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球四大滿貫的歷史

  現代網球運動誕生於19世紀的英國伯明翰。在20世紀中,網球在世界各地得到廣泛發展,併成為一項世界性的體育運動。最受關注的網球比賽是每年舉辦的四項網球四大滿貫賽事。接下來是為大家帶來的,歡迎大家閱讀:

  【國際網球聯合會】

  國際網球聯合會***簡稱:國際網聯***籌建於1911年。當時草地網球正在世界上迅速發展,一些設有網球協會的國家迫切需要一個國際機構負責協調和組織國際性比賽。1913年3月1日,有12個國家的代表在巴黎舉行了全體會議,正式宣告國際網球聯合會成立。最初的12個成員國是:澳大利亞***代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奧地利、比利時、丹麥、法國、德國、英國、荷蘭、南非、俄國、瑞典、瑞士。西班牙向大會提交了贊同信而未派代表出席。至1990年初,在國際網聯註冊的已有156個網球協會。其中有92個正式會員和64個非正式會員。中國網協是在1980年被接納為該組織的正式會員的。國際網聯總部設在倫敦。

  國際網聯的主要職責是負責有關網球比賽的一切事務;制訂與修改網球規則;為發展中國家的網球教練開設培訓班;協調世界青年、成年和老年網球比賽。例如每年都要組織100多次青年級比賽,還組織16歲以下的國際男、女青年團體賽,取名“世界青年盃賽”。國際網聯負責組織世界上的兩大團體賽,即戴維斯盃賽***男子***和聯合會盃賽***女子***;負責指導四大公開賽,即溫布林登、法國、美國和澳大利亞的網球公開賽;負責奧林匹克網球比賽最後階段的比賽等等。

  國際網聯的任何決議都是由管理委員會通過全體會議制定的。管理委員會每兩年改選一次,除執行主席和執行副主席外,其他委員均為名譽身份。管理委員會成員中有四大公開賽所在國的代表;至少有一名來自亞洲、南非、巴拿馬運河以北國家的代表和兩名來自歐洲的代表組成。***起,增加了一名來自非洲的代表。高階官員包括執行副主席、常務委員和督導,以及負責男子網球、女子網球、財政、發展和管理部門的官員,這些部門均設在倫敦總部。國際網聯通過這些部門的日常工作,將決議貫徹實施。

  常務理事會中的正式會員都是些網球運動比較發達的國家,而且有資格參加戴維斯盃和聯合會盃賽。中國網協是正式會員之一。非正式會員無選舉權,但可向常務理事會提交入會申請,三年後方可成為正式會員。國際網聯是由它的理事會負責管理的,理事會由網協會員代表組成。通過常務會,制定下一年度國際網聯的工作計劃。

  【溫布林登網球公開賽】

  溫布林登網球公開賽也稱“全英草地網球錦標賽”該賽事於每年6月最後一週至7月初定期舉行,已經形成了傳統,參加資格是按前一年在各種重大比賽中獲勝的得分累計而確定的。溫布林登網球錦標賽是由全英俱樂部和英國草地網球協會聯合舉辦了,但實際上全英俱樂部控制著比賽,包括每屆大賽的數百萬美元的門票收入。當今溫布林登的比賽,觀眾可達30萬人以上,而觀看電視實況轉播的人則在5億以上。

