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卷的高考作文範文

  萬事開頭難,正因為難,它才值得我們去為之琢磨。簡潔地引述材料,準確地提出觀點,用題記點睛,用名言開門見山,這也是寫出高考語文滿分作文的方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是全國卷高考作文的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全國卷高考作文範文一:蓮文化的魅力

  喜歡荷,喜歡她的淡淡清香,喜歡它的淡淡粉紅,喜歡她的亭亭玉立,喜歡它的濯清蓮而不妖,喜歡它的柔情似水……

  眼裡,除了憐愛還是憐愛。就像雨巷裡的那位帶著丁香般幽怨的少女,在夢裡,揮也不去散也不去。除了她的身影還是它的身影,除了她的俏麗還是她的俏麗。牡丹?玫瑰?百合?菊花?面對這些後宮佳麗,我卻像一位挑剔的美食家,一位追求完美的藝術家,總覺得它們少了點什麼,不能給我完全喜悅的感覺。也許這正是偏愛蓮的原因吧!

  情人眼裡出西施。蓮,讓我覺得它就是花中之王,無人可比。朋友說我過於喜愛它,忽略了其它花的美麗,也許是吧!暮春三月,白花爭努,牡丹芍藥,妍麗嫵媚,使人為只震驚;夏季炎炎,紫羅蘭、玉蘭散發淡淡幽香,祛除夏意,讓人心曠神怡;秋高氣爽,菊獨傲枝頭,正直傲潔油然而生;隆隆寒冬,梅獨自爭妍,不畏嚴寒,吐放清香,讚美之詞不可勝數。但是,我仍固執地認為蓮才是完美。

  對蓮的喜愛,使我成為百花不公正的裁判。在生活中,對事物的是非曲直,我們仍是不公正的裁判嗎?

  夜深了,我靜靜地躺在床上,被這個問題煩擾著。回憶的匣子被偷偷地開啟,往事如水流過,重現眼前。

  因對個別的崇拜,我成為他的守護者,旁人稍有異議,便拳腳相加,小夥伴們對之敬畏,便緘口不語,使我內心稍稍喜悅;因和親密夥伴要好,便不理事情對錯,不分青紅皁白,硬著臉皮要站在朋友一邊;因對個人稍有偏見,一出現可疑之處,聚焦點便投向他;因為自己的喜好盲目順從,人云亦云,都不知道在幹些什麼。

  猛然發現,曾經,自己是如此沒有主見。成了失根的蘭花,追逐的浮萍,飛舞的秋蓮因風四散的蒲公英,我又當了生活不公正的裁判。

  世界甚大,要認清每一事物,更應拋開我的個人感情,透過現象看本質,讓我們的生活更有主見,更能感覺自己的存在。就像一棵巨鬆,紮根在山崖之間,不隨山水、颶風而改變自己的位置;就像一棵獨自開在山谷裡的野百合,不管有沒有人路過,仍開得那麼鮮豔那麼快樂。

  愛蓮,卻不溺愛蓮。愛生活,應該是個公正的裁判。

  全國卷高考作文範文二:在追求中認清自我價值

  傲然挺立於飛沙走石的沙漠之中的胡楊,創造了“三百年不死,三百年不倒,三百年不朽”的奇蹟,它們追求的是與沙漠抗爭的堅強與不屈,卻從不向往微風吹拂、細雨飄落的江南水鄉。在不屈信念的追求中,它們保持了最真的自我,認清了自我價值的真正所在。

  人生亦如此。人應該有所追求,但不是盲目地追求。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認清自我,才能更好地實現人生的價值。

  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人生中能保持最真實的追求。他沒有在爾虞我詐的官場中同流合汙,而是發出了“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的感慨;他沒有在汙濁的官場中“隨其流而揚其波,哺其糟而啜其醴”,寧願投身汨羅,也不願汙其追求。他在人生的追求中,從不忘自我的真正價值,在現實的考驗面前,他留給我們的是流芳百世的美名。

