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名人讀書故事

  教我們如何去面對生活,追求卓越的品質;教我們怎樣超越自我,實現夢想。它就像一顆指路明星,帶領我們走向成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1920年,在北京大學任教的劉半農獲得了公費赴英留學的資格。在出國前,他在文壇的名聲已甚隆,多家報刊紛紛向他約稿,因此他就想選擇文學專業,至少也要兼學文學。但到了英國倫敦,在接觸到所報的語言學專業之後,劉半農發現如果自己兼學文學,勢必會影響到本專業的學習,因此他索性舍下了文學,把全部精力投放到了語言學上。

  在學習一段時間之後,劉半農發現西方語言學門類眾多,完全學好至少要七八年。於是就退後了一步,專攻語音學。定下這個目標不久,他又發現語音學也是有好多分支,在結合國內的情況後,他瞄準了實驗語音學。

  學成回國,劉半農憑藉自己多年所學的知識,迅速成長為國內首屈一指的語言學家,撰寫的《漢語字聲實驗錄》榮獲了“康士坦丁語言學專獎”,這是我國第一部獲此國際大獎的語言學著作。

  成功需要專注,更需要“後退”。正如劉半農自己所說:“把自己看得小些,在小事上做‘水磨功夫’。”

  篇二

  弗蘭克斯是海地人,熱愛足球,熱愛生活,從小就在街邊、馬路上踢球。儘管每天他都要靠搬運沉重的貨物來養活一家人,但一有時間,不管多累多晚,哪怕是一個人,他也要對著牆壁踢球。雖然沒有球鞋,足球也是從垃圾堆裡撿來的,但他一直在堅持,這是他的愛好,也是他所有的娛樂。

  災難降臨的時候,他還在工廠,突如其來的地震瞬間摧毀了倉庫,水泥牆壁倒下來,砸在了他的腿上。等弗蘭克斯醒來的時候,已是災後的第6天,他頑強地挺了過來,但是,卻失去了一條腿。

  看著空落落的褲管,弗蘭克斯撕心裂肺般大哭。他痛不欲生,23歲的青春,該怎麼面對未來?而且,他再也不能踢足球了,世界在這一刻黯然失色,夢想與快樂支離破碎,他陷入絕望之中。

  回到用帳篷搭建的家中,弗蘭克斯無精打采。活著,對他來說,也許是一件痛苦的事,他無力去面對這殘酷的現實,成天都在睡覺,用昏睡來逃避清醒時的難過。幾個月來,他一直這樣迷茫,吃完救濟糧,就爬到床上。

  一個下午,弗蘭克斯拄著柺杖,前去領取食物。當他路過一個停車場時,突然飛過來一個足球,他毫不猶豫,下意識地用健全的腿將球踢了出去……

  一記完美的弧線,球飛到人群之中,在場的人對他的表現報以掌聲。那一瞬間,給了弗蘭克斯莫大的觸動,是啊,自己還有一條健全的腿,一樣可以踢足球,一樣可以去工作。振作起來的弗蘭克斯以嶄新的熱情重新投入到足球中。海地地震造成30萬人受傷,其中4000多人截肢,源源不斷的問題隨即產生:如何讓這些截肢者重獲新生?如何讓他們恢復鍛鍊身體的決心和勇氣?如何給他們設定安全而科學的鍛鍊專案?弗蘭克斯在政府的支援下,聯絡上一批同樣只有一條腿卻一直熱愛足球的人,一起組織了一個球隊。因為欣賞昆蟲狼蛛斷腿後仍能生存,他們便取名叫“狼蛛隊”。球隊共有15人,14人只有一條腿,守門員除外,但是,他卻只有一隻手。

  現實總是格外殘酷,在訓練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身體和心靈的創傷不是很快就能撫平的。在柺杖足球開展初期,心情苦悶的球員們甚至會拿柺杖作為攻擊對手的武器,但隨著比賽的增多,他們基本都能遵守場上紀律了。因為無法掌握平衡,他們經常一跑就摔倒,速度也格外慢,更不用說控制足球了,甚至時常因為對方的柺杖而被絆倒,一用頭頂球也會倒下……相比正常人踢球的練習,他們得多付出十倍百倍的汗水。

  儘管困難重重,但他們沒有放棄,一直堅持訓練。慢慢地,大家越來越靈活,控球技術也愈發熟練。他們學會了如何藉助柺杖左右搖擺身體,怎麼挑球和用一條腿盤球——球員只能用自己僅有的那條腿運球,柺杖運球算犯規,隊員們因此練就了一身比健全運動員更驚心動魄的運球技術。單腿快速奔跑對他們的平衡能力要求很高,為了能踢到球,他們的柺杖在每一次停下時幾乎都要插進草皮中,當再次奔跑時就很容易摔倒。不過,對從死亡線上走過的他們來說,戰勝困難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三個月後,當一名隊員成功將球踢進門框的時候,所有的人都開懷大笑,卻也同時放聲大哭。因為,他們的堅持,終於有了希望。

