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面試模擬精選題

  公務員面試除了需要考生建立起常規的答題思路之外,更要多關注多積累社會熱點事件,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貪婪與滿足的關係

  【面試模擬題】

  有人說,貪婪是最真實的貧窮,滿足是最真實的財富。請結合實際,談談看法。

  【參考答案】

  這句話意思是說最可悲之處不在於貧窮,而在於過分的慾望;最富有之處不在於擁有了天下的財富,而是知道珍惜現在所有,意在告誡世人,做人要知足常樂,學會珍惜。

  知足不貪,安貧樂道,力行趣善,不失其常,舉動適時,自得其所者,所適皆安,可以長久。電視劇《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中,雖然張大民生活不富裕,一家幾口人擠在小小的房子裡,甚至於自己的床中間還有一棵樹在搶佔床位,但是他們安貧樂道,小日子過得有聲有色,甚至於在這小小的空間裡迎來了自己兒子的降生。反觀普希金的小說《漁夫與金魚》的故事,當金魚提出報恩,可以滿足漁夫和其妻的願望之時,第一次老太太希望擁有一隻新的木盆,於是一隻嶄新的木盆便出現在了他們面前;第二次老太太希望擁有一座木房子,於是一座擁有敞亮房間、磚砌白色煙囪、橡木材質大門的木房子便出現了;第三次老太太希望自己成為世襲的貴婦,於是身著名貴黑貂皮坎肩、頭戴錦繡頭飾、脖子圍滿珍珠、雙手嵌戴滿金戒指、腳蹬紅皮靴子、奴僕成群的貴婦便出現在漁夫眼前;第四次老太太希望自己能成為自由自在的女皇,於是穿著華麗、奴僕成群、侍衛環繞、威嚴無比的女皇便出現在了漁夫面前;擁有這一切之後老太太仍然不知滿足,以致希望成為海上霸王並讓金魚來伺候自己,結果終因自己的貪得無厭,最終一無所有,生活迴歸以前,面前仍是破泥棚、破木盆。這個寓言故事便告訴我們,做人要知足常樂,不能過於貪婪,否則到頭來一無所有。

  作為公職人員,日常工作中我們要守住清貧、抵住誘惑、耐住寂寞,摒棄個人私利,絕非分之想,拒非分之物,做到淡泊名利,廉潔奉公,時刻情繫人民,心繫事業,全心全意為人民謀福利、解疾苦,堅決與貪得無厭、利慾薰心、貪汙受賄等行為劃清界限。

  :玩手機算缺課

  【面試模擬題】

  在遍地都是手機控的當下,為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認真聽課,學校採取各種“管制”手機的辦法已經屢見不鮮!目前,吉林大學一位教授在他的課堂上實施了一項與眾不同的“獨門”規定——上課玩手機者視為這堂課缺課。有人認為這一做法太過嚴格,有人認為這一做法確實能減少學生上課玩手機。對此,你怎麼看?

  【解析】

  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陣地,不是玩手機的場所,可一些學生卻混淆了,在課堂上也玩起了手機,置老師的講課於不顧,如此,玩手機玩了一個學期又一個學期,玩上了幾年,玩到畢業了,恐怕什麼都沒有學到,以後又如何應對社會?如何就業?從這個意義上說,“玩手機算缺課”體現的是對學生的負責,也體現出對學生的愛,這樣的規定值得肯定。

  現代人離不開手機,這不難理解,畢竟手機帶給我們諸多的方便,但手機並不能代表一切,而無時無刻都離不開手機,這就是一種“病”了。從某種意義上說,一旦患上了“手機控”,則讓自己成為了“手機的奴隸”了,可手機本是工具,並不是用來主宰我們的生活。我們豈能本末倒置?

