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脫貧攻堅加快全面小康發言稿

  扶貧、脫貧的措施和工作一定要精準,要因戶施策、因人施策,扶到點上、扶到根上,不能大而化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歡迎大家閱讀。

  篇1

  有人說:“農村是一所大學、一個大舞臺、一個大熔爐,能夠從基層幹起,才能夠經風雨、長見識、成良才。今年二月,懷揣著對未來的期許和對人生價值的追求,我來到了雲霧山鎮板橋村,成為一名駐村工作者。

  駐村,我是幸運的。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人,我從小就目睹了農村土地的貧瘠,感受了農村生活的艱辛,我一直都想尋找機會回到大山深處,用自己的雙手為山裡的老百姓做點力所能及的事。今年,我幸運的被局黨委推薦到板橋村開展駐村工作,在倍感驕傲和自豪的同時,如何讓板橋村的貧困群眾擺脫貧困,與全縣人民同步進入小康,是我日思夜想的問題,更是我踐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具體實踐。

  板橋村共有貧困戶51戶123人,為讓貧困戶儘快脫貧,我們針對貧困戶的現狀,因地制宜,量身打造,想盡各種辦法幫助貧困戶脫貧。

  作為眾多農村駐村幹部中的一員,能夠為村民們做實事、辦好事,並且能夠感受老百姓的快樂,是一件無比欣慰的事情,尤其是看到他們讚許的眼神時,更是如獲珍寶般快樂。板橋村貧困戶鍾邦蘭,長期患有癲癇病,但因家境貧寒從未去過醫院檢查,我與駐村工作隊張勇隊長得知這樣的情況後,積極聯絡醫院為鍾邦蘭進行診治,開出診斷證明書,納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報銷範圍。此時,常常抱怨命運不公的她,眼睛裡沒有了疑惑,有的只是激動的淚水;嘴裡沒有了責難,有的只是說不出的喜悅。她走過來拉著我和張隊長的手斷斷續續的說:“謝謝!謝謝你們!謝謝黨的好政策!”那一刻我流淚了,但不是因為心酸,而是為民解憂之後的輕鬆!

  板橋村貧困戶麻葉菊是我的包抓物件,我第一次去她家的時候有一種說不出的揪心,麻葉菊已經70多歲了,她卻是家裡的主要勞動力,她得養活患有精神病的兒子和在縣城求學的孫女。一個70多歲的老人本應享受天倫之樂,可她卻還要為了生計奔波。如何幫助這位老人渡過難關呢?回家我後久久不能入睡。第二天我又來到了麻葉菊的家裡,與她進行了一次長達3個小時的交談,與她交談中我瞭解到他的小孫女是他從路邊揀回來的,而最讓她犯愁是小孫女每個星期的生活費,我聽著聽著眼淚不停地在眼眶裡打轉,我對麻葉菊說:麻姨,你不要焦急,不要害怕,我以後就是你孫女的媽媽,以後你小孫女的生活費、學費、其他費用由我來承擔,我把她當自己的女兒一般對待。麻葉菊眼角的皺紋舒展開了,他笑了!我也笑了!這便是服務百姓之後的快樂!

  這些例子只是我們衛計系統踐行“兩學一做”、推進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還有的同志為貧困戶協調解決看病就醫相關事宜,短短的半年時間,已為4名貧困患者免費提供了瞼內翻矯正術,為120餘名貧困人口提供了就醫綠色通道;有的同志在貧困人口住院期間提供親情般的陪護;有的同志為貧困戶推銷雞蛋、鴨蛋等土特產品等等,合力助推貧困戶脫貧。

  駐村,我是充實而無悔的。駐村工作伊始,我每天的工作日程都安排得滿滿的,白天與村幹部入戶摸底瞭解貧困戶的基本情況,晚上整理資料,根據每戶不同的情況為他們定規劃、謀長遠。這滿滿的工作讓我變得充實起來。

  這些看似很小很雜的工作,我投入了自己的真情,付出了自己的心血,我更是在繁忙中體會了駐村的充實。我可愛的女兒常常打電話責怪我:媽媽昨天晚上我又沒有看到你,媽媽你到底還要不要我!每每聽到這樣的責備,我除了心酸便是自責!哪有媽媽不想陪伴自己孩子的呢?可我是一名黨員,黨交給我的任務我必須完成,駐村我是無悔的!

  駐村,我是光榮的。光榮,不是因為我在這崗位上的貢獻有多大,也不是因為我的能力有多強,而是因為我們是黨和群眾溝通的橋樑,關係到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所以我堅信:智慧源於勤奮,偉大出自平凡。我將忠於自己的選擇,把“兩學一做”踐行在推進脫貧攻堅上,用駐村工作的實際行動去詮釋同步小康工作,讓我的汗水滴落在板橋村的每一個角落,滋潤村民們乾涸的心田,溫暖我無悔的青春,讓如歌的青春在脫貧攻堅上閃閃發光。

