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種植大棚草莓

  大棚草莓一方面提高了時間和土地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也填補了市場上的空缺。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大棚草莓的種植方法。

  大棚草莓的種植:規範化定植

  ①土壤消毒。用綠享一號加敵百蟲,進行一次土地消毒殺蟲工作,以減少土地病蟲害的發生。

  ②施足基肥。選擇含有機質豐富、肥沃、疏鬆、土層深厚、排灌水效能良好的田塊,利用經數月堆放腐熟並蓋農膜受太陽能高溫殺菌處理的豬、羊、免、雞糞等有機肥,並加適量的化肥施入大田。每畝施肥量為有機肥400公斤,菜籽餅150公斤,複合肥***含硫***50公斤,尿素10公斤。施肥後灌水精耕細作,把肥充分拌入土壤,待田水自然落幹後再整畦做壟。壟畦做好後,噴施除草劑。

  ③定植。大棚栽培的定植時間,應根據頂花芽分化程度來確定,通過鏡檢,頂花芽分化率達50%時即可定植。在生產實踐中,如果短縮莖出現明顯弓背,葉片基部葉柄上出現了耳葉,這時候就達到了花芽分化。根據氣候條件,臨安市每年的定植時間均在9月中下旬。6米寬標準大棚,栽種8行,株距20-25釐米。東西向雙行栽種,畝栽6000-8000株。種植時將苗根頸弓背朝向溝邊,並要求將根系剪去一半,否則會引起苗木本身旺長,開花數量增多,導致果形變小。種植深度要求苗木芯子莖部與土壤表面齊平,做到淺不露根,深不埋心。定植後立即澆一次定苗水,以後根據土壤乾溼情況適時澆水,以利成活返青。成活後適時復膜,10月中下旬根據氣候變化及時搭棚扣膜。

  大棚草莓的種植:植株管理

  草莓苗木定植到長出花蕾止,一般要求保留5-6片葉並保留一芽,對過多老葉及子芽、腋芽要及時摘除,開花結果後摘除莖部變黃的老葉、枯葉,及時摘除匍匐莖,以減少消耗。除去小分枝及弱小果。一般每花序梗留果7-9個,以增大果實,提高品質。

  大棚草莓的種植:溫溼度控制

  草莓生長最適溫度是20-28度,36℃以上高溫與5度以下低溫對草莓生長都不利。一般白天溫度控制在25-28℃之間,不要超過30度,晚上以7度為宜。初花期保持25度,成花期掌握在23度。十二月下旬到一月底之間,棚溫低於5度時,應在大棚內設小拱棚復扣膜,極端低溫時應採用三層膜保溫。棚內溼度開花前控制在80%以下,開花至果實膨大控制在60%為宜。為防止高溫高溼發病,利用中午前後進行通風換氣。到翌年4月份,氣溫明顯回升可拆除大棚兩邊的圍膜,加大通風量,起到降溫降溼作用,延長果實的生產期。

  大棚草莓的種植:肥水管理

  大棚草莓由於底肥足,且大部分為有機肥,因此,追肥用量較少。但根據草莓生長情況及時補充磷鉀肥及多元微量元素仍不能忽視。草莓在整個生長過程中要求充足的水分,開花期土壤水分可稍幹些,在草莓生長旺盛期和漿果膨大期需水就較多。灌水可結合施肥進行,將肥溶於水中配成1000倍左右溶液施用。在土壤溼度大不必灌水時,可將肥液直接通過管道施入土壤,在土壤乾燥時,可將肥料稀釋到4000倍,也採用管道灌水的方法,既省工又方便。第二年開春後隨著氣溫回升,生產速度加快,為避免草莓果實酸化,應增施鉀肥,每畝施0.3%硫酸鉀5公斤左右。

  大棚草莓的種植:花期放蜂

  草莓雖然能自花授粉結果,但在大棚內缺少傳播昆蟲,會因此出現授粉不良和畸形果。採用放蜂輔助異花授粉,對改善品質,增加產量效果明顯。放蜂應在初花期進行,花期不噴灑藥劑,以免影響授粉產生畸形果。並適當疏花疏果,做到去高留低,去弱留強。

  大棚草莓的種植:病蟲防治

  隨著我市草莓栽培的面積不斷擴大,以及種植年份增加,病蟲為害程度也隨之增加,新病蟲害品種也不斷出現。主要病蟲有蚜蟲、葉蟎、灰黴病、白粉病及芽枯病等。對蚜蟲、紅蜘蛛可20%增效殺滅菊酯,40%樂果1500倍。灰黴病在高溫高溼以及草莓生長旺盛期最易發生,可用50%速克靈800倍防治,效果很好。對目前部分草莓種植區發生的芽枯病,應採用摘老葉、通風透光,每隔一週噴一次1000倍多氧毒素劑或600倍敵菌丹水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