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種子的種植方法有哪些

  每到秋季,金桂飄香,令人心曠神怡。桂花可以用種子播種進行繁殖,具體需要什麼技術方法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桂花種子的種植方法,希望能幫到你。

  桂花種子的種植方法

  一、桂花種子的播前準備

  種子檢驗

  種子檢驗就是要剔除空殼以及變質了的種子。可以用小刀隨機切開一些飽滿的種子,觀察種仁是否新鮮,有無活力。一般良好種子的種仁為乳白色。

  種子消毒

  種子用清水洗淨後,浸泡在1%的漂白粉或0.5%高錳酸鉀溶液中進行消毒,約15-20分鐘,然後用清水沖洗乾淨後將種子晾乾即可,或是浸泡在0.5%福爾馬林溶液中約一刻鐘,倒去藥液後再密封悶種30分鐘左右,最後用清水沖洗並晾乾。

  二、桂花種子的催芽

  為促使種子能夠迅速發芽,可以將消毒後的種子浸泡在50℃左右的溫水中,約4小時,取出種子後將其放入籮筐內,上覆稻草或溼布,放在18-24℃溫度下催芽。等到有一半以上的種子鍾殼開裂或是稍露胚根時,就可進行播種。催芽過程中,需要經常翻動種子,使得上下層的保持一致的溫溼度,以使出芽整齊。

  三、桂花的播種方法

  播種一般在當年8—9月或第二年的4—5月份進行。基質應選用細沙土腐殖土、無肥腐葉土、蛭石、珍珠岩等疏鬆的排水和透氣良好的基質。先將桂花種子用溫水泡24小時撈出後,用點播法播於盆土內,播後困繞一層2-3釐米的細沙土。噴一次透水再蓋上玻璃或稻草,待種子發芽後要就可拿開,使之透氣,還要防止陽光直晒。

  桂花製作盆景的方法

  取材

  桂花盆景的材料主要來源於採用播種、扦插、壓條、嫁接、分株繁殖育苗和從山野採掘多年的流蘇樹樁。

  選盆

  容器適宜選用較深的方盆或圓盆。盆的質地以紫砂陶盆或釉陶盆為佳。色澤以紫色或赭色較好,可與花、葉色彩有鮮明對比,增加其觀賞效果。

  上盆過程

  桂花喜肥,宜用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盆栽桂花的培養土,通常用田園土、堆廄肥和河沙配製而成,還需進行消毒處理,減少病蟲害。一般在早春或秋季進行,上盆前先在盆底墊一層河沙或蛭石,起到通氣、排水的作用,上面再鋪一層約3釐米厚的泥炭土或細泥。然後,將根部帶土球的桂花苗放進盆中,壅以培養土並用手指壓緊,填土深度在接近盆口處,土面應比盆口低2,3釐米。上盆後要澆透水,並放置在庇廕場所約10天,使其"服盆",逐漸恢復生長。

  整姿技術

  桂花耐修剪,萌發力強,一般上盆1,2年後,就可以在花開後或梅雨季節進行加工造型,以攀扎和修剪相結合為主。主幹可以攀紮成斜乾式或曲幹形;主幹較高者可適當短截,使基部萌生新枝幹,避免下部的空虛,也可以重新剪掉上部枝梢和過密的枝條,進而起到刺激主幹下部另發新枝的作用,以此達到上下的平衡,保持樹形整齊,花葉繁茂。

  盆栽桂花的矮化方法

  抹頭通芽法

  春季為控制盆栽桂花的生長趨勢,當新枝梢迅速抽發、大部嫩枝梢部已封頂停止生長時,可剪去所有新枝的嫩梢頂。對於二、三年生的幼樹可在枝條的偏缺部位保留2,3個新梢,以保持樹冠的整齊。

  樹梢頂部被破壞後,使得營養生長點重新分配。春天又是抽枝與根部猛長時期,但由於突然截去所有的新梢頂,打破了根和冠部的平衡,盆栽桂花在這種刺激下,要求快速得到新的平衡,進而爆發了較強的抽枝力,因此在截去頂梢枝頭的周圍,就會快速萌動腋芽,這些腋芽約經10天就能萌發,數量還比原先多4-5倍。

  長枝拿彎法

  如果盆栽桂花的枝條長短不一,當過長枝條的下部很空時,可把長枝條下部空餘部位拿彎進行填補空缺,以達到矮化且美化的目的。一般在深秋的午後進行拿彎,拿彎前需進行控水。

  在較細枝條旁插一個小木棍,拿彎部位需綁縛在小木棍上,如需要拿彎的枝條較粗硬,可先對要拿彎部位進行幾次扭捏,使之變軟。如果一次拿彎易折斷枝條的話,可在拿彎部位插上兩根竹竿,一根緊靠著枝條用細麻繩綁縛住,再插一個竹竿在需拿彎的方位,也用細麻繩綁縛,此外,拿彎的盤曲形式可以稍加變化,以免呆板。拿彎後的枝條需注意同其他枝條保持協調。之後用細麻繩將所彎曲的地方統統綁縛牢固。竹竿需插牢,避免歪倒或拔出。第二年春,對新長枝條稍加修剪調整,同時取掉綁縛麻繩,這時拿彎枝條已死,不再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