  篇2

  國務院11月15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制定的脫貧攻堅、教育脫貧、生態環境保護三個補“短板”的規劃。會議通過教育脫貧攻堅五年規劃,確定了包括支援各地改善貧困縣義務教育突出“短板”;完善對貧困家庭學生的教育資助體系;重點支援貧困地區每個地級市***州、盟***至少建設好一所符合當地發展需要的中等職業學校等等政策。

  教育,既是一項基礎工程,更是一項系統工程。“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從某種意義上說,“教育扶貧”乃是最先決和徹底的扶貧方式。以“改善教育”為推手,將有望切斷貧窮的源頭,真正實現前端的生態優化。讓貧困地區的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在任何時候都是兌現社會公平的應有之義。

  在《全國“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中,針對教育扶貧所制定的一系列頂層設計,無疑極具針對性和指導力。其既著重於對基礎教育的持續投入,也強化了對職業教育的扶持力度。凡此種種,可以說這是一套全方位、系統化的教育扶貧方案。教育,理應成為脫貧的起跑線。隨著教育資源分配日臻完善,基礎教育覆蓋更為全面,我們的下一代勢必將會有更多機會來讓“知識改變命運”。

  事實上,關於“教育扶貧”從來不缺共識和決心。資料顯示,黨的以來,全國教育經費投入持續提高。黨和國家實施一系列向貧困地區傾斜的教育政策:《國家貧困地區兒童發展規劃***2014—2020年***》,為680個連片特困縣編就一張保障貧困地區兒童成長的安全網;中央和地方財政投入1440多億元,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辦學條件;“面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使貧困地區農 村學生上重點高校人數連續兩年增長10%以上——一個個大手筆,都昭示出全社會對教育扶貧的鄭重承諾。

  而新近公佈的教育脫貧攻堅五年規劃,無疑是對一系列既有政策的延續和強化。其更為具體的佈局落點,使得未來一段時間的教育扶貧工作,有了更為可靠的實踐抓手。教育扶貧就是營造起扶貧扶志扶智的環境,引導貧困家庭主動發展致富。以五年為一個週期,種下努力,收穫碩果。我們有理由期待,以教育扶貧工程為發力點,能夠助力更多貧困家庭致富,能夠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走出宿命。這是一個積極的、連鎖的反應:教育帶來人才,人才又將進一步激發社會活力。請相信,貧困家庭的孩子們,將以優質的教育資源為給養,進而真正掌握改變命運、根除貧困的力量。

  篇3

  自治區第十一次黨代會指出,中央發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動員令,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扶持政策,廣西是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我們既面臨乘勢而上、實現農村全面脫貧、補齊發展最大短板的重要機遇,也面臨資源不足、配置不當、措施不力、錯失良機的嚴峻挑戰。機遇與挑戰相互交織、相互轉化,認清了抓住了就是機會,看不清抓不住就會落伍。近年來,河池市結合自身實際,統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建設,取得一定成效。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需要認真總結經驗,保持頭腦清醒,結合脫貧攻堅和鄉村建設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做到綜合施策、統籌推進,努力實現兩不誤、雙促進、共發展。

  脫貧規劃與鄉村規劃統籌銜接,注重相融共進

  脫貧攻堅與鄉村建設工作是互相關聯、辯證統一的整體。脫貧攻堅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是必須啃下的“硬骨頭”;鄉村建設是改善人民生活條件的重要路徑,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平臺,兩者相互聯絡、相輔相成,必須統籌銜接、同步推進。河池市注重從實際出發,在脫貧攻堅規劃中,綜合利用現有資源,有機銜接鄉村建設相關工作任務,深化拓展相關工作內容。同時,將脫貧攻堅、鄉村旅遊、產業發展、現代農業***核心***示範區建設、易地扶貧搬遷、民俗文化特色開發等工作緊密結合,統籌考慮,同步實施,著力完善農村農業基礎設施,改善農民生產生活環境,以產業發展促進農民脫貧致富。特別是在制定河池“十三五”規劃建議時,將建立“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列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將“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與“建設美麗河池”進行統籌規劃,提出增強發展的協調性,統籌推進農業產業發展、農民脫貧致富與農村面貌改善,加速農業農村現代化程序。在工作舉措上,把脫貧攻堅與鄉村建設融為一體,提出“鎖定目標、分段推進、基礎提升、產業帶動、能人帶動、科教引領、保障支撐、易地發展、連片推進、生態維繫、責任保證、健全機制”的工作思路,制定以村為單元、以屯為基礎、以農戶為物件、以專案為主要內容的工作規劃,做到扶貧專案與鄉村建設專案覆蓋到村、屯、戶和人。在發展貧困地區生態產業中,強調堅持開發與保護並舉,促進產業發展生態化、生態發展產業化,走出一條產業強、百姓富、生態美的綠色發展之路。在推進移民搬遷脫貧的同時,突出把移民搬遷安置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謀劃、與石漠化治理同步實施、與特色城鎮同步建設、與整合政策資源同步深化、與民生保障提升同步推進,創造了移民搬遷與新型城鎮化、現代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的新模式。

