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學習計劃

  高考這一年的時間分秒必爭,要在有限的時間裡多擠出點空閒時間去複習,結合好的高考學習計劃,讓你事半功倍。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提供關於,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高考合理學習計劃一

  把握一輪複習,攻克基礎能力關

  大部分高中在高二暑假的時候就開始了第一輪的複習。進行一輪複習的時候,各科老師都會從最基本的知識開始逐一地進行推進式複習。即使你在高一、高二時並沒有跟上老師的進度,甚至你是班裡的差生,但是隻要你在這個環節認真聽講、努力複習,不僅完全能夠趕上進度,而且非常有可能會名列前茅。畢竟這個階段老師會對每個知識點都再作詳細的講解。

  一般來說,一輪複習的時間是最長的,也是最細的。這是成績能上一個大臺階的最有利時機,錯過了這個時機,再想這樣較為輕鬆地超越別人就不容易了。在這個階段,考生應該把“攻克每個知識點”作為自己的目標,然後想辦法去把這個目標實現。要知道,老師在講授的時候,往往是依照班中中等學生複習進度來安排自己的教學進度的。倘若在這個階段你覺得“吃不飽”,那麼你就可以在把老師佈置的各項任務完成好的基礎上,加大難度進行訓練;倘若在這個階段你覺得“吃得過飽”,那麼你就應該儘可能拿出更多的時間來跟上老師的進度。在這個時候,只要能夠保證自己跟得上大部隊,那就達到了目標。

  在第一輪複習中,因為一些知識點在高一、高二時就已經學過,所以考生稍微接觸一下就會覺得很熟悉,這就容易出現一個問題:考生一看書本就明白,教師一引導就會,獨立完成學習任務卻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這個問題需要考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克服,否則第一輪的效果將會越來越差。

  當然,在高考第一輪複習的過程中,考生還可能出現以下幾種問題。

  ①畏難

  在高一或高二時因為各種原因導致學生沒能對某一知識點或某個學科掌握牢固,從而出現弱科的情況,考生進而會對習題或學科產生恐懼和畏難心理。表現為情緒波動異常,心理平衡失調,不能以平靜的心態進行正常學習。隨著複習的不斷深入,這類考生將會遇到越來越多的困難,進而更加退縮。不管困難大小,一遇到困難第一想法就是放棄,慢慢地就對高考逐漸喪失信心。倘若考生髮現自己已經開始有了上面的症狀,就要抓緊時間和老師及同學進行溝通,請他們幫助自己調整好心態,跟上整體的節奏。另外,考生也要積極地對自己進行心理暗示,畢竟這是第一輪複習,只要努力,補上弱科絕不是一件難事。

  ②缺乏閱讀

  這是在複習備考中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很多同學在複習的時候確實依照老師的要求對課本進行了反覆的閱讀,雖然數量上去了,可是質量並沒有太大的提高。在考試時,才發現有太多的知識點自己依然沒有注意到,或者有一些知識點雖然看過,但是沒有仔細記憶導致似是而非,無法作出準確的判斷。究其原因則在於沒有做到科學的閱讀。閱讀缺乏症主要表現為考生知識面狹窄,閱讀能力欠缺。近幾年的高考顯現出一個趨勢,考題的文字量越來越大,而答案的字數卻越來越少。這就對考生的閱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想看,無論自己的知識多麼牢固,無論自己解題能力多麼強大,如果沒有把題目的要求搞清楚,那麼答的任何內容都沒有意義,這道題目也就不可能得到相應的分數。

  所以,在第一輪複習時,一定要邊閱讀、邊思考、邊做筆記,通過眼、口、腦、手等器官的協調,在閱讀的同時提高思維、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

  ③資訊提取能力不足

  課標改革以後,無論是哪個科目,綜合性大題都越來越多,而這些日趨重要的綜合性大題卻成了很多學生的夢魘。

  部分學生不能準確提煉、整合、運用有關資訊,不能將命題情境中的文字、數字、圖示等資訊通過大腦進行轉化,並與書本知識點連線,區分不出有用與無用的資訊。

  解題的關鍵是資訊的處理,這包括通過審題獲取有效資訊,明確考查意圖;通過思考整合資訊,即把題目中的相關資訊與學科知識掛鉤;最後還要準確輸出資訊,把答案落實在試卷上。因此,在平時的複習中,一定要加強自身的資訊處理能力,提高解題的正確性。