  溫網歷史

  溫布林登網球錦標賽是現代網球史上最早的比賽,由全英俱樂部和英國草地網球協會於1877年創辦的。首次正式比賽在該俱樂部位於倫敦西南角的溫布林登總部進行,名為"全英草地網球錦標賽"。首屆比賽定位在業餘選手參加的比賽,而且只設男子單打專案,當時決賽的門票只售一個先令。一位來自哈羅公學的名叫斯班塞·高爾的學生在22名參賽者中獨佔鰲頭,獲得"挑戰杯"***冠軍獎盃的名稱***。1884年,組委會首次設立了女子單打,姆德·沃特森戰勝了其他12位選手,成為溫布林登歷史上第一個女單冠軍。同年,男子雙打也成為了正式比賽專案。1899年又增加了女子雙打和混合雙打。從1901年開始溫網才接受外國選手參賽,當時只限於英國自治領地的小國參加,1905年正式開放,美、法等國選手才跨海而來參加比賽。1922年進行了兩項改革,一是修建可容納1.5萬觀眾的中央球場,二是廢除了"挑戰賽",從這一年起要取得冠軍,男子必須從第一輪打起,連勝7場比賽,女子必須連勝6場比賽。1968年國際網聯同意職業選手參加該項比賽,同時組織者還募集鉅額獎金,吸引全世界一流好手參加,故競技水平逐年提高。凡奪得各個單項比賽第一名的,立即會成為世界知名人物。因此,比賽期間精英薈萃,好手雲集,爭奪十分激烈,它體現了網球技術的最高水平和發展趨勢。到2000年為止,溫布林登網球錦標賽已舉辦了114屆,其中由於兩次世界大戰停賽10次,若從1877年開賽算起,至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了。

  溫網場地

  溫布林登現在有18個草地,9個硬地和兩個室內球場,只有在每年5月中旬俱樂部舉行聚餐會是才會全部開放,讓會員比賽時使用,當然每年的溫布林登大賽是在草地球場上進行的。在人造硬地場遍及世界各地的今天,溫布林登仍然保持著其古老的傳統:幽靜美麗的天然環境,修整的平整的綠草地,木質的記分牌和木質的看臺,場內身著紫綠色服裝的撿球小童,著裝整齊、一面品嚐奶油,鮮草莓的球迷。

  溫網獎金

  溫布林登網球錦標賽獎金逐年提高,1984年男子單打冠軍獎金為10萬英鎊,女子單打冠軍為9萬英鎊。1985年男單冠軍為13萬英鎊。1987年男單冠軍獎金為15.5萬英鎊。1991年男單冠軍獲24萬英鎊,女單冠軍獲21.6萬英鎊,連第1輪遭淘汰選手也可獲得一筆獎金,男子3600英鎊,女子2790英鎊。高額獎金使溫布林登網球錦標賽具有極強的吸引力,使這項錦賽活動百年不衰。

  溫網歷史小檔案

  20世紀30年代中後期,溫布林登賽場成了英國選手的黃金天堂,他們一共獲得了11項冠軍,其中包括弗雷德·佩裡的男單三連冠和勞德的兩次捧杯。只有在1937年和1938年,兩位美國選手唐納德·布奇和海倫·穆迪從英國人手裡搶走了兩個單打頭銜。

  1946年,二戰後溫布林登首次開賽,不過一直到1949年比賽的規模才完全恢復到戰前的水準。美國人對冠軍的優勢一直延續到50年代。冠軍名單上有克拉默、施羅德、特拉貝爾特、布勞、康納利和吉布森,其中吉布森是溫網第一個黑人冠軍。

  從1956年到70年代初期,男子單打冠軍的獎盃成了澳大利亞人的私人財產。霍德、弗拉塞爾、拉沃爾、埃莫森和紐康比成了家喻戶曉的名字。在女單方面,美國人壟斷直到1959年才被巴西姑娘布林諾打破。到了60年代,瑪格麗特·史密斯成為第一個奪冠的澳大利亞人,隨後默蒂摩爾和瓊斯又為英國拿回兩坐獎盃。

  1973年,在南斯拉夫球員比利奇退出大賽後,有將近80名選手也放棄了比賽。儘管有這麼多球手缺席,觀眾總人數還是超過了30萬人次。捷克斯洛伐克的科德斯和比利·簡·金分獲男女單打冠軍。

  1977年,溫網迎來了她的百歲生日。作為慶祝活動的一部分,溫布林登網球博物館開館了。

  在最近十幾年裡,很多長時間保持的紀錄紛紛被打破。1980年,瑞典球員博格成為第一個溫網五連冠的選手,雖然1878--1882年,蘭修也五奪冠軍,但是當時的賽制規定,上屆冠軍只須打一場衛冕戰即可衛冕成功。1985年,17歲的德國球員貝克爾成為溫布林登歷史上最年輕男單的冠軍,同時他也是第一個非種子選手冠軍和第一個德國籍男單冠軍。1987年,美國球員納芙拉蒂洛娃成為第一個女單六連冠的選手,1990年,她的紀錄達到了9次奪冠。1996年,瑞士的辛吉斯成為溫布林登123年來最年輕的冠軍,她贏得女雙桂冠的時候才15歲零282天。

