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話題作文實踐

  實踐出真知就是通過實踐瞭解了真正重要的知識,那是我們看再多書也學不到的知識。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篇1

  從書本上學到的知識畢竟比較膚淺,要想透徹地認識一種事物和明白一個道理,還必須親自去做,親身去體驗,所謂“聽過不如見過,見過不如做過,做過不如做過多”我就有過這樣的經歷。

  記得暑假裡的一天,天氣晴朗陽光明媚。我做在沙發上津津有味的看電視,這時候,媽媽從外面回來了,手裡拿著包餃子的材料,便來到廚房,忙碌起來,經過一番料理後,媽媽就在桌前靈活的包餃子:把適量的肉餡放在餃皮上,用水在邊上沾一圈,再對摺,疊個花邊,三下五除二就包成了一個漂亮的餃子,這時爸爸也從外邊回來了,連忙被媽媽叫過去當苦工,我看爸爸笨手笨腳的,不禁捧腹大笑,包餃子這麼容易的事,爸爸竟然不會,真夠笨的!我想,包餃子這麼的容易,我也來顯顯神手,於是,我揮揮衣袖,洗了洗手,坐到桌前,胸有成竹地拿起一塊餃子皮,用收在餃皮邊上沾了一圈水,再往中間放了一大堆肉餡,再用手一捏,捏了個漂亮的花邊,可是由於放餡太多,餡露了出來,我補完這邊那邊又露出來了,我又補那邊,哎,一個大肚將軍映入眼簾。爸爸媽媽哈哈大笑,我就像一個洩了氣的皮球。

  這時,媽媽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包餃子最關鍵的是放餡,放的餡過多,餃子皮就會包不過來,餡就會露出來;放的餡過少,餃子就會小小扁扁的,不太美觀。”還邊說邊示範。聽了媽媽的話,我頓時恍然大悟,我又再次試試,這一次,我照著媽媽的話去做,拿來一塊餃子皮在邊邊上沾了一圈水,再在中間放上了適量的肉餡,再把餃皮對摺,小心翼翼捏了個漂亮的花邊。一個精緻的餃子映入眼簾,我照著這樣的方法包,一個比一個包得更漂亮,不一會兒,大功告成了,望著自己的勞動果實,我心裡比吃了蜜還甜情不自禁地大聲喊起來:“我會包餃子了,我成功了!”

  是啊,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只要我們不斷地去嘗試實踐,就能透徹地認識一個事物和明白一個道理,正所謂實踐出真知!

  篇2

  今天,當我還在床上美美地熟睡時,媽媽把我從睡夢中叫醒,說是今天要帶我去鄉下采菱。我一聽到這個喜訊可著實樂壞了,一骨碌從床上爬起,以最快的速度穿好衣服,三下五除二地吃完了早飯,和爸爸媽媽一起坐車直奔鄉下。就這樣,採菱生涯就這樣悄然無聲地拉開了帷幕,而我今天的生活也隨著採菱變得更加充實,更加富有樂趣。

  來到河邊,我一眼望去,大片大片的菱葉,把水塘擠得滿滿的。菱葉又大又寬又綠,就像許多小綠傘,而紅彤彤的菱,就躲在這幾把小綠傘中,若隱若現。彷彿是個害羞的小姑娘,可愛至極。

  看著一隻只可愛的菱,老爸已經等不及了。你瞧,他已經把一隻小船放入水中開始採摘了。他坐在船上,兩隻手像船槳一樣划著,木盆所劃過的地方,便留下了一條水路。隨後,媽媽也坐在菱桶裡採起來。我東張西望,只見他們倆人採得真可謂是“不亦樂乎”,忙得不可開交。沒多久,我就開始抗議了,我難道在這兒只是看爸爸媽媽採菱的嗎?不,我也要採!我要通過自己的雙手勞動。所以,我也加入了採菱的隊伍,忙活了起來。

