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勤奮的人作文

  1:

  她,身高120釐米,有一頭烏黑髮亮的頭髮,一雙水靈靈的眼睛,高高的鼻樑下有一張櫻桃小嘴,一對機靈的耳朵,她是誰?她就是我們班勤奮好學的悅悅同學。

  說起悅悅,老師們都會豎起大拇指表揚她,因為她人小卻很懂事,是一個非常勤奮好學的小朋友。好多次的課間活動,同學們在盡情玩耍的時候,她卻在教室裡認真地寫作業;當同學們在做作業的時候,她已在預習第二天的新課了;當同學們在預習時,她卻在看課外書了,這就是她---悅悅,總是走在同學們的前頭。

  此外,遇到不懂的問題,悅悅總是會去問同學、問老師,直到把問題弄懂,才肯罷休。記得有一次,下課了,她有一個數學問題不是很明白,她把數學老師纏住,直到把那道數學題弄懂了,她才肯讓老師走。悅悅不但向老師請教,還向成績沒有她好的同學請教,譬如,我沒有她成績好,但她遇到不懂的問題,也會經常來問我。她就是這樣,不恥下問,所以她的成績特別棒。

  這就是我的同學----悅悅,一個勤奮好學的好同學,她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老師的話:露露同學用樸實的語言刻畫了一個勤奮好學的人物形象,語言通順,表達流暢,作為一個初學寫作的孩子來說,這已經很了不起!繼續努力!

  2:

  曉慧是我的小學同學,她是一個勤奮好學的人。

  我們兩個約定每天早上5點起來讀書、背單詞。就在那一天我失約了。那一天是星期天,我就認為今天放假,就不早起了,我就跟曉慧說,今天我不早起。早上,5點整,我還睡眼惺忪的時候,從窗外傳來郎朗的讀書聲。我以為是在夢裡聽見的,原來是曉慧在讀語文課本。她讀完課本里的課文,就背英語單詞。聽到她在讀書,我很慚愧。

  下課了,老師佈置完作業後,曉慧就跑過來跟我比賽寫作業,看誰寫的快、寫得好。每次曉慧都把作業在學校裡完成。她是多麼珍惜時間!

  晚上,我吃完晚飯,想休息一下,打一下電腦,噼裡啪啦,我使勁按著鍵盤,玩個不停。“鈴鈴”我被電話的鈴響聲嚇著了。我跑過去接電話,“喂,曉慧,有什麼事?”“我想去你家還書,在向你借幾本作文書。”曉慧不好意思地說,我說:“好啊,你過來吧!

  ”我提心吊膽地放下電話,轉身時,媽媽正站在我的面前,媽媽語重心長說:“你要向曉慧學習,她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學習上,你要向她一樣,不能老是把心思放在玩電腦上。”“哦。”我低著頭說。我跑進房間,把電腦關了。等待曉慧的到來。

  曉慧到了我家,就在我的“小圖書館”那裡博覽群書。媽媽,說:“你要向曉慧學習,要珍惜時間,你知道‘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句名言就是要讓你好好地珍惜時間!”

  媽媽教導我的話,讓我永生難忘;曉慧的行為讓我明白了:‘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句話的意思。

  3:

  你要問我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人是誰?我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你是我的好友——王柏。他有一頭烏黑的短髮,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下長著高鼻樑,說起話來很幽默。

  那是七年級的時候,我和是同班同學。有一天,我早早地去學校,來到教室看見小柏在那裡。我腳步輕輕地來到他身旁,他正在做老師昨天講的思考題,老師只給我們講了從那一步做起就可以做完。可是題目怎麼複雜,我昨天想了一夜也做不出來,就乾脆沒有做了。過了一會兒,小柏知道我來了,我一個人似乎很無聊,想找小柏陪我玩一會兒。我走到他的座位上,拉著他的手,讓他陪我玩一會兒,可是他怎麼也不肯,我只好陪他一起做這道題。一心想玩的我沒心思動腦筋,只好拿課外書來看。到了上課的時候,老師問同學們做了思考題了嗎?大家都東張西望,沒有做。突然,小柏舉起了手,她回答了這道題。這時,我臉通紅,頭也不敢抬。下課了,我迫不及待地去問小柏:“你是怎麼計算出來的”。他笑了笑。沒說什麼,只說:“做一道題一定要認真地做,照老師的分析去做,一定能完成”。我看,確實很簡單。

  小柏給我做了一次榜樣,從此以後,我就更發奮學習,希望能取得好成績。

  4: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

  在這大千世界裡,有許多意志力堅強並且勤奮學習的人,值得我們欽佩與學習。然而令我和你對她不得折服的人,是一位聾啞人,她走過八十八回黑暗無聲的春夏秋冬,度過了八十八圈的生命的年輪,最終使她走到了成功的終點。她就是海倫·凱勒。

  海倫出生時,聰明活潑,善解人意。贏得了街坊鄰居的讚美,可是好景不長,在她一歲半時,突然發了一次高燒後。小海倫雙目失明,雙耳失聰,聽不到世界上奇妙的聲音,爸爸媽媽呼喚自己的聲音;看不見爸爸媽媽的容貌;說不出自己的痛苦,也不能喊一聲爸爸,媽媽。小海倫變得暴躁與任性。人們眼中的好孩子轉眼間變成可憐的孩子,家人儘可能的包容小海倫,只到她六歲。一個人的出現點燃了小海倫的希望蠟燭,釋放出迷人的火花,她就海倫心理上的導師莎莉文老師,她用愛心與責任心,感化了這匹“野馬”。讓小海倫對身邊的事物感興趣。她把小海倫領倒外面感受事物的奇妙,因為小海倫是盲童只能通過手來給予知識,因此老師叫得格外辛苦,但她並沒有放棄小海倫。她在沙莉文老師和周圍環境的薰陶下,開始如飢似渴的學習,以致小小的手指都摸出了血,莎莉文老師心疼地用布把她的手指一一包紮起來,就這樣小海倫學會了用手指“說話”。

  人們不敢相信,一個又聾又啞人得人居然獲得了巨大的成就,什麼力量支援了她?海倫說了這樣的一句話:我們用行動的意志,依我們行動次數的頻繁和堅定的程度而增強,而努力則依意志的使用而增強。這樣便真能產生信仰。我可以看海倫背後付出的艱辛換來了1900年考上哈佛德克利學院。

  確實,我們太幸運了,我們沒有不幸福的家庭,沒有戰爭的國家,沒有像海倫那樣不健全的身體。我們有照顧我們的爸媽,有關心我們的家長,有良好的學習環境。難道我們不應該抓住每一分每一秒來學習,我們應該學習海倫的不埋怨,不放棄,珍惜學習環境,我們應該砍斷成功道路上的荊棘,如果你不砍斷它,反而被它吞嗜,如果你一路劈砍荊棘,那你就可以抵達成功的終點,體現人生旅途上真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