皮屋子住,說是屋子是因為它有門,其實它更像個鐵皮桶,因為除了門和個小窗戶,四周都是用鐵皮裹的,真是夏熱東涼,尤其到了夏天,用李先生的話說,這不像房子,倒像個火爐,因為神戶這裡夏天非常的熱,李先生在鐵皮屋裡生活了將近兩年,後來情況有所好轉,安裝上了空調!

  李先生初到日本的時,日本學校有個規定,留學生打工,每週有一定的時間限制,超出時間將會被開除學籍,李先生就充分利用自己的業餘時間來打工,他經常是打三份工,早上幫助房東取牛奶和報紙,下午在學校圖書館打掃衛生,晚?:00--12:00在自己住處附近的一家西餐廳打雜,一個小時七十多日圓,所有的這些工作加在一起基本可以滿足他的生活需要。

  李先生回憶起在西餐廳打工的日子,尤其覺得難忘,因為當時是個新的留學生,政府對留學生的工作時間每週是有限制的,每個留學生的打工都會有時間記錄,不可以超過的,李先生當時就多了個心眼,在餐廳裡幹活總是非常的機靈,並且非常的賣力,老闆也非常的欣賞他,看到這麼機靈能幹的小夥子,一個人乾的甚至是兩個人的工作量,並且質量也非常不錯,老闆也就對他往開一面總是不在乎他的工作時間,一段時間下來,老扳把他的薪水從每小時70日圓漲到了每小時90日圓,生意紅火時有時候甚至達到每小時120日圓,就這樣做了將近兩年,李先生不但新租了個大的房子,還給自己配了電腦和空調,甚至還給自己買了部二手的豐田轎車,擁有了這些,李先生工作更加方便了,也更加賣力了!

  海外翻譯,發現新商機

  李先生在神戶大學的第三個年裡,在餐廳工作了一段時間後,李先生開始重操舊業,繼續做他的翻譯工作,開始主要是一些華人社團來聯絡的,因為他們需要一批會廣東話的翻譯者為來日本的香港人做翻譯,這些香港人中很少有人懂普通話的,而且既懂廣東話又能做翻譯的人又不多,所以這樣的人才很是需求,做翻譯待遇非常的高,並且還可以接觸些成功的商業人士鍛鍊自己的能力,在同學老師的推薦下,李先生很快成為了華人社團一名翻譯員,並且主要負責為廣東香港來日本考察商務的人士服務,由於李先生在國內就學習過日語再加上在日本的幾年磨練,李先生的日文非常的好,再加上在神戶大學學習的是商業學科,自己又精通日本的商業方面的資訊,所以做起翻譯來也是得心應手,一段時間下來,李先生成為了社團最好的翻譯,受到服務物件的廣泛的好評。

  在李先生在翻譯時,由於經常接觸具體的一些商業方面的談判,經過李先生的留意發現,來日本商務考察的人士,大部分是來考察大型機械類的,並且經過李先生的瞭解還發現日本的機械技術非常的發達,甚至已經超過了世界上公認的機械大國德國。李先生就尋思,發展機械專案,在中國應該是很有發展前途,因為就目前來說中國關於重型機械這一快還沒有什麼響亮的品牌,在一些行業甚至還可以說是一片空白,經過一端時間的留意,他還發現,一些來商務考察的人士總是對這個重機械最感興趣,但不知道為什麼,他發現中國來的人考察的多,真正引進的非常少,不像香港中國臺灣,人家來商務考察是真正動真格的,往往每次都會帶回很多的協議,有些公司還是引進在大陸做的,尤其是香港的日本重型機械的銷售總代理。看到這,李先生就考慮自己也能夠也做這個專案,而且自己通過做翻譯工作和很多日本的機械公司已經非常的熟悉,甚至和他們中的有些人還成為了朋友,如果自己能夠做了他們在中國的銷售代理,應該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如果自己在國內找到合作的夥伴,成為了他們重型機械在中國的總代理,肯定會是個很好的機遇,加上自己人現在就在日本,加上自己在這裡留學幾年各方面的人際關係,說服他們應該沒有多大的問題。

  於是說幹就幹,他先利用翻譯的機會和這些機械公司的頭頭們拉好關係,並且一步步的說出自己的計劃,並且利用業餘時間,制定了個發展計劃書,一有機會就要請教其他朋友幫助參考,經過半年左右的反覆修訂,一份很好的代理計劃書順利的出爐了!在不懈努力下,他最終做了三株會社的產品代理。

  海外學子,回國創業

  李先生拿到代理權後,不久就從東京大學畢業了,畢業時原本可以到日本的三菱銀行做中層管理工作的他放棄了在日本繼續發展的機遇,迅速的回國開始了他的創業歷程。回到國內後,李先生先迅速的聯絡國內的幾家比較出名的重型機械銷售商,並且在同學和一些他曾經在日本做過他們翻譯的商業人士的幫助下,與國內的一些著名經銷商,展開了廣泛的接觸,並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因為李先生作為這個產品的代理,可以給他們更廣泛的優惠,並且保證原廠出品,更有吸引力的是李先生有他們的獨家授權書,所以的這些優勢很快就打動了一些大的經銷商,有了銷售渠道,有了貨源的供應,李先生的生意眼看就有了眉目,並且進展的非常的順利。越是這樣順利,李先生的壓力越大,因為我國的法律規定做大型機械進口專案的企業工資註冊資本不可以低於1000萬,李先生雖然在日本幾年通過自己的打拼賺了一點錢,但數目遠遠沒有達到這個要求,李先生面臨的一個最大困難就是融資,有了好的專案,但沒有資金也是白搭,尤其在當前市場競爭激烈的年代,機會瞬間即逝。但融資在中國真的就這麼容易嗎?尤其是自己在國內沒有什麼背景,銀行這塊基本上擴音!到那裡可以融到錢那?

