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尊重為話題的作文

  尊重他人,會讓他們感到世間真情的存在,在尊重他人的同時又獲得了他人的尊重,也使我們自己獲得了動力。因為,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歡迎參閱。

  1

  今天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教育孩子最懂事的美德故事》,我剛讀了兩篇,其中一篇讓我感動不已。

  這篇故事名叫《扇枕溫席》講的是:有一名叫黃香的孩子,九歲喪母,一直與體弱的父親相依為命。他知道父親養育自己很艱辛,所以十分孝順。

  夏天的夜晚非常悶熱,人們難以入睡,便在外面乘涼。夜已經深了,黃香的父親發現小黃香不見了,便來到屋裡找。原來,小黃香正拿著一把扇子站在床邊,不停地對著床扇風呢。父親很納悶兒,便問清楚了事情的原因,黃香地回答讓父親很驚訝,他說:“父親,我用扇子扇一扇,蚊子就會飛走,不再叮咬您了,而且這麼一扇,枕蓆也清涼多了,您睡覺時就不會感覺熱了。”父親聽了這番話,又看著額頭滿是汗珠的兒子,不禁流下了眼淚。

  夏天過去,轉眼又到了冬天,天氣越來越冷,室內溫度也變的非常低。夜深了,勤奮的小黃香還在燈下讀書。父親走了過來,催促他趕快睡覺,小黃香放下書後,沒有回自己的床上睡覺,而是來到父親的床上,鑽進被窩,躺了下來。父親好奇的問到:“你為什麼不回自己的床上睡?”黃香說:“天氣太冷了,被子非常涼,我怕您睡在冰冷的床上會生病,所以先幫您暖暖床。”父親聽了,感動不已,只誇黃香懂事。

  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一定要以黃香為榜樣,做一個孝敬父母、關愛老人的好孩子。

  2

  “贍養老人,尊老愛幼”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因此,我們要尊敬長輩、孝順父母。

  我們不應浪費父母辛勤掙來的勞動錢,浪費錢,就等於浪費父母的勞動成果,就是對勞動錢、對父母的不尊重。因此,我們不應像下列故事中的小美一樣。

  小美是一個 愛美的小女孩,整天不誤學習正業,只知道照鏡子,描眉畫眼。還整天和家裡伸手要錢,買一些用不著的小化妝品,小鏡子、小木梳、頭花兒、手鍊……各種各樣,琳琅滿目。

  我們不但不應浪費父母的勞動錢,還不應做家裡的“小皇帝”。

  現在很多家庭的孩子數量不多,孩子就是家裡的“小皇帝”,父母、長輩當著“老奴隸” 。例如:在遊樂園裡,我看見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有媽媽抱著,奶奶哄著,爺爺拿著棒棒糖逗著,前面還有爸爸講笑話,真是眾星捧樂啊!可小孩兒,眼睛閉得緊緊的,號啕大哭不停。奶奶邊勸邊拿著手絹給擦眼淚,爺爺一個接一個地講著笑話逗他樂,可還是哭不停。

  此外,我們還應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倒一杯熱乎乎的水,拿一雙暖和的拖鞋,端一碗熱騰騰的面,洗一次腳,捶一次背……

  不浪費父母的勞動錢,不做家裡的“小皇帝”,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這就是孝敬父母,對父母負責。孝敬父母,從我做起!

  3

  尊重他人,不僅是一種美德,也是我們為人處事的一種方法。尊重他人就意味著尊重自己。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這個大家庭中,我們的生活工作都與社會相關。我們有被別人尊重的權力,同時我們也有尊重別人的義務。如果我們不尊重別人,又怎麼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呢?

  曾經在央視看過一個娛樂性的節目,在節目當中,主持人問一名參加節目的選手是在挫折中失敗還是在安逸中成功,這兩者他選擇哪一個。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者。但當主持人把題目改成是擺在他面前的兩個客觀事實時,他選擇了後者。他解釋了原因:作為一種精神,我應選擇前者,但人是有惰性的,如果是客觀事實,我將選擇後者。

  同樣,你會選擇為了獲得別人的尊重而去奮鬥嗎?答案是不確定的。因為擺在我們每個人面前的事實是不盡相同的。但我們應給明白,我們每個人都應獲得別人的尊重,而獲得別人尊重的前提是自尊、自重。如果一個人連對自己都失去了信心,還怎麼去贏得別人的尊重呢?

  上帝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所以我們對每一個人都應該平等地對待,即使有的人也許很無知。

  有這樣一個故事,在一所小學裡,老師讓孩子們在課堂上說出自己的理想,並說出各自的原因。許多孩子都爭先恐後地說自己希望當一個科學家,文學家……而輪到其中的一個小男孩時,他說:“我想做一隻小蜜蜂。”其他孩子都笑了,但那位老師卻示意讓孩子繼續講下去。“因為我可以採好多好多的蜜給奶奶吃。”老師的眼睛溼潤了,教室裡爆發出了雷鳴般的掌聲。不僅因為孩子,也為了那位尊重孩子的老師。

  那位老師並沒有打斷孩子的話,而是讓他繼續講下去,他給了孩子以尊重,同時又獲得了孩子們的尊重。

  尊重他人,會讓他們感到世間真情的存在,在尊重他人的同時又獲得了他人的尊重,也使我們自己獲得了動力。因為,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4