  人生的追求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就像婀娜多姿的楊柳嚮往多姿多彩的春天,鳥兒嚮往藍天白雲一樣,應永遠記住自己最真實的身份,認清自我價值,而不可以超越這個極限,去做不自量力的事。

  浪漫主義大詩人李白,留給我們無窮的財富和智慧。他沒有因為仕途失意而忘卻自我的價值。他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灑脫與豪放,是他內心品質的真正寫照。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安靜與閒適淡遠,帶給我們無窮的享受。他們在自己的追求中,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人生價值,並沒有在失意中迷失自我。

  找到適合自己的價值取向,才能更好地體味人生的情趣,而不應該盲目地追求,不應該忘卻自己的真實身份。

  我們在蘇軾的“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豪情當中感受雄渾壯志。在追求中認清自我價值是一種智慧,一種人生的選擇。

  人們都說,人生的追求不應該是一樣的,要不然,每個人都會失去自我,失去人生本應有的豐富多彩。

  人生的漫漫征程需要我們用奮鬥去闖蕩,在人生的追求當中,清醒地認識自我的價值,才能在人生旅途創造生命的輝煌!

  全國卷高考作文範文三:溫暖人間

  在茫茫的人海間,與我們認識的人很少。但無論熟悉還是陌生,總會有“幫助”溫暖我們的心。對親人的幫助是相濡以沫的支援與關愛;對朋友的幫助是心有靈犀的默契和配合;對路人的幫助是細緻入微的關懷和一個攙扶。

  幫助無處不在,它浸透在我們周圍的空氣中,變成呼吸的氧氣,支援著我們的生命。

  文壇巨匠巴金曾說過:“我的生活目標,無一不是在幫住別人,使每一個人都得著春天,每顆心都得著光明,每個人的生活都得著幸福,每個人的發展都得著自由。”這個用《家》《春》《秋》等著作來慰籍苦難中又向著和平的人們的人唯一的生活目標是幫助別人,不管是用充滿愛意的文字,還是用實際的愛心行動,確實給在寒夜中的前行的人帶來溫暖和光明。

  一生都為幫助別人的人會得到人們的尊重和熱愛,就像巴金留給人們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將被人們永遠銘記在心中。而“幫助”也成為人們前進的燈塔,為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帶去溫暖並讓溫暖這顆火種撒滿人間,點燃這個社會的每個角落。

  幫助同時是互助,只有相互才會更加長久。就像患白血病的女孩也會把錢捐給輟學的兒童後所說的那樣:“別人幫助了我,我也要將這份溫暖傳遞給他人。向每一個處於危難之中的人伸出援手,這個世界才會成為愛的海洋。

  不知道叢飛在地下是否仍在不斷的幫助別人,但我知道,他是懷著失望和無奈死去的。受到幫助的人絲毫沒有感謝之心,反而用所謂的“怕叢飛丟面子”而拒絕去探望重病中的叢飛。人心冷漠至此實在是社會的悲哀。當他們拿到那一筆筆捐款,他們的心難道沒有一絲顫動,他們的靈魂難道沒有受到一次次強有力的撞擊,讓自己被麻醉的神經變的清醒從而學會感恩嗎?

  但願這種讓“壯士扼腕”的事情不要再發生,我們永遠也不願看到叢飛眼角那滴英雄淚。

  林清玄曾說過:“雪,冷而清明,純淨優美,在某一個層次上,像極了我們的心。”而“幫助”是我們的心靈最單純最明亮的底色。是幫助,為飢寒交迫的人們送去冬日裡的溫暖陽光;是幫助,讓瀕臨絕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是幫助,讓在黑暗襲時孤苦無依的人有耐心期待天光。

  讓我們盡情吞吐這種生命的氧分,即使風沙侵襲,我們的人間依然溫暖如春。

全國卷高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