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太極小架的出勁

  陳式太極拳的愛好者非常多,因為陳式太極拳的特點非常多。小架太極拳最後就是練丹田,丹田的爆炸力就是小架的寸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小架拳練的是襠胯,襠胯勁有了,腰勁自然就有。鬆胯的專門練法有鬆前胯、後胯之分。

  鬆前胯是基礎,鬆後胯是根本:鬆靜站立,兩腳分開,腳尖內扣成一字,上身微前傾,兩腿向後繃直,泛臀下腰,兩臂前伸環抱,掌與肩平,含胸向兩側外展,頦內含,頭上頂;兩膝微曲下蹲,臀部外泛,收小腹,兩手同時前方分開,掌心如託物,眼睛平視前方。 這就是小架的無極樁。

  髖關節放鬆則下肢運用自如。練功者通過泛臀開尾閭鍛鍊及丹田氣充足時,可衝開這一關節。此關節衝開後,丹田域界也可擴充,元氣之蓄積也可加大,為丹田爆炸力,提供基礎。為全身關節的通關奠定基礎。

  襠部 古稱“束腰下氣把襠撐”,即把襠撐圓。與鬆胯、泛臀、開尾閭相結合,以會陰收縮為中心,形成四周圓活而開闊的襠。膝內合是做好圓襠的又一條件。

  會陰部是任脈、督脈、衝脈的起始點,襠調好,可使會陰不受壓迫,其他部位只有放鬆,才可使氣機暢通,而會陰部只有保持一定的緊張度,才能保證其不受壓迫,從而保持任督氣機的流通,會陰穴舊稱陰蹺庫、地戶穴、虛危穴等。調好襠不僅防止前後二陰漏氣,積蓄陰精,若能結合呼吸鍛鍊,又是練精化氣的關鍵,能否打通周天,衝開陰蹺庫是決定因素。因此古人要求:“天門常開,地戶常閉”,即指此而言。另外,會陰上縮又是幫助開胸束肋的關竅。

  襠勁有了,腰勁有了,丹田自然就有,這時氣才能斂入骨,感覺其肢體沉重,氣斂入骨,骨肉沉重,外如棉花,內似鋼條,猶如棉花裹鐵之理。心意寓於丹田,元神養於氣海、小腹之際,逐日靜養,元氣自靈且捷,出沒甚捷且又靈,應敵自然而最神,可使陰陽交合而不費其精。內勁充正,靈勁就可出來。這個時候就稍加陪練對抗,就可以上臺搏擊。

  小架拳的運用離不開勁,慢慢把勁藏起來。就是養生的練法。小架每一式,腰襠扣著6個勁。鬆,沉,合,碾,還有2個腰。從大二腳趾纏到腰襠的勁,通過腰的領合,這個勁直接就傳上來要傳到手上。最好的形式都是要形於手,當左右腰的滾動勁時,左右襠的合變成了上下身體的合,鬆沉合碾就變成一個整體了,再不是分開單一的勁了。勁不但是單一的,隨著功夫的深入。發出去,收回來,再出去。一瞬間就打出三個勁。不到半秒,就已經出去三個勁。小架的出手或攬扎衣,出去就是三個勁。腰襠不活是打不出來。鬆沉合碾加上兩個腰勁,其實是合在一起的勁,缺了哪一個都不完整,所有動作都是這幾個勁完美配合的結果。一瞬間能看出來嘛,有的說水到溪成,沒有路,水來了。還是彙集不了,這個時候就是太極拳的意,沒有意。再苦練也沒用。

  陳氏太極拳小架的襠勁和丹田

  小架太極拳最後就是練丹田,丹田的爆炸力就是小架的寸勁。小架是要先有襠勁才有丹田,層層遞進,襠勁的前提就是開襠,沒有開,哪來合,沒有合,就不可能有襠勁。有田,有溪後,才有丹和水。丹田的位置,說法也不盡相同,有以臍中、關元、神闕、石門、氣海為丹田的幾種說法,這與道家養生術對下丹田位置的說法相同。從修煉太極拳而言,只要把臍下小腹部視為丹田即可,無需拘於分寸之間。因為從守重心的觀點看,丹田不是一個點,也不是一個面,而是小腹內的一個圓形腔體。這個圓形腔體的中心點應位於腹部能調整和穩定人體重心的那個部位。即人體的重心點。

