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書筆記精選

  篇一: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它是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我被故事裡的情節深深所吸引,看得愛不釋手。

  《三國演義》第十回寫的是:董卓之亂是講董卓入京前後的故事,從何進與十常侍對戰到少帝逃出京城,結果被董卓救駕。董卓入京後收買了猛將呂布,又廢少帝,立獻帝,大權獨攬,實施暴政,逼得群雄聯軍伐董卓,雖然後來聯軍失敗了,但是董卓最後也被呂布所殺。

  我覺得他們互相殘殺,最終會兩敗俱傷,傷亡慘重。

  初中作文三國演義讀後感四

  三國演義裡,我最喜歡的是劉備三顧茅廬。

  講的是:自從徐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後,第二天劉備就去找諸葛亮了。第一次,書童說:“先生不在家。”劉備問:“你家先生什麼時候回來?”“不知道。”書童說。劉備只好回去。

  轉眼到了冬天,劉備又去拜訪諸葛亮,書童說先生今天在家,劉備欣喜若狂,可進去一看,傻眼了,原來裡面不是諸葛亮,而是諸葛亮的弟弟——諸葛瑾。劉備“痛哭流涕”留了一封信就走了。

  過了新年後,劉備又去拜訪諸葛亮,書童說先生今天在家,劉備高興的就要瘋了,書童又說:“先生在睡覺,請你們輕點。”劉備讓張飛關羽在外邊等著自己悄悄地在床邊等著,不願叫醒他。張飛還說要點房子叫醒他被劉備給叫住了。後來諸葛亮幫助劉備成了一番大事業

  讀完這一篇後,:我感受到了劉備的仁慈,去了三次請人家,最後一次他在睡覺,劉備竟站在床邊等!我真佩服劉備。

  篇二:

  書,是人類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讀書的人非常膚淺,看東西只侷限在表面;而讀書的人知識必定會很淵博,待人處事總會體現出良好的素質。遨遊在書海是多麼幸福呀!放眼望去,在我讀過的書中,就屬《三國》最精彩。

  三國有三絕,“奸絕”曹操、“智絕”孔明、“義絕”關羽,就拿孔明說吧!諸葛亮6歲時喪失父親,14歲時帶領弟弟、姐姐逃往揚州避難,不巧,路途中遇到了攻伐徐州的青州軍,他親眼目睹了,那些逃難的人做了青州軍的刀下鬼,那時他就決定了長大後一定要致太平,可致太平多難啊!他常常一個人坐在窗邊,靜靜地沉思著什麼。長大後,他進入了襄陽學舍,孟公威,崔州平等人士都成為了他的夥伴,諸葛亮也在這裡交到了他一生最知心的朋友——徐庶。後來,與荊州牧連襟,鼎鼎大名的黃承彥,也就是他後來的岳丈,邀請眾襄陽學士來府邸解謎題,這其中就包括孔明。孔明根據太一居北,天帝之所,北辰之星,眾星拱衛的星象圖解開了沙盤。此時,另一沙盤的龐統也完成了黃公的問題。管事將他們領到黃公屋裡,黃公將禮分成兩份,一為古琴,二是古劍。最終,孔明毫不猶豫地去抱了琴匣。回到草廬,徐庶問他為何選古琴而非古劍時,他答:吾從曾點耳。徐庶恍然大悟:諸葛亮之心豈能以尋常斷之,他欲致太平。太平者,禮樂已至,民生之樂,無有徵伐,逍遙乎安適而無為,可遨可遊可歌可頌,這正是孔子之志。

  我總是疑惑,為何諸葛亮要輔佐劉備?讀完之後仔細回想,在徐元直***徐庶***說的話中找到了答案:孔明要擇主於幽微,造時勢,行人謀,匡扶漢室。我不太喜歡劉備,縱然他有寬厚仁愛的性格,他非常優柔寡斷,沒有曹操勇猛,是一個只說不做的人。關雲長是個重情義的人,執掌劉備半壁江山,但太驕傲自負,後封他為前將軍,他卻很不稀罕與年事已高的黃蓋同為前後將軍,還揚言說:“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他的驕傲自滿引起了劉備的反感,導致自己一意孤行的出兵北伐,徹底惹火了劉玄德,對這件事充耳未聞,不聞不問,不派兵支援,使關羽被敵軍殲滅。而後,又虛情假意地打著為雲長報仇的旗號,攻打魏國。熱鬧的三國,司馬懿卻是個沉默的存在,裝弱、裝傻、裝病、裝癱,甚至還用裝死來麻痺敵人、對手、上司、兄弟、朋友,乃至家人。我想他的一生都在忍,他的宗旨就是小不忍則亂大謀,一個字:忍。所以,最後這天下才屬於他。

  三國中有許多英雄豪傑孔明、趙雲、荀彧、關羽、張遼、魯肅……他們都為主公死心塌地,不管結果如何。他們為歷史添上了如此精彩的一筆,供後人欣賞,實在是佩服。5

  我想,每本書都有自身的價值,都很值得我們去閱讀,相信在它們的幫助下,我們會增長更多見識,能使我們的靈魂日益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