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蛋白過敏怎麼辦

  寶寶蛋白質過敏怎麼辦?很多媽媽發現小寶寶吃蛋白過敏,那麼寶寶蛋白質過敏怎麼辦?怎樣讓寶寶避免蛋白質過敏呢?一起來了解下。下面給大家分享吧蛋白質過敏的原因。

  蛋白質過敏的原因

  蛋白質過敏主要是由於食物中的某些物質***通常是蛋白質***進入了體內,被免疫系統當成入侵病原,免疫系統便釋放出一種特異型免疫球蛋白E,並與食物結合生成許多化學物質,造成面板紅腫、經常性腹瀉、消化不良、頭痛、咽喉疼痛、哮喘等過敏症狀。變異蛋白質過敏症比較少見。一般情況下,比較常見的情況是,雞蛋、乳製品、海鮮等蛋白質高的食物,因天熱易變異引發過敏。

  出現蛋白質過敏要早些到醫院診治,延誤了病情可能引起慢性病,如關節炎、抑鬱症、高血壓、痴呆症、糖尿病等。

  小兒牛奶蛋白過敏及耐受不良是同一個疾病,不同國家使用不同的名稱。大約有1%-2%的小兒患病,約57%發生於生後第1個月的嬰兒。3個月內嬰兒母乳缺乏,用牛奶或奶粉餵養後有難治性、非感染性腹瀉超過2周,即應考慮有本病的可能。有這種現象存在時,更換牛奶、奶粉的品種仍然沒有好轉,此時應在醫生指導下,改換嬰兒豆奶粉餵養,會有明顯的效果。

  牛奶中含有5種蛋白質,即酪蛋白、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牛血清蛋白和γ-球蛋白。對嬰兒來說都是異種蛋白,可引起變態反應,β-乳球蛋白是最常損害小腸粘膜的蛋白質,乳白蛋白是主要的過敏原。嬰兒的小腸可吸收上述5種牛奶蛋白質,所以容易過敏。牛奶過敏又可導致乳糖吸收不良,吃牛奶後有各種胃腸道症狀,腹瀉、腹脹、腹痛等,由於不能水解乳糖,小腸腔內發生紊亂,引起酸性產氣性腹瀉。牛奶蛋白過敏與乳糖不耐受常同時存在。

  寶寶蛋白質過敏症狀

  寶寶蛋白質過敏的症狀主要是表現在胃腸道、面板和神經系統方面,下面就為大家做具體的介紹。

  1、胃腸道症狀:噁心,嘔吐,腹痛,腹脹,腹瀉,黏液樣或稀水樣便,個別寶寶還會出現過敏性胃炎及腸炎,乳糜瀉等。

  2、面板症狀:面板充血,溼疹,瘙癢,蕁麻疹,血管性水腫。這些症狀最容易出現在面部,頸部,耳部等部位。

  3、神經系統症狀:如頭痛,頭昏等,比較嚴重的還可能會發生血壓急劇下降,意識喪失,呼吸不暢甚至是過敏性休克的症狀。

  網友媽媽:寶寶八個月吃了蛋白全身過敏,打針後消退,社群醫生建議一個月後再試點蛋白,沒事就可以打麻風麻疹,請問這樣可以嗎?

  兒科醫生崔玉濤說,進食雞蛋清過敏,且是全身過敏,絕不能一個月後再試,至少要停6個月。已嚴重雞蛋過敏的嬰兒不能接種麻風疫苗。

  想必很多媽媽不瞭解,不僅僅是蛋白容易造成寶寶過敏,很多高蛋白質食物也很容易造成寶寶過敏。寶寶食物中的蛋白質進入寶寶體內被當成入侵病原,發生了免疫反應,由此產生食物過敏,也就是醫生所說的蛋白質過敏。寶寶蛋白質過敏輕的表現為面板上的溼疹、蕁麻疹,嚴重的可以引起區域性或全身的反應如噁心、嘔吐、腹痛、腹瀉、鼻咽、哮喘、甚至休克。

  常見蛋白質過敏的食物

  常見的高蛋白質過敏食物有牛奶,雞蛋,大豆,小麥,堅果,花生,魚類和貝殼類海產品等。

  禽蛋類***雞蛋、鵪鶉蛋及蛋製品***誘發過敏的主要成分是蛋清中的卵白蛋白。卵白蛋白的變應原耐熱性較差,經過高溫處理的禽蛋,其誘發過敏的機率可明顯降低。

  牛奶過敏在嬰兒中極為常見,牛奶過敏者除了不能飲用牛奶外,還要儘量避免食用乳製品,如乳酪凝乳、酸奶,無乳糖牛奶及奶油蛋糕等。為了加強身體營養,患者只能改用其他食品來代替,如飲用豆漿,豆奶***它們是以黃豆為原料配製成的配方,既不含乳糖,也不含牛奶蛋白***。

  因此,專家建議不能接受正常餵養的孩子應選用嬰兒豆奶粉。大豆本身含有蛋白質35%-43%,富含鉀、鈣。鎂、磷、鐵元素及維生素b1、b2、泛酸、生物素等營養物質。其所含鐵有80%可為人體利用,遠較牛奶鐵的利用率高。如:愛爾素***nursoy***是美國惠氏藥廠專為牛奶不耐受小兒設計配製的,不含牛奶的嬰兒豆奶粉。一般2歲後牛奶過敏已少見,應過渡到其他適合於年齡要求的配製奶粉。

  蛋白質過敏怎麼辦

  對於一些常見的蛋白質過敏,如雞蛋、牛奶過敏,我們可以採取以下的方法,緩解過敏的情況。

  1、避免致敏刺激,降解過敏抗體的方法如果過敏原很明確的話,應完全停止食用該種食物,即過敏者飲食中完全避免致敏成分。有些食物停食約3年後,可以進行試食,不少病人可能不再出現過敏症狀。這可能因為體內原有食物過敏原的抗體已逐漸降解。

  2、口服脫敏療法例如對雞蛋過敏,可將一個雞蛋稀釋至100倍或1000倍以上,食其一份,如無症狀發生,則逐日增加食量;或每週一兩次,小量食用,逐漸增加量。總之,增加的數量以不引起過敏症狀的出現為度。如此經數週或數月,有些病人耐受程度可以達到正常人的食用量。但應注意,以後也應避免大量食用,以免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