  高考合理學習計劃二

  重視二輪複習,突破綜合能力關

  經過了一輪的複習,考生對自己高中所學知識有了比較清楚的瞭解,也能夠逐漸建立自己的知識脈絡。通過這些知識脈絡,考生就已經可以解答高考中的中檔題了。所以,實際上在二輪複習階段,考生的解題能力已經有了比較明顯的進步。同時,這個階段也是同學們學習水平的分水嶺,成績在這個時候就開始逐漸拉開差距。

  進入高考第二輪複習,考生應該樹立以下目標:

  ①重拾遺忘知識點

  高考第二輪複習就絕對不像一輪複習那樣按部就班了,複習前後的跨度非常大,而且老師往往會以專題的形式來進行復習。這就需要考生首先回顧一輪複習中所學到的基本知識,找到相關內容進行提前準備,抓住複習的主動權。雖然經過一輪複習後,考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有了較為明顯的提高,但是在綜合運用這些知識方面還是非常薄弱的。同時,由於一輪複習的知識量非常大,一些概念、公式和方法會慢慢遺忘,所以,在這個階段,就更應該回顧課本、學習筆記和糾錯本,避免知識點大量遺忘,儘可能地鞏固自己的學習效果。

  ②搭建知識結構橋樑

  高考二輪複習將會加大橫向關聯內容的聯絡,其實就是前面所說的以專題形式來進行復習。這就更加需要考生搭建自己的知識結構橋樑。你不能照搬別人的經驗,因為每個人的實際情況並不相同,別人的知識結構對你的幫助不大,所以這就需要自己一步一步地把基礎夯實,在牢固的知識基礎之上構建自己的知識脈絡。

  高考合理學習計劃三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計劃務必要準確合適

  不管是處於高三複習的那個階段,如何保證持續高效的複習狀態成為考生十分關注的問題。

  前面我們提到了學校教育會分為一輪、二輪等階段。但是在複習過程中,需要考生對自己的複習進度能夠有一定的規劃和總結,並隨時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作出調整。

  更具體的,我們需要訂立一系列的複習目標,比如,9月完成什麼,10月完成什麼……甚至可以詳細到9月1日完成什麼,9月2日完成什麼……我們的複習進度就是實現這一個個階段目標的過程,只不過我們把這個過程細化了而已。這部分計劃,務求詳細,因為只有足夠詳細的計劃,才可以保證我們在漫長而枯燥的學習中因為不斷的實現了我們的目標而擁有可持續的學習熱情。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制定一份具體的詳細的學習計劃該注意些什麼:***我們以日計劃為例***

  高考備考時間真的很有限,最合理的計量單位就是“天”。從現在算起,整個高考備考時間也僅僅只有300天不到。每一天都是如此珍貴,讓人不忍心隨意放棄。那麼,在每天的複習當中,我們究竟該怎樣安排自己的時間呢?

  我們可以把每天的複習時間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在校與老師同學一起復習,一部分就是在家自由複習。在校複習可能更多地需要配合老師的複習進度安排,而在家,就需要自己對可支配的時間進行規劃。在自己的時間安排上,可能有一些是屬於最佳複習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注意力最集中,對知識感知程度最強,記憶效果最佳,是複習最見成效的時間段。那麼,這些最佳時間該如何利用呢?而在這些最佳時間裡我們又該如何安排複習內容呢?

  ***1***最佳學習時間先學哪一門

  在這個問題上,各有各的看法。有的人認為應該把最難的、自己最弱的科目放在最佳時間複習,因為這樣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拿出更多的精力來解決自己的難題。同時,因為是弱科,所以需要更加充足的時間去補習,而相比較優勢學科而言,補足自己的學習“短板”更加重要。

  而也有的人認為應該從最拿手的科目開始做起,這樣可以很快地進入學習狀態,更加有利於自己對弱科的學習。

  聽起來這兩種說法都比較有道理。那麼哪一種更加合理一點呢?我認為應該依據科目的不同區別對待。對於需要大量記憶的科目來說,最佳時間能夠大大提高記憶效率。倘若你的弱科是需要大量記憶的,那麼就應該把最佳的時間留給這些科目,因為你能夠迅速記憶並掌握這些內容。稍微下一點工夫,或許你的總成績會有突飛猛進的提高。而倘若你的弱科是需要大量計算的,那麼你在安排自己時間的時候就要循序漸進,逐漸進入狀態,這樣才有利於你攻克弱科。

