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德育管理的研究與探索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地統一在教育活動的各個環節中。學校教育不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視德育,還要加強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和社會實踐,使諸方面教育相互滲透、協調發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可見,德育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滲透在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中。近年來,我們加強了學校德育管理工作的研究與探索,其主要做法是:
        一、健全組織,完善學校德育管理系統。
  進行學校德育管理,需要有一個健全的組織機構。我們建立了校、隊、班三級管理網路,明確德育管理的職責,使學校的德育工作從組織系統方面做到了上下左右聯絡密切,指揮靈活,步調一致,資訊暢通,充分發揮德育管理的效能,從組織上保證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施。
  二、明確責任,調動德育工作者的積極性。
  發揮德育組織作用必須明確學校各類人員德育工作職責,調動廣大德育工作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才能使德育工作有效落實。
  首先,調動管理者育人的積極性。通過學習和宣傳《小學德育綱要》、《中小學德育工作規程》以及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等,統一認識,步調一致,建立和落實德育工作目標及工作步驟,使他們明確了自己的責任,有了一定的職權範圍。其次,調動教書育人者的積極性。一是調動班主任教師加強班級管理的積極性。二是調動各科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第三,調動服務者育人的積極性。在德育管理中,我們重視了對各類人員的管理,達成了育人共識,形成了合力,調動了各類人員的積極性,保證了學校德育工作有效實施。
  三、更新觀念,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質。
        現代社會的發展對學校教育尤其是小學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認為應更新教育觀念。 
更新觀念重點體現在“一個重視、兩個克服”上,即學校教育不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視德育;改進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克服形式主義傾向;更新人才觀念,克服單純的精英人才的傾向。
        要做好小學德育工作,必須提高學校幹部和教師的素質。我們重視對教師的培訓,通過教育理論學習,舉辦專題講座,加強德育科研等方法,不斷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質。德育工作者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傳播者和建設者,要切實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因此,必須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認真落實《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要求,樹立德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針對新形勢下青少年成長的特點,我們重視了德育工作的研究和實踐,進行了有重點的實驗,通過科研實驗培養、鍛鍊,提高了幹部、教師隊伍的素質。 
 四、文化建設,發揮環境的育人作用。
  校園環境建設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視窗,同時又是學校日常德育的載體。優美的環境氛圍,高雅的校園文化,給人以奮發向上的力量,學校應發揮環境育人的作用,創設一個“時時愛教育,處處受感染”的德育環境。另外,我們還堅持在活動中實施學生的品德教育,即活動德育。充分體現了學生參與的全體性、教育目的的素質性、教育形式的多樣性,使學生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發展。
  五、家校聯手,強化德育的整體效益。
  系統論的核心是“整體性原則”。小學教育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學校中諸教育因素要互相配合,發揮自身的個性優勢,形成整體功能,樹立整體觀念。從各育之間的關係看,德育與其它幾育互相促進,相輔相成,構成全面教育的整體。從學生本身來看,他們的各種個性、品質是互相聯絡、互相制約的。從學校實施德育的途徑來看,諸途徑各自發揮獨有的教育功能,互相配合,互為補充,形成有機的整體。從大教育觀的高度看,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也是一個整體,要協調一致,密切配合,做到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一致性教育。
        今後,我們要進一步結合小學德育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結合少年兒童的年齡特點,加強教育理論的學習,不斷提高教師的德育科研意識,為家庭培養優秀未來、為社會造就合格公民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