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紫羅蘭的繁殖方法有哪些

  非洲紫羅蘭是我們非常喜歡的一種花卉植物,花色豔麗可愛,點綴效果極佳,而且養殖也比較簡單。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非洲紫羅蘭的繁殖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非洲紫羅蘭的繁殖方法

  葉插繁殖法

  非洲紫羅蘭常用扦插繁殖法,主要進行的是葉插,花後選用健壯充實葉片,葉柄留2釐米長剪下,稍晾乾,插入沙床,保持較高的空氣溼度,室溫為18~24℃,插後3周生根,2~3個月將產生幼苗,移入6釐米盆。扦插過程中,用維生素比處理對非洲紫羅蘭生根後幼苗生長有利,採用25毫克/升的激動素處理葉柄24小時,有利於不定芽的形成。從扦插至開花需要4~6個月。

  莖插繁殖法

  莖插繁殖法也是非洲紫羅蘭會選用的繁殖方法,主要是春季花謝後.結合翻盆換土分割地下塊莖栽種,成苗快,但株形不夠好看,同時由於植株沒有更新,生長不夠旺盛。

  組織培養繁殖法

  現在非洲紫羅蘭比較流行的繁殖方法就是組織培養法繁殖法,以葉片、葉柄、表皮組織為外植體。用MS培養基加1毫克/升6-苄氨基腺嘌呤和1毫克/升萘乙酸。接種後4周長出不定芽,3個月後生根小植株可栽植。小植株移植於腐葉土和泥炭苔蘚土各半的基質中,成活率100%。目前,美國、荷蘭、以色列等國均有非洲紫羅蘭試管苗生產。但這種方式培養的植苗比較多,不太適合家庭養殖。

  播種繁殖法

  非洲紫羅蘭播種繁殖可在春、秋季進行,溫室栽培以9~10月秋播為好,發芽率高,幼苗生長健壯,翌年春季開花棵大花多。2月播種,8月開花,但生長勢稍差,開花少。非洲紫羅蘭種子細小,播種盆土應細,播後不覆土,壓平即行。發芽適溫18~24℃,播後15~20天發芽,2~3個月移苗。幼苗期注意盆土不宜過溼。一般從播種至開花需6~8個月。

  非洲紫羅蘭的栽培技術

  理想的栽培介質必須是通氣性佳、保水保肥、具有適合植物生長的pH值及良好的陽離子交換能力。

  非洲堇在不同生長期對介質的物化性質要求也不同,如:營養生長期-保溼性介質***即泥炭苔***可介於50~60%之間;扦插繁殖期-此時期無根組織,無法吸收水分,介質不宜含太多水分,因此以通氣性佳的介質為主,珍珠石及蛭石可介於60~80%之間。

  位置

  不要放在太陽趨向之處,只要室內有散射光都可以生長,非洲紫羅蘭是很耐陰的室內植物,反而不適合室外種植,最好的位置是放在窗臺邊。

  土壤

  以蔬鬆排水良好的土為佳,可用泥碳土混合蛭石、珍珠石來當介質。

  日照

  室內明亮處皆可生長,窗臺的日照剛好;若放在書桌前,可加上植物燈補充光線,可讓花期延長,開花不斷。

  溫度

  生長適溫15-25度,夏天要注意通風;若是放在辦公室內,由於有空調裝置,溫度不會太高或太低,應該都能生長良好,但須注意水分的補充。

  肥料

  較需肥,最好約10-20天補充液肥一次,少量多次施肥;進入花期時應補充磷鉀肥,若氮肥太多,反面促使葉子茂盛而不開花。

  照顧

  購自花市的非洲紫羅蘭大多為3-4英寸的盆花成品,且已開花或有花苞,帶回家後可放在告窗或有散射光的地方。澆水則視土壤乾燥的程度補充,若有水盤,則等水乾了再補充水分即可,管理上並不難。

  非洲紫羅蘭病蟲防治知識

  病蟲害防治:在高溫多溼條件下,易發生枯萎病、白粉病和葉腐爛病,可用10%抗菌劑401醋酸溶液1000倍液噴霧或灌注盆土中。介殼蟲和紅蜘蛛在生長期常危害非洲紫羅蘭,可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借液噴殺。

  因此為避免傳染性疾病的發生,應預防外病株感染原有植株-外來植株應先隔離至少1個月以上,若未發病,再移至栽培區種植;一旦發現病株,務必立即隔離,並噴灑農藥或直接將病株丟棄。同時為預防帶有病原植株再度發病蔓延,最好全區農藥噴灑;接觸過病株的器具、介質等必須進行滅菌工作或丟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