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科學發展的散文

  聰明的人思考問題總是符合時勢的發展方向,而愚蠢的人則是揹著義理而動。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供大家欣賞。

  :凝心聚力科學發展

  ——六論東城辦事處在蓋州“加速晉級升位、實現率先崛起”建設中的勇於擔當

  東城辦事處主任李勇在學習貫徹黨的精神骨幹培訓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凝心聚力,科學發展,為加速東城現代化建設而努力奮鬥!”

  主力會戰是為奪取決定性勝利而進行的竭盡全力的殊死決鬥。東城辦事處,作為全市發展戰略重要的組成部分,“衝刺全國縣域百強,抓重大專案建設”,“加快晉級升位,實現率先崛起”建設就是一場決定東城乃至蓋州發展大局的主力會戰,凝心聚力,科學發展,不能拼搏,就不可能取勝。

  凝心聚力,科學發展。拼搏,是東城辦事處黨委、各級領導幹部勇於擔當者所發出的最為可敬的肢體語言,將在未來漫漫征途上搭建起跨越險阻的橋樑,通達卓越的階梯。只有讓氣場內的每一個分子都與拼搏產生化學反應,東城辦事處氣場才能強壯,才能為蓋州跨越發展提供更充足的氧氣,才能讓勇於擔當成為蓋州建設者的共識。

  凝心聚力,科學發展。拼搏為先,東城辦事處黨委、各級領導幹部勇於去追求。沒有追求,拼搏何以有依託?沒有追求,就等同甘於平庸,工作的目標,工作的標準將隨之降低,避難事以圖安逸將成為一種習慣。對於當前相對有限的發展資源和要素,東城辦事處各級幹部懷有寸土必爭的決心,用“增加一畝地不嫌少,得到萬頃田不嫌多”的境界來抓專案,抓投資,以儘可能多地把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專案、投資引入東城,謀取發展利益的最大化。面對各種挑戰,要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和“爭一流”的使命感去工作,做到在攻堅面前不頹廢,困難面前不腿軟,挫折面前不退步,逆境面前不悲觀,時刻激勵自己多謀事、多幹事,挑重擔、擔重任,求實效、務長遠。

  凝心聚力,科學發展。拼搏為先,東城辦事處黨委、各級領導幹部勇於去爭先。不敢爭先,拼搏何以有參照?對標一流、奮勇爭先是一種拼搏向上的精神狀態,一種工作要求。如此,才能牢牢把握機遇,沉著應對挑戰,贏得發展先機。具體而言,就是要拉高座標求突破,在更大的範圍內重新審視自我,在更高的參照系中拉高發展標杆,面對蓋州經濟大發展、快發展,在經濟建設上“穩中求好”、“穩中求快”的良好態勢,全市率先的“佔位意識”,以更大的“決心”、更大的“氣魄”、更大的“力度”推進工作。

  東城辦事處主任李勇說:“時刻要學習先進求超越,把學習的過程變成高點定位工作目標的過程,變成提高工作績效、趕超先進的過程。同時,要逆勢上揚中求轉變。當前是蓋州發展壓力最大的時期,也是加快轉型發展最關鍵的時期。要善於把壓力轉化為上進拼搏的動力和奮發有為的動力,以實現加快轉型、彎道超車、搶佔下一輪優勢”。

  凝心聚力,科學發展。拼搏為先,東城辦事處各級領導幹部勇於去奉獻。不能奉獻,拼搏何以成自覺?“五加二”、“白加黑”,奉獻就是書寫加號的筆。“德莫高於愛民,行莫高於利民”。東城辦事處黨委、各級幹部時刻把奉獻當作貫穿生命始終的堅守,才會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動力,用於支援自己時刻拼搏在為群眾謀利益的第一線上。

  的確,拼搏了,或許會有轟轟烈烈,會得到崇高的榮譽,但在大多數時候,拼搏,都只能在默默無聞中進行著,雖然不會為太多的人知曉,甚至會遭到冷眼和非議,但只要領導幹部能把分管的工作和區域當成奉獻的舞臺,對每一項工作都力求完美,對每一個挑戰都不言放棄,就能在平凡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追求,並得到群眾和組織的認可。

  :淺議科學發展觀

  “中共”最核心的理論價值莫過於科學發展觀,這是通篇文字反覆闡述和強調的關鍵詞。其實這個詞的出現是本世紀初,人們從膚淺到深入接受或許要歸功於近幾年人性化與理性化踐行的成果。享受實惠最明顯的是基層民眾,而且這種思路正在積極推進,這種改革措施既可看的見又可心神領會,故從上到下反映如此強烈。