  【法國網球公開賽】

  法國網球公開賽通常在每年的5月至6月舉行。是繼澳大利亞公開賽之後,第二個進行得大滿貫賽事。法國公開賽規定每場比賽採用5盤3勝淘汰制,所以,一場比賽打上4個小時是司空見慣的。在這樣的球場上,花這麼長的時間去打一場比賽,球員要有超群的技術和驚人的毅力才行。法國網球公開賽是與溫布林頓錦標賽一樣,在世界網壇上享有盛名的傳統比賽。

  法網歷史

  法國網球公開賽始創於1891年,比溫布林登網球錦標賽晚14年,法國網球公開賽開始只限於本國人蔘加,1925年以後對外開放,成為公開賽。法國網球公開賽開賽已經超過100年了,在過去的百年中,除了兩次世界大戰被迫停賽11年外,其餘90年均是每年舉行一屆。獲得男子單打冠軍頭銜的選手是瑞典選手博格,他在1974年到1981年的8年中、,6次奪冠。***的法國網球公開賽,17歲的亞裔選手張德培爆出了八十年代最大的冷門。他先後挫敗了倫德爾.埃德博格,成為這個公開賽最年輕的單打冠軍,也是第一位亞洲血統的選手獲此殊榮。女子單打埃弗特、納芙拉蒂諾娃、格拉芙等當代明星都奪得過獎盃。而埃弗在1974年至1986年的12年間曾7次奪標,創造了這個公開賽的紀錄。

  法網場地

  法國公開賽的場地設在巴黎西部蒙特高地的一座叫做羅蘭.加羅斯的大型體育場內。體育場建於1927年,以在一次大戰中為國捐軀的空中英雄羅蘭·卡羅斯的名字命名。同時也是法國網球黃金時期的象徵。因為它是直接為慶祝被稱為"四騎士" 的四名法國人首次捧回戴維斯盃,準備翌年的衛冕戰而特意修建的。之後體育場又經歷了三個建設階段才逐漸形成現在的規模的。

  第一階段:1979-1980年。這個新建的中心球場可以容納4,500名觀眾,由建築師吉拉德特***Girardet***和羅弗拉***Lovera***擔當設計,不久就被人們稱為的一號球場。這是具有一個古典風格的現代混凝土結構的比賽場地。

  第二階段:1983-1993年。羅蘭-加洛斯拿出了更多的基金去修建更多的球場。在1984年,工程繼續向西擴充套件,在原來的橄欖球場修建了9塊額外的球場。這個工程階段最突出的成就就是修建了大理石的廣場***LA PLACE DES MOUSQUETAIRES***,在1989-1991的3年中共修建了4座雕像。

  第三階段:1994年。新球場可以容納10,068名觀眾,最初叫做A球場,後來為了讚頌法國網壇的傑出女選手蘇珊. 朗格朗***SUZANNE LENGLEN***,1997年,此球場改名為蘇珊-朗格朗***SUZANNE LENGLEN***球場。為了慶祝千禧年的到來,又在奧特爾***Auteuil***建築群中心地帶建成了又一個體育場。99年賽事結束後,A和D平臺同時進行翻修。改善後的大樓建築風格十分和諧。在賽場旁邊的電視下是梯狀座位,由3個較高部分和一個低部分組成。這些體育場館的不斷更新反映了國際體育精神的發展,它以面向公眾為特點,使人們能夠更加直觀地觀看比賽。

  羅蘭.加羅斯網球場屬於慢速紅土場地,利於底線對抗。它的建築古典優雅,別具一格,在一叢叢慄樹枝葉掩映下,令人心曠神怡,,利於底線對抗,獲得這個公開賽桂冠的選手也與溫布林登賽冠軍一樣名震世界。羅蘭·卡羅斯球場屬慢速紅土球場,每場比賽採用5盤3勝淘汰制,所以一場比賽打上4個小時是習以為常的。因此在這樣的球場要獲取優勝是不易的,球員要有超人的技術和驚人的毅力。

