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彼知己的典故

  知彼知己的意思是指指對雙方情況都很瞭解。那你們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閱讀!

  知彼知己的解析

  [釋義] 既瞭解自己又熟悉對方***彼:他人;對方***。

  [語出] 《孫子·謀攻》:“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辨形] 己;不能寫作“已”。

  [近義] 瞭如指掌 明察秋毫 如數家珍 自知之明

  [反義] 心中無數 不得要領 不甚了了 一知半解 霧裡看花

  [用法] 含褒義。多用於軍事;也用於其他工作。常跟“百戰百勝”或“百戰不殆”連用。一般作謂語、賓語。

  [結構] 聯合式。

  [辨析] ~與“瞭如指掌”有別:~側重於形容瞭解雙方;“瞭如指掌”側重於形容瞭解一方。

  [例句] 在戰爭中;要~;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孫武是我國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他字長卿,齊國人。他的著作《孫子兵法》是中國最早、最傑出的兵書。吳王闔廬***一作闔閭,名光,公元前514年~前496年在位***在讀了孫武的兵書以後,對孫武的軍事才能很讚賞,便任孫武為將,帶領吳軍攻破了楚國。孫武積極主張改革圖強。他在《兵法》中提出了許多有關軍事方面的卓越的見解。如《計篇》說,軍事是國家的大事,他還指出戰爭的形勢千變萬化,強調在戰略戰術上應該“奇正相生”,靈活運用,指揮者應根據敵軍形勢的變化巧妙決策,以取得勝利。《謀攻篇》裡寫道:“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它的大意是說:熟悉自己又熟悉對方的情況,身經百戰卻不會失敗;不熟悉對方而只是熟悉自己的情況,勝負的可能性各佔一半;既不熟悉對方,又不熟悉自己的情況,每打一仗都必然要失敗。由於上述思想對人們的生活實踐有著廣泛的指導意義,所以,“知彼知己”成了一句成語被廣為運用。只有對主、客觀兩方面都有透徹的瞭解,包括作戰在內,人們辦一切事情才能獲得成功。

  知彼知己的造句

  1、談判是很奧妙的藝術,最重要的是知己知彼。否則你就會丟盡顏面,一敗塗地。

  2、專家建議那些掌管一方國計民生的父母官,凡事要量力而行,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3、文章比較並分析了兩岸仲裁法律制度的異同,以求在知己知彼的基礎上,推動兩岸仲裁合作的發展。

  4、說實在的,“知己知彼”很可能是《孫子兵法》中最膾炙人口的一句話,也最常被引用。

  5、建議制卡和會員卡製作企業“知己知彼、誠實守信”。

  6、知己知彼方可百戰不殆,要更好地防治木馬,首先要深入瞭解木馬程式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7、職業規劃的第二個環節是評估職業機會,加上第一個環節就是做到知己知彼的程度。

  8、瞭解對手的特點、長處,在比賽時就會有所側重——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者也。

  9、候選人中誰能做到知己知彼,誰就搶佔了贏得競選的先機。

  10、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11、談判者應當做到知己知彼,從而在談判中不為對方所任意操縱。

  12、鄧布利多決定傳授給哈利,他所知道的有關伏地魔的所有事情,謂之知己知彼。

  13、投資房產,想靠收租金“一勞永逸”地過上幸福生活,光有錢和膽子還不夠,必須還要做到知己知彼。

  14、在戰爭中,我們只有做到了知己知彼,才能戰無不勝!

  15、中國加入GPA談判中政府採購實體的確定應注意研究其他成員實體清單,做到知己知彼。

  16、只要發揮出正常的水平,兩戰全取六分並非奢望,關鍵是賽前做到知己知彼。

  17、只有你懂他的意思了,畢竟是好朋友,知己知彼。

  18、高一,高二,高考中的歷屆難題和常題。讓學生達到有的放矢,知己知彼。

  19、在各種各樣的競爭中,我們要知己知彼,才能做到百戰百勝。

  20、知己知彼,才能更好的學習,地產人士們在芙蓉姐姐的身上是不是也多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21、知己知彼,才能不會白買。

  22、通過對主要市場競爭者進行對比分析,就可以知己知彼,制定更有效的競爭戰略。

  23、在談判中知己知彼是最重要的。否則你只會在人前出醜,輸得一敗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