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水攝影的技巧

  潛水已經是很多旅遊度假者的趣味體驗,也是很多入迷及骨灰級愛好者的旅行主題。潛水攝影的常識和技巧在潛水中也漸漸成為必要的技能,甚至密不可分。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潛水攝影時要掌握的技巧。

  控制角度 豐富布光

  如何更好地使用閃光燈進行拍攝?布燈的經驗尤為重要。在水下拍攝需要更多嘗試,不同的燈位角度會帶來不同的效果。閃光燈朝向拍攝物件的角度也會造成不同的影響:正對拍攝物體直接打光,光度比較充足。但是水下如果能見度不佳或有許多浮游粒子時,直接正面打光則會造成影象產生如雪花漂浮的效果。此時可以將閃光燈位置偏外一點、向後一點或距離遠一些,可以避免一些影響照片質感的問題,也可以使用不同長短的臂架來產生不一樣的光影效果。

  針對不同的拍攝題材,不同的水下閃光燈也可有不同的設定。如果你想拍攝更加有自己想法的作品,可以考慮將閃光燈的出力值用手動調整。佈置不同的燈位:1只燈的打光方法、2只燈的打光方法,有的時候甚至會用到4只燈5只燈來佈置環境。這樣會使光線感覺更加有戲劇性,讓畫面獲得更好的張力,使用閃光燈是精彩的水下攝影需要思考的要件之一。

  感光指數 還原色彩

  為何在水下拍攝需要用到水下專用的閃光燈?因為外在光源可以還原水下生物的原本色彩,不同的水下閃光燈色溫值也略有不同。ISO值也是一個要件,如果使用閃光燈,ISO100就已足夠了,但如果必須拍攝大場景,就要調整到ISO400左右。切記在水下拍攝時不要設定自動ISO,不然所拍攝的照片會有過度曝光的情形產生。使用閃光燈在水下拍攝會發現有很大不同,很多初學的朋友會問,為什麼我的照片色彩這麼豐富而他們的沒有?因為他們可能只是用相機本身的內閃,這在拍攝微距時仍沒太大問題,但是如果要拍攝大場景的話,亮度就會嚴重不足,色彩不夠漂亮。現在有些潛水攝影愛好者也會選擇使用攝影燈的恆定光源來拍攝,這也是另一種可行的方式,但是如果追求照片有更多漂亮的光影或戲劇性的效果,我個人還是建議使用閃光燈。

  選擇引數 配合閃光

  水下攝影和陸地上的拍攝因為環境、裝置等因素有很大不同,但光圈快門控制的概念原則上是一樣的。在水下,主要都藉由外在光源來還原水下的色彩,所以打燈技巧很重要。當然引數設定最終還是取決於拍攝的生物或環境,尤其是針對不同的生物部分引數設定很不一樣。例如鯊魚和一些魚類遊動的速度其實比我們想象的要快很多,自然快門要調高,但因為在水下要同步閃燈又有一些限制。不同的相機引數設定值會有所不同,而且每一臺相機在拍攝水下圖片時的表現能力也不一樣。

  放大主體 突出主題

  微距***Macro***是一個非常讓潛水愛好者著迷的拍攝主題,因為小的生物只要對好焦點,一旦光線充足,就可以拍出不錯的照片,出片率比拍攝廣角高出很多。如何拍攝好水下微距攝影,尤其對這些小型生物來說我們就像是個大巨人,可能一個粗心大意就會傷害到它們。所以潛水時的中性浮力要控制得非常好,中性浮力控制得越好拍攝的穩定度相對越高。一般潛水時不建議憋氣,是因為擔心如果中性浮力控制不好,上下巨幅的浮動會造成危險。但在拍攝時,口中所吐出的氣泡會造成不少的干擾,所以在拍攝小生物時,可能還是需要憋一下氣去接近它。儘量選擇低角度拍攝的原因,除了不要嚇到它們之外,低角度拍攝的背景更為單純,主體也會更加明顯。拍攝微距的部分最重要是耐心、專業知識和對生物習性的瞭解,越能清楚明白越能拍攝到好的作品。

  控制光圈 體現風格

  拍攝微距景深會變得較淺,光圈的控制上需要多思考。如果想背景比較夢幻,可以光圈開大一些,如果想獲得更多的細節光圈就要縮小一些。我會盡可能把光圈再縮小一點去爭取更多細節,但是缺點是光圈縮得越小畫質的銳利度同樣會有所損失。

  快速反應 預判位置

  廣角***Wild-angle***拍攝可以分為水下大環境和海洋巨型生物或魚群。這兩個部分不太一樣,如果拍攝大環境比較穩定,就有比較多的時間拍攝。但是遇到大型的海洋生物,如何去接近,包括水下拍攝反應都是最終決定能否拍攝出好作品重要因素,反應時間越短,越能掌握最佳的畫面瞬間。如何接近海洋生物也是很大的課題之一,不同生物有不同的習性。越熟悉它們的習性,越能拍攝到想要的畫面。不要追拍以防嚇到生物,可以換另外一種方式,判別它們可能前進的方向,再用轉折的角度到它們的前面等待。

  選擇鏡頭 控制快門

  水下景觀構圖跟陸地上的拍攝手法一致,但可以有更多想法與創意,因為水下有360度的空間可以拍攝。在水下拍攝大物大景,大部分會選擇魚眼鏡頭,因為魚眼視角較廣可以近距離拍攝主體,而主體的受光度也比較足夠。另外運用廣角鏡頭來拍攝也有許多不同的選擇,例如定焦的定焦鏡頭,或是拍攝時構圖更有彈性的變焦廣角也可以選擇。不同的引數設定會表現在照片風格上,在水下拍攝魚類,我建議儘可能快門速度不要低於1/80秒,因為魚類的遊動速度會比你所感覺的再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