  為了更好地宣傳這種積極的心態,弗蘭克斯時常組織與其他同樣一條腿的球隊打友誼賽,希望通過比賽讓海地人找回生活的勇氣,為競技,為娛樂,更為那種絕不屈服的精神。球員們或拄著柺杖或安裝假肢,用幸運保留下來的一條好腿快速奔跑搶球、傳球、射門。他們似乎在告訴全世界,海地殘缺著,海地人卻堅持著,在這塊支離破碎的土地上,點燃了復甦的希望。

  2011年12月26日,世界足球盛典——2011足球奧斯卡活動拉開帷幕,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這裡。弗蘭克斯的球隊也出現在了賽場,成為2011足球運動中最感人的身影,震撼著所有人的心靈。陽光照耀下的綠茵場上,22名球員,24條腿驕傲挺立,除了守門員,所有的球員都架著雙柺。場上也只有42隻手,因為雙方守門員都只有一隻胳膊!

  因為每名球員殘疾的那條腿截肢的程度不盡相同,有的人截肢的部分在膝蓋以下,而有些人的截肢程度比較嚴重,只殘留了一小部分大腿。所以,為了公平起見,比賽規定一律不允許用殘疾的那條腿來觸球,也不允許柺杖碰球。就這樣,在上下半場各25分鐘的比賽中,球員們放棄了為生活方便而佩戴的假肢,拄著柺杖,快速奔跑搶球。進球后的狂喜、追趕時的堅毅,在那一刻,笑容綻放在每個人的臉上。當比賽結束,全體隊員相互依靠,舉起雙柺慶祝的瞬間,整個世界,為之動容。

  一個簡單的事實是:他們雖然失去了一條腿,卻沒有放棄奔跑,用另一條幸運的腿,挺拔而快樂地站立著。

  篇三

  他很小的時候,就把自己當大人看待。10歲時,他央求父親在學校的圖書館裡為他謀“份工”,不要報酬,只為有書可看。當時西雅圖景嶺學校圖書館的管理員見他聰明好學,答應讓他試試看。

  第一天上班,管理員見他身材單薄,怕累壞了他,只是簡略講了一下圖書分類的方法,並告訴他不用做太多的事,只要把被人放錯位的圖書放回到正確的位置就可以了。

  他好奇地問,是不是像當偵探一樣?管理員覺得他悟性很高,由著他的性子去做。

  他像一隻小鳥在迷宮一樣的圖書室裡飛來飛去,非常認真地尋找,不放過任何一本錯放的書。一盞茶的工夫,他就找出了3本放錯的書。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來到圖書館。趁門未開,他用筆寫下昨天整理過的圖書。門一開,他高興地步入迷宮,不遺餘力,兢兢業業地工作起來。

  幹了一個星期後,他發現自己對迷宮已瞭然於心,於是毛遂自薦對管理員說能否讓他擔任管理員一職。管理員覺得他的辦事能力的確非凡,絲毫不輸成年人,但苦於他太過年幼,遲遲沒有表態。

  兩個星期後,他邀請管理員到他家做客。吃晚飯時,他的母親對管理員說,他們一家要搬遷到附近的一個住宅區,孩子擔心隨之轉校後,沒有人整理好那些放錯的書。管理員說,讓孩子一心念書吧,圖書館的事就不用他幫忙了。

  沒過多久,他又出現在圖書館的門口。管理員看到他,以為他是回來看望自己,很是高興。可他卻說,是他懇求媽媽把他轉回來的,由於那邊的學校不讓學生管理圖書,所以他決定還是回來上學,同時管理這兒的圖書。雖然現在來圖書館的路程比原來要遠,但是爸爸同意用車接送他。他還說,如果爸爸沒時間接送,他就自個兒走路來,自個兒走回家。

  這位男孩就是美國首富——比爾·蓋茨。他不懈的決心和對人類的使命感讓他21年蟬聯美國首富。

  一點一滴不懈的努力,都是未來成功最好的鋪墊。沒有躺著就成功的林志玲,也沒有隨意讓人笑笑就可以成功的周星馳。周星馳用10年的決心和付出,從1982年出演,到1992年走紅,完成了票房神話。周迅同樣用了10年的決心和努力,從沒有規劃的無名之輩一躍成為一線明星。

  一個人只要有決心有毅力堅持到底,就沒有他做不成的事。決心把每件小事情做好,你會比別人得到更多成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