  ***2***最佳學習時間只學習一科嗎

  在這個問題上,恐怕還有很多同學仍然存在誤區。有些同學為了保證最佳時間不流失,於是就在這個時間段內多複習幾個科目,既然這是最佳學習時間,那就不能浪費了,一定要多學幾科才行。在這裡,一些高分考生的做法值得大家借鑑。

  有些同學是這樣做的:因為現在的高考一般來說分為四大科:語文、數學、英語、文綜或理綜。這些科目在校複習的時候不見得都會涉及,如果在校時主要複習的是語文、英語和文綜,那麼你在家複習的時候就應該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之後全力以赴地去複習數學學科的內容。這樣既保證了每科都有比較充足的訓練並且時間上也不會過於零散。

  也有同學是這樣做的:除了在校時間跟上老師的複習進度之外,每天都給自己定一個學科主題。倘若今天定的是數學,那麼今天所有的零碎時間都用來做數學題,保證持續的記憶衝擊。這樣的做法對部分同學來說十分有用,但是最大的缺點在於長時間複習一科會非常容易疲勞並感到枯燥。

  具體哪種做法,那就要學生和家長根據孩子的自身提點來區別對待了。

  ***3***儘量延長最佳學習時間好嗎

  如果說自己的最佳學習時間是非常有限的,那麼就儘量延長時間好了,這樣不就有更多的時間可以用於複習了嗎?其實,會學習更要會休息,無限度地延長學習時間必將導致體質下降,並不利於打“持久戰”。另外,睡眠不足容易導致精力不集中,注意力下降,使得最佳學習時間也不再明顯。當然,話說回來,複習的時間也不能太短,否則就顯示不出最佳學習時間的優越性。

  其實,衡量你的學習是否有效果,並不是看你坐在書桌前有多長時間,而是看你究竟學到了多少內容。學習效果是學習時間和學習效率結合的產物,只看學習時間,不管學習效率,學習效果肯定不理想。換句話說,我們應該追求的是一個相對的學習時間,而不能把時間完全絕對化。因此,在複習過程當中,要注意勞逸結合,用一張一弛的原則來安排我們的學習生活,把學習活動和其他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合理分配學習時間,這樣往往能取得滿意的高考成績。

  高考合理學習計劃四

  計劃趕不上變化,謹防高考複習進度上的兩大誤區

  除了在複習進度上應該有明確的規劃、勞逸結合之外,同學們在備考階段還要特別關注兩個容易陷入的誤區。

  ***1***誤區一:零碎時間沒有任何意義

  每天都有許多非常零碎的時間,這些時間可以幫助你放鬆身心以投入到下一個複習環節當中去,於是就有很多同學認為這些零碎的時間根本沒有任何意義。他們更願意把精力都放在那些整塊的時間上。其實,我們認真算一筆賬:7個課間+3個飯前飯後+上學、放學路上+……或許這就等於一個晚自習的時間,倘若這樣計算,你還會覺得這些零碎時間不重要嗎?

  有不少同學很看中這些零碎時間:在上學等車的時候背一些單詞、在中午打飯的時候回憶一下公式、在晚間洗漱的時候練一下英語聽力……把這些零碎時間充分利用起來,會對自己的成績提高有很大幫助。

  當然,要提醒大家的是,在利用好這些零碎時間的同時,也要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對自身的特點和習慣進行自我分析,尋找到一個平衡點,拿出一小段時間來放鬆身心,以換取整體的高效率是非常有必要的。

  ***2***誤區二:複習計劃越具體越好

  不少同學會自己列出了一個非常詳細的表格:幾點到幾點幹什麼,一天分割為多少塊兒……幾乎把每個時間點都作了詳細、具體的計劃。嘗試了幾天之後卻發現執行起來特別困難,於是就不停地埋怨自己,導致自信心受到嚴重打擊。實際上,學習中的偶然因素實在太多了,你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有事情發生需要你馬上去面對和解決。因此,在制定複習計劃的時候不能過於具體,要留出充足的時間來防止意外的發生,這樣做起來才會遊刃有餘。

