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心理健康與學習習慣觀後感作文

  家長不要只關注中小學生學習,還是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觀看學習於丹老師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與學習習慣講座後的觀後感範文,歡迎閱讀!

  篇一

  今天,我準時收湖南電視臺公共頻道播出由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于丹主講的《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與學習習慣》教育專題節目這個講座的欣賞性和教育性很強,看完之後我體會很深,下面總結一些我的觀後感。

  《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與學習習慣》講座主要講了三個主題: 一是如何培養孩子的孝心,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師,懂得感恩: 二是如何培養孩子的愛心,正確引導在人際交往中的一些技巧; 三是如何培養孩子自立、自強、自信以及抵抗挫折的能力。

  她在第一個主題中講到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小孩喜歡在一棵大樹下玩,他每天都來,可有一天,小孩愁容滿面地對大樹說:“你看別的孩子都上學了,每天都有好玩的玩具,可我沒有”。大樹說:“你把我結的果子摘了去賣,你就有玩具了。”以後,孩子只有秋天才會來大樹下。過了幾年,小孩成了青年,他對大樹說:“別人都有房子了,都有家了,可我沒有。”大樹說:“你可以把的樹枝砍了做房子。”又過了多年,青年成了中年人,他對大樹說:“別人都漂洋過海了,可我沒有。”大樹說:“你可以把我的樹幹砍了做獨木舟。”他把獨木舟推進海里走了。漸漸的孩子長出了一根根白髮,他來到樹樁前,樹樁問他:“我已經是一個沒有用的樹樁了,你也不會理我了吧?”孩子說:“不,我會一直陪你晒太陽,這是我的心願,一生的心願。”

  這正是父母完成了對孩子一生的成全。在我們的一生中無私而又不求回報的養育著我們。孝為德之本,我們要懂得感恩,要勇敢承擔愛與責任。

  要想成就別樣的人生,就要點亮自信的明燈,對自身的力量懷抱堅定的信念。

  看完講座,我對我的人生有了新的思考,要想成才必先成人!

  篇二

  通過學習《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標準與心理輔導》這門課,讓我認識到要想真正學好心理輔導,特別是要想很好地掌握心理輔導的技能,創造性地展開工作,有效地幫助來訪者解決問題。

  在學習的過程中,使我聯想到我的學生中的各種問題以及自己的處理方法,也讓我定位了以後的努力方向:做一個優秀的小學生心理健康輔導員,讓那些需要我幫助的心理求助者感受到我今天一樣的成長喜悅,感受到心理健康帶給自己生活幸福感的提高。

  在《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標準與心理輔導》的學習過程中,我認為“努力創設一種激勵成長的氛圍,促進學生向健康的方向成長。”是一種非常積極向上的輔導方法,教育學理論告訴我們,每個學生都是有進步要求的,都希望別人認為自己是一個好學生。怎樣進行有自卑、內向成績差的心理問題生的心理輔導呢,我簡單歸納了三點:

  ***一***播種信心

  談心——這是我要和這樣的孩子做的第一件事,每次都選擇輕鬆的話題,通過談話,都能在孩子不易察覺地情況下,發掘其身上的優點。在經常在他們說得好、說得對的時候,大聲地表揚,讚賞學生“你說得真清楚,老師聽懂了”,“你真會思考問題”,“你真是有主見”……漸漸地她有了“我說話表達能力很強”的認識,每次說話都昂首挺胸的樣子。

  於是,再乘勝追擊:“你要對自己有信心,因為你和別的小朋友一樣聰明,加油!一直鼓勵孩子往好的反向發展。

  ***二***樹立信心。

  “一切教育都歸結為養成兒童良好的學習習慣”。要使這樣的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注意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並持之以恆,以逐步幫助他們全面地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由於他們的基礎較差,所以常常通過一些現實生活中的事例,培養他們從多角度思考的習慣;鼓勵他們大膽想象,同時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自主地發揮智慧和潛能,自己也能肯定自己的能力,從而堅定信心。

  ***三***激勵信心

  根據小學生好模仿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及時地發現一些學生可以效仿的事例,用一些激勵性的詞語觸動孩子的心靈。如: “XXX同學,作業是同學們學習的榜樣”,“XXX同學,很會提問題”等等。這樣,就讓他們有了學習的物件,促使他們學會適時地調控自己的學習行為,同時,我還制訂一些制度如點滴彙報制度,激勵措施如加花評比等,日積月累,在榜樣的影響下,他們的學習習慣一定會有大的改善。

  做為教師要努力使教育適合學生的個別特點,教師要懂得的他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價值觀,因此在教育中要靈活運用各種教育策略,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一定會保持一顆健康,公平的心態,關注每個學生,善待每一個學生,關心愛護自己的學生,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快樂成長,成為祖國的有用人才。

  實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1.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質包括個人的精神面貌、氣質、性格和情緒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學生求知和成長,實質上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心理活動和心理髮展過程。教育提供給學生的文化知識,只有通過個體的選擇、內化,才能滲透於他們的人格特質中,使其從幼稚走向成熟。這個過程,也是他們心理素質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因此,保持良好的心理適應狀況,是抗拒誘惑、承受挫折、實現自我調節的關鍵。

  2.心理健康教育是驅動學生人格發展的基本動力

  心理健康教育與受教育者的人格發展密切相關,並直接影響個體人格的發展水平。一方面,學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接受的道德規範、行為方式、環境資訊、社會期望等逐漸完善自身的人格結構;另一方面,客觀存在的價值觀念作為心理生活中對自身一種衡量、評價和調控也影響著主體人格的發展,並且在一定條件下可轉化為人格特質,從而使人格發展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極地附屬於這種轉化,而是在轉化過程中能動地引導受教育者調整方向,使個體把握自我,對自身的行為進行認識評價,以達到心理優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心理健康教育是開發學生潛能的可靠途徑

  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潛能開發是相互促進、互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為二者的協調發展創造了必要條件。心理健康教育通過激發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幫助他們在更高的層次上認識自我,從而實現角色轉換,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最終使潛能得到充分發揮。

  誤區

  目前,大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認識上的偏差。首先,是對健康定義的片面理解。學生往往沒有認識到心理健康也同樣是評價一個人是否健康的重要內容之一,很多學生只注重身體健康而忽視了心理健康;其次,是對心理健康標準的片面理解。學生通常認為只有患精神病的人才是有問題的;此外,是對心理健康水平的片面理解。有的學生自認為沒有什麼心理煩惱和心理困惑就是心理健康水平高的人。這種錯誤的認識使學生在遇到情緒不良、心態失衡或是壓力過大等情況時,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心理健康正面臨著心理疾患的威脅。缺乏維護心理健康的意識使很多學生錯過了避免形成心理問題的最佳時機。

  主要措施

  1.開展多種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普及心理衛生知識。可以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讓學生充分了解有關專業知識。也可以開展心理諮詢工作,讓學生找到傾訴的物件,受到正確的引導,及時走出心理誤區。

  2.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在各科教學之中。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只要注重考慮學生的心理需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並深入挖掘知識內在的教育意義,就能夠把人類歷史形成的知識、經驗、技能轉化為自己的精神財富,即內化成學生的思想觀點、人生價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3.開展經常性的心理健康調查與研究工作。學校可以對新生採用“問卷”的形式進行心理健康普查,篩選出有心理症狀的學生進行專門輔導,做到心理問題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

  4.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可以組織觀看關於心理健康教育的電影,聽講座,出板報等,給學生提供互相交流的活動平臺。良好的校風會潛移默化地優化學生的心理品質,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有利於使學生間保持和諧的人際關係,有助於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健康愉悅的情緒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