  【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

  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是由澳大利亞網球運動中心管理的,每年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是四大公開賽中最早開始的賽事,賽事安排在1-2月份。

  澳網歷史

  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是四大公開賽中最遲建立的賽事。第一次比賽是在1905年墨爾本的威爾霍斯曼板球場舉行的。其中,男子比賽創建於1905年,女子比賽始於1922年,剛開始舉辦比賽是使用草地網球場,到1988年才改為硬地網球場。1968年,國際網球職業化後它被列為四大公開賽之一。在1972年,這項賽事為了吸引更多的觀眾,定在了澳大利亞的大城市墨爾本舉行。在創辦後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公開賽的冠軍為本地人獲得。從二次大戰後的1946年起,到1978年,男、女單打冠軍多為澳大利亞選手獲得,而進入八十年代後,卻又沒有一位本地選手有幸獲此殊榮。隨著比賽規模的不斷擴大,知名度的不斷提高,比賽場地的設施需要隨之進行改進,"碎片公園"體育場也就應運而生。這個多動能的運動中心在1986年開始動工,1988年1月完工,並同年在此成功的舉辦了1988年福特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此後這個運動中心又進行了進一步的擴建,在1995年開始了比賽場地的二期工程,並在1997年的比賽中正式使用。1996年1月29日"碎片公園"體育場正式改名為"墨爾本公園"。

  澳網場地

  賽場在澳大利亞的第二大城市墨爾本市網球中心。墨爾本公園的設施--中心球場:可收回屋頂,15021個座位;1號球場:6000個座位;2號球場:3000個座位;3號球場:2000個座位;4號球場:1100個座位;露天練習球場:19塊;室內練習球場:4塊。澳大利亞的墨爾本市,由於時值當地盛夏,氣候酷熱而使比賽場地溫度高達60攝氏度,球員體力消耗大,發揮不出水平,影響比賽的圓滿結束,這些問題如不能妥善解決,其公開賽的地位很難保住。由於是硬地網球場,所以打法全面的選手可以佔到一定的優勢。它不僅有利於底線抽擊,也適合發球上網,既適於打上旋球下旋球,也適合吊高球和放短球。

  澳網歷史

  澳大利亞公開賽的總獎金高達620萬美金。其中男單冠軍的獎金為36萬美元。這是它在四大公開賽中佔有一席之地的原因之一。

  【美國公開賽】

  美國公開賽的影響雖比不上溫布林登,卻高於澳大利亞、甚至法國公開賽。每年一屆,通常在8-9月間。開始名為"全美冠軍賽" ,那只是由業餘選手參賽的一項錦標賽。經過組委會不懈的努力,美網才從業餘賽事發展到現在世界上獎金最豐厚的大滿貫賽事。現在每年的夏天在美國國家網球中心進行的美國網球公開賽都能吸引超過50萬的球迷到現場觀看。

  美網歷史

  美國公開賽的首屆比賽,是於1881年在羅得島新港舉行,當時只是國內賽事,而且只有男子單打,通常在八至九月間舉行,以後每年一屆。後來為了追求更多的娛樂因素,才增加了女單,男雙,女雙,混雙四個專案。女子比賽始於1887年。1968年起美網正式被列為四大公開賽之一,設有5個單項的比賽,是每年四大公開賽中最後舉行的大賽。1915年起移至紐約林山進行比賽,1970年改名為全美公開賽。美網歷史上第一個男單冠軍被紐波特俱樂部的卡西諾獲得,當時只有在美國國家網球聯合會註冊的俱樂部才有資格參加美網賽。

  美網獎金

  美國是一個高度商業化社會,因此,它的職業網球商業化程度絕不亞於職業拳擊。獲美國南、女單打冠軍者均可得35萬美元。而總獎金是"四大公開賽"中最高的,獎金總額高達600多萬美元。由於美國網球賽的地位和高額獎金,以及中速硬地場地,吸引眾多好手參加。據世界網球雜誌統計,***美國公開賽設計的金錢往來總額高達1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