  只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凝神修煉,這個以人體重心點為圓心的腔體——丹田就可以像機械上的萬向軸一樣,能圍繞經過它的中心點的三條運動軸***垂直軸、矢狀軸、冠狀軸***的交點***重心點***,作出任意方向、任意角度的轉動;其轉動的軌跡可以是繞垂直軸的平圓、繞矢狀軸和冠狀軸的立圓,以至繞中心點的橢圓或∞形或S形。正是丹田在心意作用下的萬向轉動功能,才發揮出丹田可以守重心和引動形體運動的關鍵作用。

  小架的襠是左右兩胯合成的上拱形內弧。襠的核心穴位叫會陰。向左右,會陰穴連結著兩胯的恥骨下支,掌管著兩胯的開合。向下,會陰穴是下肢意氣進出丹田的通道。向上,會陰穴經尾閭通達脊柱,是人身督脈的起點;經丹田通達命門,具有輔助腰脊發揮主宰功能的作用;經過體內通達頭頂百會穴,貫通上下,維持立身中正。襠走後弧移重心,絕不是襠的區域性動作,而是配合全身開合交替、虛實交換的整體運動。

  小架的祕密核心就是襠的走法和運法,拳架現在已經公開,不是什麼祕密。不說這個。就是當健身練一練,因為細節太多,難練。所以一定要口傳親授,甚至要動手讓徒弟找到感覺。所以要推廣很難,而且是一種淘汰制,不能堅持的,就自然淘汰。所以高手就少了,現在來說說這個基本的系統工程。經常聽到老師說:鬆襠走後弧,四六合。後弧只是狀態而不是讓你走後,只要你能鬆能合,自然就不是問題。後弧是轉關發勁的需要,這個以後再談。

  襠走先半弧時,太極圖的內切線S的一半C,會陰穴向下放鬆平展,一能帶動上體向下鬆沉;二能迎接腳下升來之氣進入丹田;三能鬆開兩側恥骨下支,使兩側大腿根像鳥展翅似的撐開中微有上騰之意,以助地氣上升。襠走後半弧時,也就是S的後半部。會陰穴向上收縮,一是送別向下的兩腿意氣;二是推動襠勁上升,經體內直通頭頂,與向上伸脊一起,推動向上套腰、開背、伸臂、豎頸、頂頭;三是牽扯動兩側恥骨下支向內收合,是兩胯外側的股骨頂部位像鳥收翅似的內收下落,以助腰以下氣向下行。會陰穴的下鬆與上收,是移重心時襠走後弧的基本標誌。會陰開展,與脊柱的意氣走向是一致的,與胯、腿、腳的意氣走向是相反的。會陰穴的調整,具有輔助丹田運氣和腰脊伸縮的內涵深意。我們所說的背絲扣就是這個道理。

  小架襠的執行就像向裡擰螺絲,一種穩慢如抽絲的催合,這是基礎,而後弧的開關就是鬆合。這也是不得不重視複雜而簡化的程式。

  以命門穴為代表的腰與稱為丹田的整個小腹是陰陽對應關係,是圍繞之間的一個“中”反向互動、相輔相成的關係。襠走後弧時,命門繞陰符,尾骨微泛,命門穴向上撐頂,小腹向下鬆沉。

  襠走後弧自然就移重心,對全身的牽動是無微不至的。但細微之處太多,必須在長期修煉中輪流側重,慢慢地找感覺,不可能每個動作或每次練拳全都顧及得到。況且細微處變化豐富,不同動作、不同人,甚至同一個人不同的練拳階段,對同一個部位的體驗可能同中有異。這就要求不厭細膩,又不迷失於細微末節之處。應當把諸多的細膩微妙之處統一於一個大的方向、綱領之中,把複雜簡單化。小架拳沒有風格之分,只有功夫的好壞,拳都是一樣,幾百年來沒變。誰細節做得好。他的架就好,這種很練心性,有很多人到了這個階段,就開始一滑而過。不同的風格就來源於這裡,小架拳難就是難在這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