  我跳上船,興致勃勃地採起來。但不一會兒,我就發現我不怎麼懂得技巧。我便開始注意觀察大人們採菱時的細微動作。“功夫不負有心人”我通過媽媽採菱時發現:要採菱的話,就一定得把菱盤先翻過來。我這才看見原來在菱盤下面有一個個大小不等的菱角,把成熟的菱角摘下來即可。是呀,聽起來似乎毫不費吹灰之力似的,但做起來卻是相當辛苦的。因為我還發現:採菱不僅要用手把菱盤翻過來挑成熟的菱,還要弓著背。哎,你說這能不稱得上是“辛苦”嗎?當然有時候一定有一些“小”意外,就是我不小心把菱連根扯斷……時間一點一滴地過去了,不知不覺,已近中午了。啊!腰痠死了!我挺起背,坐在船上,把一隻紅菱去皮,放進嘴裡。哇!咬起來脆生生的,吃起來甜津津的,果然是剛摘下來的菱,新鮮得不得了!

  不一會兒,我們採菱都採好了,菱可真多,足足有兩大筐呢!更令人欣喜得是:吸在泥土和菱葉上的螺螄也堆了小半桶!分給左鄰右舍一些,我們還剩很多,中午我們開開心心地吃起了菱飯,可真是味道鮮美可口啊!更重要的是,這裡面有我自己靠雙手勞動的成果啊!因此,我吃了滿滿一大碗耶!

  這次採菱生涯,不僅讓我大飽口福,還讓我學到了一些平時在書本上學不到的生活常識,鍛鍊了自己的動手能力,親自品嚐了自己的勞動成果。並且,正是通過這次的採菱生涯,讓我體會到了自己平時所吃食品的來之不易,使我學會珍惜糧食。這也正應驗了一句詩“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從這次採菱中所學到的東西真是太多了,可謂是“實踐出真知”啊!我也相信:只有通過實踐,才能領略到這些耐人尋味的道理吧。如果有機會,我一定再來採菱!

  篇3

  “實踐出真知”,顧名思義,就是通過實踐瞭解了真正重要的知識。那天,我認真做了個實驗,可讓我收穫不少!

  星期六,我偶然在一本書中看到:請問你能用什麼方法,將一個塑料杯懸在空中十秒?“這還不簡單?直接用手舉一下就得了唄!”我沾沾自喜著。正當我洋洋得意之時,出其不意地看見下面有一段小字:注意不能用人體上任何器官直接觸控。“啊?那我剛剛不白動腦筋了嗎?”我託著腮幫子,左思右想,“我也真是的,不是說‘實踐出真知’嗎,我還不如做一番實驗呢!”

  我連忙拿來一切用具,真是五花八門、應有盡有呀:手套、吸鐵石、火鉗、塑料杯……考慮周到後,正所謂是“萬事具備,只欠東風”,實驗立刻拉開了序幕。第一方案,說簡單也不簡單,說難也不難,就是“吸杯法”。你難道以為我會“吸功大法”?當然不是了,我呀,是把吸鐵石放進杯子裡,再用手套拿起杯子,放在掌中的吸鐵石上。“滴答、滴答……”十秒鐘一轉眼就過了。“哎呀,雖說這一方案還行,就是複雜了點,不過,我小腦還是挺發達的,居然能想出這個方法。”第二個方案,我就不賣關子了,就是展現我矯健身姿的“鉗杯法”。我拿著火鉗,哆哆嗦嗦地向杯子伸去。“這……這怎麼對不準呀,該死的火鉗又這麼重,酸死我了!”我不禁埋怨道。“不行不行,累啊,看來這真是我第一個失敗品呀,還想展現身姿呢,算了,不要氣餒,實施第三方案——‘手拿法’。”看到這兒,你肯定會問:“怎麼用手去拿呢?”簡單得不能再簡單了,就是戴手套嘍!我輕而易舉的就完成了,我個人認為,這是佳選了。

  可能你還有很多方法,但漸漸的,我明白了這個實驗的用意:只要你認真仔細地對待每件事,並付出自己的汗水,成功就近在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