  科學是個統稱的名詞,包涵所有的領域。這恰恰與唯物辯證法活的靈魂相對應,既是對事物所持的態度又是解決問題的立場與方法。提起唯物辯證法人們並不陌生,近一個世紀以來多少先輩在它的指引下探索中國的出路。從“十月革命”傳來的馬克思列寧主義到毛澤東思想的理論運用,幾乎都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當成了試金石。這不能不說是理論發展的巨大貢獻。然而,中國為什麼一直處於左右搖擺的狀態而不斷偏離方向?這不是人民的認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問題,應該屬於理論與實踐不能統籌嚴重脫節的問題。我們從解放30年和改革30年一對照就會明白:土地沒有增加而人口增加了一倍,曾經是百分之14的耕地養活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已經為人類作出了巨大貢獻,而今天的中國經濟已經統領世界經濟的發展方向,幾乎所有的領域都蓬勃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發生巨大變化,特別要提的是民生保障性工程全覆蓋、自然環境進一步改善,這是人人能夠感受到的巨大成就感。這就是事實,這種效果不是空談可以解決的。

  今天黨中央把科學發展觀作為今後中國發展的行動指南,這種抉擇是通過數十年的艱苦奮鬥總結出來的智慧。是站在人類歷史的高度探索發展主題的。發展這個理念無論在那個時代都是硬道理,關鍵是用什麼方法和態度,站在誰的立場去實踐一系列措施和綱領,這種觀念不單單是認識上的提升,關鍵是所有領域在科學發展的統籌下得到認可和檢驗,不僅在物質領域,在精神領域同樣接受檢閱,對每個人的言行同樣適用。它所涵蓋的內容是博大透明和意義深遠的。這是一項偉大而又系統的工程,可以說比任何一個時期的指導思想更具示範性。它的主流意識,是符合發展規律、適用發展規律、順應發展方向的世界性話題。

  科學發展觀解決了中國幾千年一直尋找的難題,這是繼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理論、三個代表之後最豐富詳實的發展理念,不僅適用於中國的未來,對世界同樣有指導作用。我們一路走來,幾乎每個時代的關鍵詞都會另我們怦然心動、滿懷希望,可時過境遷,曾經擁戴過的又被另一種關鍵詞所取代。但我們終於發現了一個祕密,不是詞本身受到冷遇,而是人的思維在轉變過程中結構需要調整,需要更接近的思想指導具體行為。比如改革初期,***曾經提出“先讓一部分人富裕起來”“發展才是硬道理”,試點先行“深圳特區”,僅僅十年中國人的觀念就適應了改革的大潮,大發展帶來大變化,人們的思想得到了進一步解放。***提出“三個代表”的先進思想,進一步明確黨在改革開放中的位置與作用,及時地控制了自由主義思潮氾濫嚴重影響改革深入的不利局面,為撥亂反正及時澄清一些混淆問題作出了貢獻。***在十年前就提出了科學發展觀這一理論創新,而且一直按照這一觀念處理國內外事務。我們還清醒地記憶“2003年非典”中國採取了人性化、科學化的思維方式解決這一世界性難題,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可;“2008汶川特大地震”與“2008年北京奧運會”一喜一憂同時到來時,黨中央作出了“生命高於一切”人性主張,全民救災,僅僅3年一個嶄新的汶川走進世界,全世界都伸出了大拇指讚許。3年前黨中央又開始實施城鄉一體化、小城鎮建設,如今的城鄉面貌優美漂亮。每個政策都順民情合民意,人們已經從切實的利益中領悟出科學發展觀的巨大作用來,人們的擁護和愛戴是發自內心的,正如有句臺詞“鏡子是神祕的,你哭他也哭,你笑他也笑”,人民只相信事實。

  科學發展觀實施起來還要面臨諸多難題,幾乎每個人身上都存在新舊交替的思維撞擊問題,何況偌大一個包羅永珍的社會了。不過黨自然決定這面旗幟不動搖,說明黨的胸襟可以海納百川的,完全有能力帶領全國人民進入小康社會的。

  :用科學發展觀統領中原崛起

  改革開放以來,我省的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進步。目前,全省年生產總值已超過萬億元,工業增加值躍升至全國前五位,糧食產量突破千億斤,財政總收入達近千億元,人均生產總值逾萬元。我省在農業向更高水平發展、為國家糧食安全做出新貢獻的同時,實現了由傳統農業大省向全國重要的經濟大省和新興工業大省的重大轉變,開始了向經濟強省、文化強省的歷史性跨越。這些成就標誌著我省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

  但同時應當看到,與東部沿海地區相比,我省不論在經濟總量上還是在經濟發展水平上,都還存在較大差距。人口多、基礎差、底子薄、人均發展水平低的基本省情還沒有從根本上改變,經濟發展中還存在不少矛盾和問題,如產業層次不高、第三產業發展滯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不足、經濟開放度低,資源環境約束不斷增強,經濟結構調整的任務艱鉅,經濟增長方式急需轉變等。尤其是經濟增長方式粗放、結構不合理,已成為制約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突出問題。在文化發展方面,公益性文化事業投入相對不足;文化產業發展速度不快,規模不大;文化發展活力不夠,文化產品、服務檔次和質量還與近億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存在差距;文化資源向文化產業轉化的能力尚不強勁。這些問題已經成為制約中原崛起的瓶頸。