  同時,也不要奢望能把全部的計劃都按質按量完成,因為自己給自己設定的目標往往比較高,倘若能夠完成自己計劃的70%~80%,那就已經是一件相當不錯的事了。

  高考合理學習計劃五

  幾種實用的時間表

  1.總時間表

  任何安排時間和活動的計劃都必須以一個總時間表為核心——就是說,一份活動的固定時間表。一張總時間表一學期排一次就行了,除非基本的課程表有所變動。製作一份總時間表時,首先,把所有必須參加的學校活動,例如課程、上課以及實驗時間都填上,其次,再填上其它固定的活動,如課業愛好、路上所花時間、鍛鍊、交往等等。第三,再加上家務雜活、睡眠及進餐時間。把固定活動的時間都填上了,表中的空白部分你就可填入每週及每天的活動規劃了。你可以把這份主要活動時間表抄在一張大一點的卡片上,貼在桌子上或夾在筆記本里,這樣你的腦子就不會亂成一團糟了。更重要的是,你還可以設想表中的空格就是你可以用來做其它必須做的事情的時段,這種表實際是根據教室裡的課表來製作並要配合課表來使用。

  有一張總時間表作為基礎,你就可以設計一份任何型別的時間表,這份時間表能適應你的課業學習,與你獨一無二的個性相結合。

  2.詳細的一週時間表

  如果有一份一週時間表作指導,有些人會工作得更好。一週時間表是一張擴大的總時間表。假如你的時間緊,但可以預先估計的話,你會需要一份詳細的一週時間表。這種時間表只要在每學期開始時安排一次就行了。下面是做這張樣表所依據的原則一例:

  星期一至星期五、星期六上午六點到七點。準時起床,可以避免狂奔亂衝和狼吞虎嚥的早餐***或乾脆不吃***。

  下午十二點到一點。用十足的一小時來從容地吃午飯。五點到六點。晚飯前放鬆一下。你已經認真地學習了一天,這是應得的報償。

  七點到九點。通過系統地學習,你可以搞好當天的筆記,做完當天的作業。

  九點到十點。為了防止考試前的“強記”,每天可花一定的時間複習以前的作業和到當時為止所學的課程內容。

  晚上十點結束學習能夠刺激你在白天和黃昏學得更努力。

  特別安排

  星期二下午兩點到五點。去圖書館找作文所需資料。

  星期日下午七點到九點。英語作文。

  對一些作業來說,你得安排幾個時段來進行研究,或者探究一些觀點和思想。

  星期六從中午起沒作安排,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去參加一些娛樂活動,從事需集中大片時間來做的特別的科研專案,做困難課程的額外作業,或全面複習。

  星期日黃昏以前整個一天都是屬於你的,上床前可以看看歷史,因為它是星期一上午第一門課。

  3.一週作業時間表

  另外一種一週時間表主要是根據作業的情況而不是根據可用的時間來安排的,這是總時間表的補充,無論何時你遇到了非同尋常的或長期的作業,你都可以運用這種表。由於它是為特定的作業而制訂的,所以只適用於這一特定的星期之中。根據作業制訂一週時間表,格式很簡單。在一張有線的紙上劃一條橫線,將它大約分成兩半。上面一部分列入課目、作業、估計所需的時間及預定的完成日期。然後將預定完成日期和估計的所需時間作為主要因素,在總時間表裡找出可用的時間,給每一項作業都找出足夠的時間,寫在一週作業時間表下半部適當的橫線上面。遵守你的這張時間表。優先考慮學習時間,只要你這樣做,剩下的空閒時間才真正是空閒的。

  4.每日時間表

  你可以會需要一張能隨身攜帶的每日時間表,一張學生證大小的卡片正合適,你可以將它放在襯衣口袋或手提包裡,這樣,你需要的時候就可隨時檢視。

  每晚離開書桌前,你看一下總時間表,瞭解一下第二天要去上哪些課,並且有多少空閒時間,然後在一張卡片上草草寫上第二天的計劃:準備學習的課目,要辦的事,體育鍛煉,娛樂及你想參加的其它活動,給每一項活動規定時間。這樣花費五分鐘是非常重要的。理由有兩個。

  第一,你把安排記在卡片上隨時可查閱,這樣可使你的腦子不會一片混亂。

  第二,你能將未來的一天先在腦子裡過一遍,好像這樣就開動了一個心理鍾,使你能按照預定的時間行動。

  注意,每日時間表是以時段為基礎組成的,不是由小片時間組成的。給每一個題目或活動規定一段時間將保證你學習的效率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