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動管理的分類與弊端

  被動管理,又稱消極管理,是指一種相對長期地持有證券、不經常而且很少改變證券組合的保守的管理方法。下面,小編來為你介紹被動管理的分類和弊端。

  被動管理的分類

  被動管理可分為兩類:

  一類是為了獲取充足的資金以償還未來的某項債務,為此而使用的建立債券組合的策略,稱之為“單一支付負債下的免疫策略”,又稱為“利率消毒”;

  另一類是為了獲取充足的資金以償還未來債務流中的每一筆債務而建立的債券組合策略,稱之為“多重支付負債下的免疫策略”和“現金流匹配策略”。

  ***一***單一支付負債下的資產免疫策略要使一種債券組合的目標價值或目標收益免受市場利率的影響,需要如此操作:

  ***1***選擇麥考萊久期等於償債期的債券;

  ***2***初始投資額等於未來債務的現值。當然,利率消毒是有假設條件的,它要求市場利率期限結構是水平的,並且變動是平行的。但在現實中,利率期限結構水平的概率很小。

  ***二***多重支付負債下的組合策略多重支付負債下的免疫策略與單一支付負債下的免疫策略有相似之處。所謂現金流匹配,就是通過債券的組合管理,使得每一期從債券獲得的現金流人與該時期約定的現金支出在量上保持一致。

  被動管理的弊端

  一個贏利性企業,其主要目標是為了能以最小的投入產出最大的經濟效益,這就需要通過企業管理充分而有效地利用企業的人、財、物以及資訊等一切資源。為此,制定一套系統、科學的管理制度是迫切且必需的。

  然而,企業的管理制度再詳盡、科學,也不可能無所不包、無處不在。過分注重制度的被動管理方式,只會給企業的各種事項套上固定的框架,使員工的主動性受到限制,導致辦事效率低下。

  首先,被動管理使員工時刻處於被監督物件的地位上,將員工置於被管理的狀態,嚴重影響了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其次,被動管理使企業對環境的適應性差,反應能力低,組織活動的靈活性降低,森嚴的規章制度影響了組織與環境的協調。

  再次,被動管理往往使員工安於現狀,缺乏自我管理意識,缺乏主動參與管理、參與決策的意識,自律、自控能力低,企業不能成為員工鍛鍊成長的場所,長久下去,對企業成長、企業整體素質的提高帶來了負面影響。

  另外,具體的工作標準和指標量化,造成了員工的惰性,使員工只追求完成分內工作,而對其他的事情不聞不問。

  最後,企業的規章制度終究不是盡善盡美的,制度的不完善使責權利不完全對等,容易造成工作中的矛盾和衝突。

  被動管理與主動管理例項

  管理一詞,聽起來並不陌生。但如果談到如何管理,採取怎樣的方式、方法去管理,這個話題就變得非常難於掌握。但無論是採取哪一種具體的管理方式或方法,對於管理,從管理理念或說思維的角度來說,都可以將其分為兩類,即主動管理與被動管理。這就是本文想與各位探討的目的所在。

  那麼,什麼是主動管理,什麼又是被動管理呢?我們不妨先看一個例子。在公司或企業裡,有一種現象,大家肯定不陌生。那就是當某個員工因為失誤或其他原因,導致出現了一些問題,領導便跑過來,對其大吼大叫、指責這指責那。然後問題在領導的狂風暴雨下被解決了。但解決後,領導又是迴歸到以前的路子上,好像此事不曾發生過。

  還有一種現象,當某個問題出現後,領導來到現場,沒有吼叫,也沒有指責,而是耐心的詢問整個事件的過程,並仔細檢視現場的實際情況。隨後領導拍拍員工的肩膀,提醒員工下次注意而後便離開。再之後,便是針對該事件或類似事件,甚至是更廣範圍的一些措施出臺。

  上面兩個例子便是兩種不同的管理理念,第一種是典型的被動管理,而第二種便是主動管理。顯然,第一種是當問題出現後,就事論事,而第二種,則更注重於問題的先期預防。

  被動管理

  被動管理即沒有過程的先期的策劃、風險評估和應急預案,或者較少涉及這些方面。同時作為持這種管理理念的管理者,在被管理的事、物或者人的關係中,始終處於被動的地位,就是始終被問題牽著走。

  被動管理的缺點是顯而易見的,這種管理,對管理者個人而言,也是毫無益處的。

  主動管理

  主動管理即採取積極、主動的態度去實施管理,對於一個過程,往往花費較多的資源在先期的策劃、風險的瓶罐和應急預案的制定上。同時,持有這種管理理念的管理者,在被管理的事、物或者人的關係中,始終處於主動的地位,就是問題常常是被管理者所左右。

  被動管理與主動管理相比,其缺點是顯而易見的,通常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對管理者自身而言,增加了工作量,卻往往事倍功半;

  2 對被管理者而言,往往令其產生一種無所適從感,從而大大地降低了被管理者使用效率;

  3 對公司或企業而言,增加了管理成本,而且有損於公司或企業的文化建設,使得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缺少必要的信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