  當前,我省正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唯一選擇。五年來的成功實踐,讓我們深深感到,要把河南的事情辦好,必須始終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把科學發展觀作為指導準則,立足省情,搶抓機遇,順應潮流,乘勢而上。中原崛起的實施,中心城市帶動、東引西進、開放帶動、科教興豫、人才強省、文化強省等一系列重大戰略舉措,無一不是咬定發展不放鬆的結果,無一不是科學發展的生動實踐。在我省發展的道路上,在實施中原崛起戰略的過程中,必須用科學發展觀去統領。??所謂“統領”,一個是統一,一個是引領。用科學發展觀來“統領”中原崛起,就是要把廣大幹部群眾的思想統一到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上來,要把廣大幹部群眾的行動引領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實踐中來;就是要求我們的發展必須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努力實現包括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在內全面發展的中原崛起。

  首先,用科學發展觀統領中原崛起,是要以發展觀唸的轉變為基礎。我省受傳統文化影響較深,受傳統觀念的束縛較多,與廣東等沿海地區相比缺乏創造財富的激情和意識,陳舊的觀念是影響中原崛起的首要障礙。所以,必須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突破傳統思維方式中的條條框框,徹底突破小農意識和封閉思想。必須由傳統的思維方式轉向現代思維方式,由封閉型思維方式轉向開放型思維方式,由狹隘的排斥型思維方式轉向包容型的思維方式,由官本位的思維方式轉向民本位、商本位,人本位的思維方式轉變。要明確發展是第一要務,堅持五個統籌,堅持科教優先,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文明發展,要把中部崛起的立足點放到自身上,放到依靠內力和民力上,放到營造發展的和諧環境上,放到營造內生的自主發展機制上。要把中原崛起的實踐建立在全面、持續、可協調的科學發展基礎上,通過觀念的更新,進而形成中部崛起的強大精神動力、智力支撐和物質保障。

  其次,用科學發展觀統領中原崛起,是要以實“兩個跨越”為關鍵點。一是要加快經濟大省向經濟強省的跨越。要進一步做大經濟規模,加快發展的步伐,提高發展的質量,促進量的擴張與質的提升,達到大而強、富而美的統一;要加快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把資源、技術等生產要素集中到優勢區域、優勢行業和優勢企業中,科學配置,合理安排,要更多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而不是過多地依靠資源和能源消耗,來推動經濟的快速發展;要走自主創新之路,切實增加核心競爭力,在原始創新、整合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上多下工夫,努力走出一條具有中原特點的自主創新之路。二是要加快文化產業改革發展的步伐,走文化強之路。要在體制機制改革上下大工夫,推動我們的文化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行市場化的執行機制和管理方式,面向市場、進入市場、佔領市場。要按照規模化和集約化的要求,加快發展我們的優勢文化產業,佔領文化競爭的制高點,贏得市場,做大做強,逐步形成一批在國內、國際有影響的中原影視產業基地,中原報業產業基地,中原出版產業基地,中原娛樂產業基地,民間曲藝武術基地等等,培育一大批知名文化品牌,生產出一大批文化產品的精品力作,擴大河南文化的影響力、感召力和輻射力。

  尤其要加大優勢文化資源的開發力度,把沉睡、埋藏在豐厚文化資源中的“金山銀山”充分發掘出來,因地制宜,繼承創新,推出重大文化專案,打造強勢文化品牌,使我們的文化資源優勢轉變成文化產業優勢。要著力於人才興文,儘快建立健全文化人才培養、引進、激勵機制,讓越來越多的創新型文化人才得以湧現,讓中原文化源源不斷地催生出新的文化名人與文化大家,不斷解放文化生產力。實現“兩個跨域”,必將帶動農業、教育等其他相對薄弱環節的發展,必將為中原崛起提供良好的物質保障和文化環境。第三,用科學發展觀統領中原崛起,是要以構建和諧中原為核心。要堅持以人為本,牢固樹立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這樣一個執政理念,把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人民的利益作為中原崛起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用人民滿意不滿意、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作為判定中原崛起成果的重要標誌。切實解決好就業難、上學難、看病貴等關係群眾切實利益問題;要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利益協調機制建設,健全社會保障制度,促進社會公平。和諧中原建設搞得好,就必然為我省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文保障。第四,用科學發展觀統領中原崛起,是要以全面推進黨的建設為落腳點。我省的廣大黨員始終是實現中原崛起的核心主體。

  要把這項關乎9700萬河南人民福祉的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就要堅持用科學發展觀武裝思想,全面推進黨的建設,要以加強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為重點,不斷改進和完善領導體制和執政方式,永葆黨的先進性;同時,要教育廣大黨員幹部切實轉變作風,真抓實幹、求真務實,把各級黨組織建設成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堅強領導集體和實踐者、組織者和推動者。省委書記、省人大會主任徐光春曾經多次強調:“中原崛起不是寫出來的,不是畫出來的,也不是喊出來的,而是幹出來的。只有真抓實幹,才能改變面貌、創造實績、結出碩果。”以改變作風,真抓實幹推進黨的建設,必將為實現中原崛起為加快中原崛起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證。??徐光春同志說過,“對河南來說,最重要的是努力探索落實科學發展觀,自強不息,加快發展,以發展贏得尊重,以發展造福人民,以發展促進崛起。”這正是強調了用科學發展觀統領中原崛起的重要性,我們一定要切實樹立改革發展的緊迫感,為儘快實現中原崛起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