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小存活的早產兒

  世界上最小存活的早產兒僅有226克,她是誰?下面跟著小編來看看這個最小存活的早產兒吧。

  

  這名小女嬰名叫Emilia Grabarczyk,出生在德國Witten。

  她還在母親腹中時,婦產科主治醫生Sven Schiermeier 發現,因為母親胎盤異常,使她無法吸收足夠的養分。

  嬰兒有可能會胎死腹中,因此醫生決定冒險剖腹讓她提早出世。

  Emilia 出生時僅26周大,一般而言26周的嬰兒體重應該為595克,但迷你的她僅只有226克。

  身長22公分,小小的腳掌只有3公分長,大約和成年人的拇指差不多。當時每個人都不認為她能夠活下來,但在醫護團隊和她自己的努力下,Emilia 堅強地撐了過去。

  Emilia 努力長大,竟奇蹟似的存活,目前已9個月大,體重也增加到3000多克。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美國女孩阿米利亞·泰勒在懷孕21周零6天時出生,體重不到300克,身長只有27 釐米。看到她微小的腳丫從醫生的指縫間伸出的照片的人,都認為她不可能活下來。但是在這個早早來到世間的小生命努力要 自己呼吸和哭泣的時候,醫護人員感到應該盡力幫助她。

  阿米利亞的父母索恩亞和埃迪來自美國佛羅里達州東南部城市荷姆斯泰德。他們是經由人工授精懷孕的。在去邁阿密 拜訪朋友的時候,突然出現了早產的跡象。當地醫院的醫生試圖避免早產,但最終還是不得不進行了剖腹產手術。做手術的醫 生說他認為孩子無法活下來,他已經準備好把最壞的訊息告訴母親。

  邁阿密一家兒童醫院的新生兒科專家威廉·思馬林說:“她是個奇蹟嬰兒。我們以前從來不知道這麼小的嬰兒居然會 有正常的血壓。”

  照顧早產兒的注意事項

  1、 預備必須的裝備:如氧氣筒***機***、抽痰管、餵食管及餵食空針等,視寶寶出院時的狀況而定,需於出院前即事先準備。

  2、 熟練胸背部的拍痰:這對肺、氣管不佳的早產兒是有利的。

  3、餵食量:剛出院回到家的寶寶,頭兩三天內,其每餐的餵食量先維持在醫院時的原量不必增加,待適應家裡的環境後再逐漸加量,因為環境的變遷對嬰兒的影響是蠻大的,尤其是胃腸的功能。

  4、餵食方式:一般採用餐多量少及間斷式的餵食方式。每喝奶一分鐘,便將奶瓶抽出口腔,讓寶寶能平順呼吸約十秒鐘,然後再繼續餵食,如此間斷式的餵食,可減少吐奶發生或呼吸上的壓迫。

  5、 餵食特殊配方的奶粉***如早產兒奶粉***:可以促進消化及增加營養吸收,對早產兒的生長有益。

  6、 維持合宜室溫:早產兒對環境的溫度和變遷一樣敏感,所以要注意體溫的保持及溫度的衡定性,以免調適不佳而致病。

  7、 定期回醫院追蹤檢查及治療:如視聽力、黃疸、心肺、胃腸消化、大腦超音波、營養諮詢及接受預防注射等。

  8、 與醫師保持聯絡,以便隨時諮詢:原來負責照顧寶寶的醫師對其狀況有詳盡的瞭解,在處置上比較得心應手;如果換別的醫師,對寶寶是不利的。

  9、 熟練幼兒急救術:如吐***嗆***奶、抽搐、膚色發紺時的緊急處理。

  上面九點便是照顧早產兒不得不知道的東西,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對這些做到輕車熟路。這樣在照顧孩子的問題上,才能做得更好。為了孩子的健康,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