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五一出遊好去處

  馬上要迎來五一小假期,想要去西安旅遊的朋友是否有想要具體去哪裡玩?規劃好了旅遊路線了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秦始皇兵馬俑

  世界第八大奇蹟1974年,秦始皇陵兵馬俑坑的發現震驚世界。這一建在公元前3世紀的地下雕塑群以恢弘磅礴的氣勢,威武嚴整的軍陣,形態逼真的陶俑向人們展示出古代東方文化的燦爛輝煌,無論建造年代、建築規模與藝術效果無不堪與“世界七大奇蹟”媲美。於是,“世界第八大奇蹟”之譽不脛而走,成為秦始皇陵兵馬俑的代名詞。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是我國最大的遺址博物館,除一號坑、二號坑、三號坑保護陳列大廳外,還有兵馬俑坑出土文物陳列室和秦陵銅車馬陳列室。

  一號坑--宿衛軍主力陣容

  一號坑保護陳列大廳是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中最早的建築,1979年10月建成開放。在三個兵馬俑坑中,它發現得最早,規模也最大。俑坑呈東西向長方形,面積14260平方米。坑內有10道寬2.5米的夯築隔牆,形成南北面闊9間,周圍繞以迴廊的格局。局部發掘已出土陶俑1000餘尊,戰車8輛,戰車的陶馬32匹,各種青銅兵器近萬件。根據出土兵馬俑的排列密度,估計一號坑共埋藏兵馬俑6000餘件。

  二號坑--揭開古代軍陣之謎

  位於一號坑北側約20米處的二號坑是在1976年考古勘查中發現的,平面呈曲尺形,東西最長處96米,南北最寬處84米,深約5米,面積約6000平方米。

  三號坑——統帥三軍的軍幕

  三號坑與二號坑同在1976年考古勘探時發現,1987年建成保護陳列大廳。它位於一號坑西端北側,與一號坑相距25米,東距二號坑約120米,三個俑坑呈“品”字狀排列。

  在三個俑坑中,三號坑是唯一全部發掘清理完成的一座,也是規模最小的一座。平面結構“凹”字狀,深5.2~5.4米,面積524平方米。從三號坑中發掘出1輛戰車,4匹陶馬,68尊武士俑和34件青銅兵器。除了與戰車配套的4尊車兵俑外,其餘64尊武士俑沿夾道以非戰鬥隊形環狀排列,手持的也不是***、矛、戈之類實戰兵器,而是更多體現儀仗威嚴的殳***音“書”***。專家們判定這裡是統帥三軍的“軍幕”,也就是整支行衛軍的指揮系統。古代軍隊雖有多種編列,但最基本的是左、中、右三軍。一號坑是左軍,二號坑是右軍,三號坑是指揮部,那麼,還有一支中軍在什麼地方呢?那就是隻挖出土擴,沒來得及鋪磚棚木,更沒來得及放入兵馬俑的四號坑。據勘查,四號坑面積4000多平方米。人們雖一般很少提及,但它並非可有可無,因為這四個坑統一組成了一個完整的軍事編列體系。三缺一,留下了一個歷史缺憾。史籍記載:“驪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萬之師至其下矣。”

  :大雁塔

  大雁塔位於和平門外4公里的慈恩寺內,相傳唐代永徽三年。赴印度取經的玄奘法師。奏請在寺內建塔,用於存放他自印度帶回來的經籍。這座塔初名為經塔。後世人稱它為大雁塔,此塔巍峨挺拔,引起世人的讚歎。

  這座有著一千三百多年曆史的大雁塔,成為古城西安獨具風格的標誌。大雁塔初建時只有5層,高60米,是仿照西域佛塔形式建的。後經多次修葺至今塔高64米,共7層,底邊各長25米。大雁塔是中國樓閣式磚塔的優秀典型。塔身用青磚砌成,每層四面都有券砌拱門,這種樓閣式磚塔造型簡潔,氣勢雄偉,有顯著的民族特色和時代風格。至於雁塔之前冠以“大”字,則是後人為了區別於薦福寺小雁塔之故。

  塔內有木梯,可以盤旋登塔,憑欄遠眺,可飽覽關中大好風光。大雁塔的底層南門兩側, 鑲嵌兩塊石碑,一塊“大唐三藏聖教序”,是唐太宗在貞觀廿二年***648***,為玄奘所譯諸經作的總序。另一塊“大唐三藏聖教序論”是唐高宗為“聖教序”所作的紀文,此二碑是研究唐代書法、繪畫、雕刻藝術的重要文物。尤其是塔的西石門楣上的線刻殿堂圖,更是研究唐代建築的珍貴資料。

  :碑林

  西安碑林創建於公元1087年,是收藏我國古代碑石時間最早、數目最大的一座藝術寶庫,陳從漢到清的各代碑石、墓誌共一千多塊。這裡碑石如林,故名碑林。西安碑林內容豐富,它既是我國古代書法藝術的寶庫,又彙集了古代的文獻典籍和石刻圖案;記述了我國文化發展的部分成就,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實,因而馳名中外。

  西安碑林是在儲存唐代石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唐代人所稱的石經,包括公元745年唐玄宗李隆基書寫的《石臺孝經》和公元837年刻成的《開成石經》。

  碑林第一陳列室前是專為陳列《石臺孝經》修蓋的碑亭。《石臺孝經》是碑林最大的石碑,刻於公元745年,是唐玄宗李隆基親自書寫的。孝經是孔子的學生曾參編篡,專門講孝道的。前面一部分是李隆基為孝經作的序。玄宗為孝經寫序的目的是表示自己要以“孝”治理天下。後面是孝經原文,小字是玄宗為孝經作的註釋。底座由3層石臺組成,上刻有生動的線刻畫,有蔓草、獅子花等,是唐中期比較有代表性的,上面是浮雕捲雲瑞獸。此碑由4塊石頭組成,底下有石臺,因而稱“石臺孝經”。

  碑林第一陳列室主要陳列《開成石經》,內容包括《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論語》、《孝經》、《爾雅》等12部經書,計650252字,用石114方,兩面刻文。清代補刻的《孟子》17面3萬餘字也陳列於此,合稱《十三經》。12部經書是封建社會知識分子必讀之書。因為當時印刷術不很發達,為了避免文人學士們在傳抄經書時出現錯誤,並能永久儲存,就把這12部經書刻在石碑上,作為範本,立於長安城國子監內,供人們校對。我國自東漢開始,曾先後7次刻經。《開成石經》是目前僅存的一套完整的石刻經書。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