  好專案,成就創業夢;李先生有了好的專案後,開始面臨最大的困難是資金的問題,通過李先生的廣泛接觸,效果非常的不理想,可以說幾乎沒有找到正點子上,誰願意給一個不認識的人投資那?況且雖然這個專案預期非常的好,但市場是萬變的,從來就沒有100%的賺錢行業,用李先生的話說當時自己滿地方的跑資金,把自己能夠認識的朋友都聯絡遍了,但不是朋友沒有資金,就是根本不感興趣,有些人是嘴上感興趣,但也僅僅是說考慮考慮,眼看,回來國內都快半年了,專案還沒有太大的進展,李先生非常的著急,沒辦法,李先生又飛回了日本,看能否在日本找些老朋友做合夥人,大家合夥做,終於,很幸運,李先生的計劃讓幾個香港的人非常的感興趣,並且這些香港人在中國內地也有自己的生意,大家都有這個想法,當時他們苦與沒有進貨渠道,並且自己對日本不熟悉,李先生的計劃讓他們一拍既合,很快幾個人合作在廣州黃埔保稅區成立了家進口貿易公司!

  科學管理,成就夢想

  公司成立後,其他幾個合夥人雖然出了資,但他們還都有自己的生意要打理,加上他們的生意總部都在香港或者中國內地,很難顧及廣州這裡,廣州這裡就有李先生和另一個合夥人負責搭理,公司一起步,李先生和他的香港夥伴就引進先進的科學管理經驗。各部門設定非常的合理,他們把公司分為五個部門:一:營銷部,主要負責與國內機械銷售商的聯絡,負責推廣自己的代理產品。二:機械部:主要負責從日本進口夯機、壓路機、挖土機等:三:叉車部:負責從韓國進口叉車及一些小型的工具。四:維修部:負責進口機械的跟蹤服務。五:外務部:主要負責與外商打交道。每個部門設立一個正副經理,公司設立個總經理,各部門經理對總經理負責,各部門成員對經理負責,通過層層的管理到人,公司一開始就走上了正規的道路,加上自己的營銷對路,並且自己通過以前的關係,公司一開始就發展勢頭迅猛,在其他合夥人利用自己與政府的關係,很快公司就做了幾家在全國很出名的機械銷售銷售商的產品供應商,加上自己在日本比較熟悉,進貨渠道很是順利,並且產品的質量也非常的有保證!所以一端時間下來,公司的發展非常的紅火,幾年下來李先生成為了一個很成功的商人!

  白手起家創業故篇三

  “皇天不負苦心人”。所謂“皇天”,其實正是我們自己精神力量的化身。在命運的顛沛中,最可以看出人們的所願:風平浪靜的時候,輕如一葉小舟;等到風濤怒作的時候,也會像凌空的天馬。張弼士,別名振勳,廣東潮州大浦人。17歲時家鄉鬧災荒,他告別家人,孤身逃荒,來到了荷屬的巴城今印尼雅加達。畢業實習時,張弼士特別注重觀察當地和外地的經濟狀況,研究什麼樣的買賣容易獲利。從買酒和稅收發家後,他又拓展到墾殖業、建築、金融、交通、礦業、商業等各個行業。他人企業全盛時期,資金達白銀七八千萬兩,故有“蘇島富翁”之稱。在張弼士的一生中,最能說明他創業的艱辛和成就的應是張裕釀酒公司的創辦和成功。

  張弼士於1892年開始籌建酒廠,一開始,他就採取穩紮穩打的方針,著手抓好原料基地的建設。幾經周折,公司耗費巨資,終於1906年建成了有124個品種,佔地千餘畝的葡萄園。我國當時生產葡萄酒系手工操作,裝置落後,難以與歐美新的生產技術相抗衡。為提高競爭能力,他注重科學技術,引進人才,培養人才和引進先進的技術裝備。

  他到處物色酒師,重金聘用。幾經周折,公司終於掌握了全套裝置和關鍵技術。產品出來後,對於如何開拓市場,張弼士曾煞費了苦心,首先,他注重提高產品的信譽,其次,注意研究消費者的心理,講究廣告宣傳的藝術;再次,充分利用海外華僑思念祖國、眷戀故土之情和張氏在南洋華僑中的影響,開拓國外市場,特意精製張裕酒的宣傳品向華僑廣為贈送。沒有本錢的創業,此外,廣泛結交上層人士,取得各方的支援。最後,別具特色的張裕酒,終於引起了國內外的重視和注意。康有為曾為張裕公司寫下了“淺飲張裕葡萄酒,移植豐臺芍藥花,更復法華寫新句,欣於所遇即為家”的詩句。1912年,孫中山先生為張裕公司親筆題贈“品香醴泉”四個大字。特別是1915年的巴拿馬萬國商品比賽會上,張裕公司的白蘭地、紅葡萄酒、瓊瑤液和益壽漿獲金質獎章,“金質白蘭地”從此聞名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