  尊重,從字義上來解釋,就是重視和敬重。尊重是相互的,是雙向的,尊重別人也就是尊重自己。《詩經》中有句話叫“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說明感恩圖報、禮尚往來歷來是中國人互相交往的傳統習慣規則,從美國作家歐·亨利的小說《麥琪的禮物》中,也可以讀到類似“投桃報李”的悲情故事。在人類社會的人際交往中,你付出一分便會有一分的回報,你的行為中如果表現出對人的充分尊重,別人就會記在心裡,總有一天就要回報你。

  要學會尊重別人。從小就聽說過 “孔融讓梨”的美談,四歲的孔融,那麼小的年紀就知道要讓梨,很顯然它的長輩一定對他進行過對人要真誠相待的教育。尊重別人不是僅僅掛在口頭上,應該是發自真心的尊重,實實在在的尊重。要善於看到別人的長處,寬容別人的缺點和不足。說話時,不妨給別人一抹真誠的微笑;別人發表意見甚至對你發出逆耳之詞時,你必須能坐得住耐心地傾聽;別人做出一點成績時,你要為別人獲得的成功而真誠的鼓掌、由衷的喝彩。對他人要真誠相待,使別人能從與你天長日久的交往中,看透你心中的暖意。別人即算當時並沒有說出對你的佩服、敬重和感激,但在心裡會悄悄地記住你的真誠,終有一天或許就會化作對你的回報。反之,不善於尊重人,不善於理解人,把別人為你所做的一切都看作理所應當的事情。以自我為中心,為一點小事就劍拔弩張,時間久了,別人就會對你敬而遠之,你遇到困難的時候別人也不會幫助你。常識表明,不懂得尊重別人,就不可能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尊重從來是相互的。尊重別人也就是尊重自己,你尊重了別人,別人才會同樣尊重你,甚至用同樣的尊重來回報你。相傳古代三國時期在劉備三顧茅廬之前,吳國的孫權就先已經派張昭聘請諸葛亮到吳國來做官當大臣,卻因其誠意不足被諸葛亮謝絕。後來蜀國的劉備冒著連天風雪,三顧茅廬,與諸葛亮同床共寢,情同手足。凡有牽扯戰勢之事,都要向其真誠求教,然後方作出決策。諸葛亮感覺自己受到了劉備真正的尊重,就有了後來的六出七擒平天下之舉,劉備一片誠意引進人才的故事傳為千古美談,這就是一個因為真誠的尊重別人得到回報的事例。

  人與人之間,應該學會互相尊重。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懷尊重、仁愛和感恩之心。如果能多讀一些經典的書籍,會使自己的精神得到昇華和淨化,使自己狹隘鬱悶的心變得開闊和愉悅。如果全社會的人都能互相尊重和寬容,遇事都能設身處地的多為別人著想,都以為社會為他人的奉獻為榮,社會矛盾和人類之間不必要的精神摩擦至少會減少一半;學生會更尊重老師,孩子會更敬重父母,晚輩會更體貼長輩,在和諧的社會中生活將是多麼令人羨慕的場景。在人類的交往中,尊重有著神奇的魅力。尊重就像溫暖的春風,把大地化成一片碧綠;尊重就像轟鳴的春雷,消除人們心中的疑慮;尊重就像綿綿的春雨,滋潤人們的心田;尊重就像是一根繩,一頭是你,另一頭是我,你拉著繩頭,我拉著繩尾,互相之間坦誠相待,尊重有加,真誠信任的暖流就會順著這根繩子在你我的心中流淌,牽繩的你我彼此互相鼓勵,攜手並進,抗擊風雨,追逐彩虹,共同寫出絢麗奪目的人生篇章。

  人與動物之間,也需要學會尊重。如果,人們都能理解尊重的意義,對同樣是生命的動物也多一份尊重,把對動物的肆意虐殺變成敬重和關愛,那遠方的鳥兒都會慕名而來到你身邊做客,動物會幫助人類做很多人類做不到的事情。

  人與自然之間,學會尊重至關重要。人與自然積怨已深,關係向來不和諧。人類忽視自然規律,不停向自然索求,胡亂排放,毫不節制自己的生產,生活、行為與慾望,大自然被摧殘折磨的滿目瘡痍,苦不堪言。如果,人類能從遭大自然報復的沉痛教訓中重新反思,對大自然常懷一份敬重,那陽光歡笑能發電,春風唱歌能化雨,乾旱年頭水相助,風暴驟來山挺胸,人類的眼前又會重現久違了的青山碧水鳥鳴魚躍的場景。

  懂得尊重與不懂得尊重,只是一念之差,結果卻大相徑庭。生命短暫,人類來到這個世界上只是匆匆的過客。珍惜時光,珍惜生命,其實很容易,只需要你對這個世界,對世界上的一切物種,對你生活的大自然,懷有一顆真誠的敬畏之心,少一份貪婪,多一份愛意,大自然立馬就會“投桃報李”,把前所未有的尊重,無限的美好,頻頻回報給人類。應該相信大自然一定會敞開胸懷,不計前嫌,與人類重歸於好,握手言歡,共同成為地球的座上賓。

  期盼著,因尊重而和諧的歡歌,在地球的每個角落唱響,經久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