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書香校園的讀書手抄報內容資料

  讀書是獲取資訊,增長智慧和培養個性品德的重要途徑。做關於讀書的手抄報也是一種讀書方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供大家學習參考。

  關於書香校園的讀書手抄報的圖片欣賞

>

  關於書香校園的讀書手抄報圖片***1***

  關於書香校園的讀書手抄報圖片***2***

  關於書香校園的讀書手抄報圖片***3***

  關於書香校園的讀書手抄報圖片***4***

  關於書香校園的讀書手抄報圖片***5***

  關於書香校園的讀書手抄報的內容:名人讀書故事

  李四光是農村中一位窮教書先生的兒子。

  他的祖父母更窮。他們是蒙古族,不知道是由於什麼原因,在清朝光緒年間,沿途乞討,流落到湖北黃岡的回龍山旁。

  回龍山,蜿蜒起伏,氣象不凡。人們傳說回龍山原有九條龍蟄伏在這裡,後來都乘著雲雨回到龍宮去了,獨有那第九條小龍,捨不得這個地方,又返了回來,後來變成回龍山。它確實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李四光的祖父看到這個去處靠山有水,不願再四處流浪,就帶著妻兒在一座破廟裡住了下來。

  白天,他帶著兒子李卓侯上山砍柴打草,換點糧食、零錢養家活口。晚上,他帶著兒子在燈光下讀四書五經。

  清朝的時候設有科舉考試。李卓候在父親的教誨下進府應考,倒也考上了一個秀才,只可借家中無錢無勢,因此也並沒有得到什麼出路,只得在離家比較遠的另一座破廟裡,設了一個館,靠著教幾個農村的學生餬口。

  18***10月26日,李四光就在這回龍山下的下張灣裡誕生,因為他是父親李卓侯的第二個兒子,父親給他起名叫仲揆。

  六歲,小仲揆跟著一位名叫陳二爹的老先生髮蒙了,他學習很用功,經常受到陳二爹的誇獎。

  爸爸讓他這麼早就讀書,也是抱著早發矇、早出息的希望。家裡雖然貧寒,但是,他交代給小仲揆的媽媽,家裡寧可少吃點油,每天晚上也要給孩子們一盞燈油,讓他們可以在晚上讀點書。

  那個時候農村裡已經有煤油燈了,不過不是帶燈罩的,只有一根燈論兒,插在一根鐵皮管蓋上,就著瓶裡的煤油燃燒著。這種燈,冒出來的火焰紅紅的,還帶著一股又黑又難聞的煤煙;它的火花,是一閃一閃的,飄忽不定。時間稍微長一點兒,就會薰得人的鼻孔裡和牙齒上都留下一層黑,腦袋也疼,眼睛也累。父親怕把兒子薰壞了,所以特地關照要給孩子點清油燈。

  清油燈的優點比煤油槍子燈要強多了,它燈光清亮,輕煙不起,也沒有怪味。

  晚上,小仲揆和哥哥面對面坐在一張桌子跟前,他不忙開啟自己的書包,卻先看了看油盞裡的燈芯。媽媽在裡面放了兩根燈芯,小仲揆用撥燈很輕輕撥去一根,只剩下一根。

  就點兩根燈芯吧,孩子。媽媽疼愛地說,這是你爸爸關照過的,別省這點兒油了。

  不是這個意思,媽媽。點一根燈芯,我可以多學一倍的時間。哥哥,是吧? 小仲揆說著,抬起頭看了看自己的哥哥。

  挺好,其實也差不多一般亮。哥哥同意。

  媽媽也就不再勉強。小仲揆和他的哥哥就這樣默默地讀呀,寫呀,誰也不打擾誰,一直堅持到燈盞裡的油點完。

  媽媽坐在他們的桌子旁邊,就著這一根燈芯所發出來的亮光,搖著她的紡車。晚上紡點紗線,還能換得幾個零錢,好買點火柴、油鹽,也給孩子們買點讀書用的筆墨紙張。

  關於書香校園的讀書手抄報的資料:讀書真有趣

  我愛讀書,讀書讓我陶醉。

  書,像一股潺潺清泉,滋潤了我乾涸貧瘠的心田;書,像一陣和煦微風,吹來了漫山遍野的希望和美好。而讀書,莫過於世間最快樂的事,在書的世界中,我徜徉在知識的海洋。

  每每出門,路過書店,那一陣陣墨香總能讓我駐足,不管時間緊不緊,總要去書店小小的溜達一圈。看到書架上排列整齊的書籍,我總忍不住輕輕撫摸那各式各樣的書脊,不知不覺會有種莫名其妙的滿足,真想一輩子都住書店裡。

  記得六歲時看注音版的《三國演義》,為我的偶像——關羽的死,哭得死去活來,一發不可收拾。也許是小時候偶像關羽的死讓我太受傷害了,所以我現在也不願再去看那本書了。後來,過了一段時間,我的偶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變成毛臉的孫猴子,看到大鬧天宮那一節,為了追捧偶像,我自己也披上“斗篷”***床單***,拿上“金箍棒”***掃帚***,大喊一聲:“呀呀呀呀呀呀,吃孫爺爺一棒。”就衝進了雞窩。還沒大鬧天宮,我就被床單絆倒在雞窩,跌得鼻青臉腫,不由哇哇大哭。那些雞們,傻看了半天也看不出我是不是它們的同類,只得一步步逼近,伸出它們罪惡的嘴,從未受過如此“待遇”,我嚎啕大哭,被二叔發現了,自然免不了一頓嘲笑。那隻先啄我的雞也被二叔給宰了,當作是安慰我的禮物。作文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的年齡也在逐漸增長,對事物的認識有了自己的看法與觀點,雖然我不再像小時候那麼盲目幼稚,但我也有屬於自己的偶像,從魯賓遜、湯姆大叔到保爾·柯察金、魯迅再到現在的哈利·波特,我總能在書中身臨其境,探求新的知識與人生哲理,它給我帶來了無群的樂趣,賦予了我除知識和人生哲理外更寶貴的東西——快樂。

  我愛讀書,讀書讓我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