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節氣怎樣養生

  春季養生,人們常說關鍵在於養肝。春分節氣,會覺得容易口渴,嘴脣乾裂,常咳嗽不止,這與肺的運作息息相關,因此,不僅需要養肝,還要養肺。下面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春分節氣如何養生,供大家參考。

  春分節氣如何養生?

  第一、從我們熟悉的飲食開始。首先,是老生常談的多喝水,雖說春季是個溼潤的季節,但不代表我們人體也有足夠水分。身體經歷抵抗冬季的嚴寒,來不及適應春季環境,因此需要補充更多的水,才能與環境協調平衡。其次,吃什麼蔬菜瓜果好呢?梨、甘蔗、青菜、白蘿蔔、蓮藕、黃瓜……都是很不錯的選擇,有沒有發現它們最大的共同點——都有潤燥滋陰的功效,對肺的濡養功不可沒。還有一些補肝的食物有豬肝、豆類、塘蝨魚……最後,不得不提的有益於肝、肺的中藥材有:石斛、西洋參、枸杞、杜仲、何首烏等,可以做成枸杞桃仁雞湯、首烏鯉魚湯等,是春季養生的藥膳煲,為機體提供能量。

  第二、陶冶情志。讀書、寫字、繪畫、下棋、彈奏樂器……都是很不錯的方式,不僅可以陶冶情志,修身養性,還能使人在睏乏的季節,為之一振。做愉悅的事情,刺激大腦皮層,從朦朧的狀態驚醒,從而擁抱正能量。

  第三、不可缺少的運動。踏青、做體育運動***如瑜伽、太極、慢跑、羽毛球……***、野炊……都是正能量的來源,很好調節精神的來源,全身的運動同時鍛鍊到了肝肺,增強了機體的抵抗力。另外一個有益肺的方法是“摩鼻、深呼吸、捶背端坐、耐寒鍛鍊。摩鼻即用拇指按摩鼻翼,耐寒鍛鍊可選擇冷水洗臉、洗腳、洗澡等。”***引用《春季養肝時也要注意養肺》***

  總而言之,三種調節都有益於補肝養肺,都能很好調節人體精神,達到很好的春季養生效果。從這三個方面多加註意,你的春季,不再犯困,一定會過得愉快和充實!

  春分節氣養生要做到什麼

  要點:以和為貴,以平為期

  “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中醫講究“天人合一”,由於春分這天正好晝夜平分,陰陽各半,故春分養生定要順應此時的節氣特點,要講求“平和”,以和為貴,以平為期。而春分時節氣溫回升比較快,但時常出現“倒春寒”,因此身體容易出現陰陽失衡、免疫失調,提醒大家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好調攝。

  注 重 起 居

  在起居方面,因春分日夜溫差較大且仍不時會有寒流侵襲,雨水較多,甚至陰雨連綿,患者易出現關節痠痛,而風溼病患者也在此時易復發加重。此時要注意“勿極寒,勿太熱”,穿衣可以下厚上薄,注意下肢及腳部保暖,最好能夠微微汗出,以散去冬天潛伏的寒邪。類風關等老病人此時尤不可大意,不可長時間洗涼水,以免病情復發。

  飲 食 調 護

  傳統中醫理論認為,春應於肝,春季是肝病的高發季節,需要注意養肝,以達肝的平和。甘味食物能補肝益腎,如枸杞、核桃、花生、大棗、桂圓等;而酒易傷肝,春季不宜大量飲酒。平時沖泡菊花、薄荷、枸杞、月季花茶能起到清除肝熱的作用。

  春分時節,肝氣旺腎氣微,飲食方面要戒酸增辛,助腎補肝。同時,由於肝氣旺,易克脾土,而客氣為寒水當令,雨水較多,易生溼,飲食方面忌大熱大寒並注意健運脾胃,健脾祛溼。飲食上可多吃薑、蔥、淮山藥、椰菜等,同時也可結合藥膳進行調理,以平和為期,在烹調魚、蝦等寒性食物時,應佐以適量蔥、姜、酒類溫性調料;而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陽類菜餚時,應配以蛋類滋陰之品。

  精 神 調 養

  在精神調養方面,要做到心平氣和,保持輕鬆、樂觀的情緒,從而安養神氣。切忌因喜怒過而傷及肝氣,導致肝失疏洩、鬱而化熱,則出現口腔潰瘍、目幹頭暈頻發現象。為了順應春分時節的“陰陽平衡”特點,可在風和日麗的時候郊遊,活動肢體更利於肝氣的疏洩。

  按 摩 養 生

  春分時節,易出現目乾澀的表現,晨起時敲膽經可以達到養肝護目的作用。早晨飯前手握拳敲大腿兩側膽經,每條腿各敲2-3分鐘。但注意敲膽經最好在早上進行,不宜在晚上,因為對膽經進行敲打,可振奮膽經的陽氣。中醫認為陽氣主升、主動,若是晚上對膽經進行敲打,可能不利於睡眠。

  另外如出現心情壓抑頭重如裹,可按揉合谷、太沖兩穴可有效舒緩情緒。太沖穴是肝經上的第一個要穴,揉太沖穴可以使整個肝經的氣血旺盛。合谷穴是大腸經的總開關,揉合谷穴具有升清降濁、宣通氣血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