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雛菊的養護小知識

  雛菊又名延生菊、春菊,是菊科雛菊屬植物。花草從基部伸出,外輪舌狀花,內輪筒狀花,聚生於頭狀花序上,外看成一朵花,花色有白、大紅、桃紅等色。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牌子雛菊的養護知識方面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盆栽雛菊的養護方法

  1、穴盤育苗階段

  胚根萌發階段從胚根穿破種皮開始,幼根接觸到土壤,到長出子葉為第一階段。溫度應保持在18℃。種子發芽具好光性,故播種時無需覆土,但需保持栽培介質的溼潤,切勿於本階段出現介質乾燥的情況。此階段PH值保持在5.5-6.2之間,相對溼度為100%。應避免陽光直射,在播種後對種子進行遮陰。

  2、子葉出現及生長階段

  從長出子葉開始,到長出真葉為第二階段。溫度仍保持在18℃。適當降低栽培介質的溼度,但仍不可太過於乾燥,溼度大約在70%至80%,能使其根系扎入介質吸收養分供子葉的伸展。第一、二階段,需14-21天時間。

  3、真葉生長和發育階段

  從長出真葉開始,到有80%的種苗可以出售為第三階段。溫度降低至15℃左右。空氣溼度也需逐漸降低,兩次澆水間可讓基質有一個乾透的過程,從而形成乾溼迴圈,利於促進根系發育。

  4、煉苗階段此階段

  根系已經形成完好,種苗基本上可以出售,並且通過煉苗而變得耐寒,這個階段持續7天左右。溫度、溼度、施肥濃度基本和第三階段相同。應注意及時移栽上盆。第三、四階段,需7-14天時間。

  盆栽雛菊的栽培管理

  1、土壤

  基質採用疏鬆、排水透氣性良好的栽培基質,基質中粘土含量為15%-30%,可加入15%左右的有機肥料***例如堆肥***,每立方米基質中施加1千克的完全平衡肥料,2千克的緩釋肥。

  2、移栽上盆

  經過煉苗後即可移植,可採用12釐米口徑的營養缽或花盆進行移栽上盆。上盆後及時澆透定根水。對用於盆栽的產品來說,在10月初移植要比在10月底移植更好些,因為如果在10月初移植,那麼在霜凍到來之前,植株的根系就可以在容器中生長牢固。

  3、澆水

  水分應在上盆後澆一次透水,兩次澆水間可讓基質略幹,再澆足水,遵循間幹間溼的原則,有利於根系生長髮育。應注意保持基質溼潤,但不要飽和。在發蕾時應該控水,防止花莖太長。

  4、溫度

  生育適溫為10℃-12℃。室外栽培時需進行覆蓋。為得到良好的植株品質,儘可能將雛菊置於冷涼的條件下栽培,但要避免霜凍,防止植株受凍。雛菊在5℃以上可安全越冬。溫度低於6℃,生長相對緩慢,推遲花蕾的形成;溫度高於12℃,導致植株葉片增大,花莖細弱,開花數量減少,生長勢衰減。室外氣溫逐漸溫暖後應注意及時通風。

  雛菊的形態特徵

  形

  小雛菊多年生或一年生葶狀草本,高10釐米左右。

  葉

  小雛菊的葉基生,草質,匙形,頂端圓鈍,基部漸狹成柄,上半部邊緣有疏鈍齒或波狀齒。

  花

  小雛菊為頭狀花序單生,直徑2.5-3.5釐米,花葶被毛;總苞半球形或寬鐘形;總苞片近2層,稍不等長,長橢圓形,頂端鈍,外面被柔毛。舌狀花一層,雌性,舌片白色帶粉紅色,開展,全緣或有2-3齒,中央有多數兩性花,都結果實,筒狀,簷部長,有4-5裂片。

  小雛菊的花期為春季。

  果

  小雛菊的瘦果扁,有邊脈,兩面無脈或有1脈。冠毛不存在或有連合成環且與花冠筒部或瘦果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