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靖難名將張玉

  張玉***1343年-1401年***,字世美,諡號忠武,河南祥符人***今河南省開封市***,明朝軍事人物,靖難之役著名將領。張玉隨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其中多立有戰功,後於東昌之戰中戰死。朱棣稱帝后,以為靖難第一功臣,追贈為榮國公,諡忠顯。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

  張玉早年經歷

  張玉早年曾在元朝做官,任樞密知院,元朝滅亡後,隨元廷逃往漠北。洪武十八年***1385年***投降明朝。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隨大軍出塞,至捕魚兒海,以功授濟南衛副千戶,遷安慶衛指揮僉事,後調燕山左護衛。並隨從燕王朱棣出塞漠北,徵黑松林。因作戰驍勇、擅長謀劃而為朱棣所親信,為燕軍第一大將,累官至燕王府左護衛指揮。

  靖難起兵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黃子澄、齊泰殺燕王之事洩露,朱棣起兵靖難,張玉率兵乘夜攻進北平九門,三天內控制北平城,接著被任命為都指揮僉事,攻克薊州、遵化。八月,建文派老將耿炳文至真定會戰朱棣。張玉擔任燕軍前鋒,領兵於半夜襲擊雄縣,時值中秋節,南軍部隊因過節而城防鬆懈,遂破雄縣城。又言敵軍紀律渙散,打敗耿炳文易如反掌,朱棣許之。戰役中,朱棣領數千人從城西南側擊,張玉、朱能、潭淵從正面猛攻。兩面夾擊大敗耿炳文。史稱真定之戰。

  九月初,江陰侯吳高率兵攻打永平郡,張玉隨朱棣前往救援,擊敗吳高,襲取大寧城。十月十九,朱棣於會州整編軍隊,分立前後左右中五軍,以張玉領中軍,為五軍之首。

  張玉戰死東昌

  建文二年***1400年***十二月,燕軍與盛庸所率領的南軍於東昌***今山東聊城***決戰。燕王朱棣攻盛庸東側,不料進入伏擊圈,燕師死傷數萬人,突圍中被盛庸包圍。張玉、朱能率親兵衝陣救主,朱能負責救朱棣;張玉負責引開敵軍。後朱棣會合朱能死戰得脫,逃離戰場。張玉則遭南軍包圍,力竭而死。燕師被迫還師北平,史稱東昌之役。

  戰後,眾將叩頭請罪。朱棣聞知張玉戰死,慟哭道:“勝負常事,不足計,恨失玉耳。艱難之際,失吾良輔。”痛哭失聲,不能自己。眾將皆泣。朱棣又親自為張玉寫悼文。

  張玉死後哀榮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朱棣入南京稱帝,追贈張玉為都指揮同知。九月,追贈榮國公,諡號忠顯,以為靖難第一功臣。洪熙元年三月,明仁宗加封張玉河間王,改諡忠武,位在諸人之上,並與東平王朱能、金鄉侯王真、榮國公姚廣孝並侑享成祖廟廷。

  人物影響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黃子澄、齊泰殺燕王之事洩露後,朱棣起兵“靖難”召集張玉、朱能守衛王府。後下令奪取北平城,大將張玉率兵乘夜攻進北平九門,佔領北平城。同年八月,建文派老耿炳文至真定會戰朱棣。朱棣譴張玉偵察敵情,張玉口出狂言。言敵軍紀律渙散,打敗他們易如反掌,朱棣許之。戰役中,朱棣領數千人從城西南側擊,張玉、朱能、潭淵從正面猛攻。兩面夾擊大敗耿炳文。史稱真定之戰。

  張玉後歷經數十戰役,成為朱棣麾下第一戰將!東昌之戰中,朱棣攻盛庸東側,不料進入伏擊圈,突圍中被盛庸包圍。張玉、朱能率親兵向南軍包圍猛衝救主。朱能負責救朱棣;張玉負責引開敵軍,這一引就沒再回來。朱能成功救出朱棣。但殺紅眼的南軍怎甘心煮熟的鴨子飛了?於是向張玉猛攻,張玉力竭而死。此戰北軍***朱棣方***元氣大傷、士氣不振。為了鼓舞士氣,朱棣拿張玉做文章:親自為其主持追悼會,為其親寫悼文。朱棣即位後稱其為靖難第一功臣。長子張輔冊封為英國公,世襲罔替,曾率數萬軍隊平定安南叛亂,功勳彪炳,土木堡事變中死於亂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