  大學生,上課是最重要的任務,如果上課也在玩手機,那是不務正業了。 報道中的這位教授,不是僅僅規定“玩手機算缺課”,因為他深知,如果是這樣,是無法挽回學生的心,勢必會造成人在曹營心在漢,如果老師的課講得很爛,學生不能玩手機,豈非要度日如年?對此,這位教授精心準備,更用心地講課,但仍有同學把課堂時間浪費在了玩手機上面,教授有時候會提醒,但效果並不明顯。更重要的是,教授觀察到,學生們玩手機,基本都是在聊天、看新聞、看小說、玩遊戲,沒有用在學習上的。“課堂時間本身就有限,大家這樣既浪費時間也沒有學習價值,還十分影響師生課堂互動。” 在嚴格要求自己的前提下,才能學生作出如此嚴厲的規定,可謂良苦用心。事實上,這麼做,也獲得了學生的支援。許多學生在課堂上玩手機,一方面是大家都在玩,自己也跟著玩,另一方面則是老師管理不嚴,沒有特別的要求。其實,老師如果放任學生在課堂上玩手機,是對學生的極端不負責,這樣的老師是要被問責的。

  “玩手機算缺課”不是對學生的苛責,也不是故意為難學生,相反,這既是對學生的嚴格要求,更是對自己的嚴格要求,這也是在倒逼自己將課講得更精彩。而一些老師之所以會無視學生在課堂上玩手機,恐怕是對自己的講課缺乏必要的信心。

  “玩手機算缺課”體現老師的愛和嚴。給這樣的教授點個贊。

  :垃圾分類的窘境

  熱點題目預測:

  據報道,《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執行已一個多月,大多數居民小區的生活垃圾分類沒有多大改觀,全市也沒有開出一張垃圾分類的***。早在2000年,建設部就公佈將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8個城市作為首批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然而,目前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大都舉步維艱,陷入原地踏步、名存實亡的境地。對於垃圾分類的困境談談你的看法。

  解析:

  究竟是什麼阻礙了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的推廣呢?應該從政府、企業和市民多個層面找到原因。就政府層面而言,有的沒有制定詳細的分類標準,導致居民不清楚該如何進行分類;有的沒有建立完備的垃圾回收體系,使各種垃圾經過分類後很難進入不同的資源回收產業中;有的沒能解決好垃圾末端處理問題,導致源頭的垃圾分類徒勞無功;有的宣傳和監管不到位,隨便扔垃圾的行為沒有受到應有的懲戒。在德國、瑞典、日本等垃圾分類做得好的國家,垃圾處理業是個高利潤的行業。在我國,由於垃圾前期分類不到位等原因,垃圾處理產業普遍存在投入大、週期長、獲利少的特點,企業不免對進入垃圾處理行業望而止步。對市民來說,一些市民對垃圾迴圈利用重要性認識不夠,缺乏相應的知識,同時環保意識不強,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不高;一些市民覺得垃圾分類太麻煩,沒有養成垃圾分類的良好習慣,將垃圾裝在一個袋裡扔掉。

  在垃圾分類實踐中,我們不妨學習借鑑國外成功經驗。比如,在日本,政府制定了詳細的垃圾分類標準,分為可燃類、不可燃類、資源類、粗大類、有害類五大類,每大類再細分為若干子類。政府通過法律法規限制居民隨意丟棄垃圾,對不同種類的垃圾確定專門的收集日,在日曆上面用黃、綠、藍等顏色標註清楚哪天可以扔何種垃圾。此外,日本的垃圾分類教育從娃娃抓起,兒童從小就受到正確處理垃圾的教育,就是一個塑料瓶,也要將瓶蓋、瓶身以及外包裝商標分開放置,並將瓶身用水涮乾淨、壓扁後才能放進專用垃圾箱。德國對垃圾分類回收制定了專門的管理制度,對於違反垃圾分類的最輕處罰是警告,警告無效則***,如仍未奏效,清潔公司會馬上對違反規定者提高收費標準。瑞士法規也規定,放錯垃圾會被處以高額的***。

  做好垃圾分類,需要政府、企業、市民共同努力。這其中,政府的主導作用至關重要。政府要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做到對垃圾分類獎懲分明,加大處罰力度;增加垃圾整治的投入力度,建立完備的資源回收體系,完善垃圾回收的產業鏈條;制定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和社會組織投身垃圾治理;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從娃娃抓起增強公眾的環境保護、垃圾分類意識,提高市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