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立冬時節吃什麼

  南京人很重視立冬節氣,作為冬季的第一個節氣,那麼南京人在這天要吃什麼呢?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立冬養生注意事項,歡迎大家閱讀。

  南京立冬吃什麼:

  1 吃大蔥

  南京有句諺語,“一日半根蔥,入冬腿帶風”。一立冬,老南京人就特別注意吃生蔥了,以抵抗南京冬季溼寒,減少疾病的發生。按老人的講法,蔥性溫味辛,能發散讓人出汗,使體內鬱滯不通的陽氣隨著汗液排出,陽氣執行便通暢了,病邪也就隨汗被驅除了。

  南京人還常把“立冬嗖嗖疾病盤,大蔥再辣嘴中盤”這句老話掛在嘴邊,為了入冬後的健康,南京人此時也學著北方人吃起了生蔥。

  雖然大蔥的蔥綠部分比蔥白部分營養含量高得多,但是從通陽和食療的角度來看,蔥白的效用更大一些,比如風寒感冒的很多經典食療方都有蔥白入藥,如蔥豉湯的主要成分就是蔥白。大蔥味辛,性微溫,具有通陽、解毒調味的作用。除了用於防治風寒感冒外,對於陰寒腹痛、惡寒發熱、頭痛鼻塞、乳汁不通等症狀也有一定的食療效果。

  2 吃餃子

  而對於在南京生活的北方人來說,這天最重要的活動就是吃餃子,特別是北京、天津人必吃餃子。因為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要吃餃子,而立冬則是秋冬季節之交,所以“交”子之時的餃子是不能不吃的。

  3 “立冬補冬”的習俗。

  立冬開始進補,可以更好地適應氣候的變化,增強體質以抵禦即將到來的寒冬。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南京人在這天愛吃些雞鴨魚肉,尤其熱衷於煲一鍋美味而營養的雞湯,加點山藥、枸杞、西洋參,熱乎乎的湯下肚,不僅身體溫暖,心情也會溫暖起來。

  南京什麼時候入冬:

  通常要等到11月下旬的小雪節氣,南京才會真正進入冬天。

  老南京有立冬看氣象、卜冷暖的傳統習俗,特別關注立冬這一天是否有雨雪、有無太陽,因為這一天的天氣如何會預示整個冬天變化,如“立冬晴,一冬凌”,意思是立冬這天天氣晴好,那麼整個冬天會雨雪少,乾冷的天氣較多;“立冬陰,一冬溫”,意思是如果立冬這天陰雨,那麼整個冬天不會太冷;還有“立冬白又白,晴到割大麥”,是指如果立冬這天下雪的話,那麼整個冬天天氣都會以晴朗為主。

  氣象專家表示,這些諺語雖是我國古代人民千百年來的智慧結晶,但其反映的時間段、地域等都有一定的侷限性。

  立冬節氣過後,就意味著今年的冬季正式來臨。從中醫養生的角度,建議順應自然,起居調養應以“養藏”為主,建議早睡晚起,飲食上多吃滋陰的食物,可以開始適當進補。

  另外,冬季也應進行適當的戶外活動,可增加熱量的產生,調節新陳代謝的機能,增強大腦皮層興奮和體溫調節。但由於冬季天氣寒冷,四肢較為僵硬,所以鍛鍊前的熱身活動非常重要。

  “立冬”與“入冬”的聯絡:

  對南京來說,立冬並不意味著入冬,不過,立冬雖不是南京冬季的開始,卻意味著秋冬兩季的“交接工作”即將進行。

  “立冬”與“入冬”又有什麼聯絡呢?“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節氣,我國古代漢民族習慣以“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但由於我國地域遼闊,“立冬”這種天文學意義上的“入冬”,與當地的氣候實際往往相差甚遠。現在我們所說的冬天,一般是按氣象學規定,日平均氣溫持續5日低於10℃才算“入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