  連片推進與多點開花統籌銜接,注重點面齊推

  在脫貧攻堅上,河池市大膽突破零敲碎打舊辦法,變“點式開發、點狀發展”為“連片開發、連片發展”,集中力量支援連片貧困的村域、鄉域、縣域整體推進開發扶貧工作,率先在廣西探索實施整市推進扶貧產業建設、“整鄉推進”開發扶貧示範區建設和連片推進旅遊開發扶貧示範基地建設。整市推進核桃產業發展,核桃種植面積從2011年的13萬畝增至241萬畝,成為華南地區最大的核桃產業基地。全力打造開發扶貧“整鄉推進”大安示範區取得明顯成效,該鄉2.1萬多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11年的2978元增長到2015年的5500元;貧困人口從2011年底的9116人減少到2015年底的1503人,減貧速度是往年的4倍以上。堅持以大安為示範,要求11個縣***市、區***每年各建設1個開發扶貧“整鄉推進”示範點。在鄉村建設方面,按照“串點成線、連線成面、整體推進”工作思路,大力實施巴馬國際旅遊區6縣***自治縣***、革命老區、大石山區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連片推進城鄉交通、水利、農業等基礎設施建設,鄉村環境和農民生活得到極大改善。同時堅持以規劃為導向、以產業為重點、以特色為抓手、以增收致富為目標,依託六宜高速公路、河百高速公路和紅水河、龍江河、盤陽河為紐帶,實施大縣城戰略,推進沿江沿河沿路特色城鎮建設,發展壯大縣域經濟,促進縣域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

  政府主導與多方參與統籌銜接,注重合力共推

  脫貧攻堅與鄉村建設都是龐大的系統性工程,覆蓋面廣、任務繁重,在建設過程中離不開政府主導和社會力量參與,更離不開群眾的主體力量。為此,凝聚各方智慧、匯聚各種資源、形成推進合力是關鍵之舉。河池市要求全市各級各部門樹立全域性意識,加強協調配合,密切溝通聯絡,鼓勵社會各界參與,確保主體力量有效凝聚,形成整體聯動、資源整合、社會共同參與的建設格局。為便於更好開展工作,河池市將脫貧攻堅指揮部和“美麗河池”鄉村建設活動領導小組的具體工作,安排由市委一名領導主抓,並建立兩項工作的聯席會議制度,促進脫貧攻堅與鄉村建設工作良性互動、有序有效開展。同時,加強貧困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員、新農村***美麗鄉村***建設駐村指導員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其組織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建設的重要作用。注重發揮群眾參與建設的主體作用,探索創新“黨領民辦,群眾自治”模式,充分保障群眾的知情權、決策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引導全市各村屯制定完善村規民約,成立村屯黨群理事會,通過黨員帶頭,黨群理事會協調,採取黨組織引領、充分放權、民主決議、群眾評議等辦法,深化拓展屯級黨群理事會黨領民辦基層治理模式,充分調動了廣大群眾參與脫貧攻堅和鄉村建設的主動性積極性,減少了工作的阻力,破解了工作難題。在資金整合上,建立健全上下聯動、橫向統籌、跨部門多領域的資金整合機制,注重發揮財政投入引導作用,積極爭取上級政策、資金、專案支援,堅持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統籌使用、各司其職、形成合力、各計其功”的原則,將扶貧開發、鄉村建設、石漠化治理、移民搬遷、環境建設等專案資金,集中投向脫貧攻堅和鄉村建設中,並採取“財政配套、專案整合、部門幫扶、社會捐助”的“四位一體”投入機制,形成綜合性、多元化的投入格局,真正打破資源“條塊分割”管理現狀,突破各部門各自為政、各行其是、投入無章、建設無序、浪費資源的困境。此外,積極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脫貧攻堅、鄉村建設的扶持力度,加大東西扶貧協作、強化定點幫扶,引導非公有制企業對貧困村的產業扶持和基礎設施建設幫扶,全力破解資金短缺問題,為脫貧攻堅和鄉村建設注入活力。

  完善機制與督查問效統籌銜接,注重成效保障

  檢驗工作是否完成預期目標,必須用成效來衡量。在脫貧攻堅與鄉村建設中,河池市制定出臺了科學、規範的保障機制,以科學的執行管理機制和責任倒逼機制,層層傳導壓力,層層落實責任,確保兩項工作不斷檔不停步、持續有效推進。實行最嚴厲的懲戒問責機制和貧困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脫貧攻堅工作實績考核辦法,將脫貧攻堅與鄉村建設工作納入市直各部門和各縣***市、區***績效考評範圍,大幅度提高減貧指標的考核權重。建立完善“大督查”制度和月季督查通報制度,促進督查問效工作全覆蓋、常態化。同時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為契機,將脫貧攻堅與鄉村建設的實際成果作為檢驗學習教育的成效,全力把脫貧攻堅與鄉村建設不斷向前推進。


猜你喜歡:

1.脫貧攻堅講話稿

2.脫貧攻堅講話稿

3.脫貧攻堅講話稿

4.弘揚優良傳統推動脫貧攻堅發言材料

5.關於脫貧攻堅主題發言稿

6.弘揚優良傳統推動脫貧攻堅專題討論發言材料

7.幹部弘揚優良傳統推動脫貧攻堅發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