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進行速讀節奏訓練

  速讀,作為一種現象,古今中外,均已有之。我國古代,《北齊書》曾記載王孝瑜“讀書敏速,十行俱下”。前蘇聯大文豪高爾基看雜誌,往往是“幾頁幾頁地翻”。經科學地速讀訓練,其讀速更大得驚人:日本加古德次先生精心訓練的速讀能手長江美子,最快可達每分鐘讀20萬字。我國北京鐵路二中程 漢傑老師,臺北師專附小譚達士校長訓練的學生其閱讀效率也是成倍、成數倍地增長。本模式實驗表明:學生 閱讀效率一般可提高4—5倍,達到1500字/分。大量經驗表明,速讀能力同其他技能一樣:通過訓練,才能提高;通過有效的訓練,就能迅速地提高。

  這裡所說的節奏,是指快速閱讀時眼球運動的移動和中止相互交替的、有規律的程序。

  由於快速閱讀時,要在不降低理解和記憶水平的前提下,幾倍、十幾倍、幾十倍,乃至上百倍地提高閱讀速度;所以,必須防止因左腦語言中樞進行習慣性的、單方面的理解和記憶,以及進行對理解和記憶與否的核實,而降低了閱讀速度。

  我們在訓練中強行讓眼睛採用一定的節奏***適應之後,強制感就會漸漸消失的***,視讀應該感知的範圍內的簡單的幾何圖形***或者極少有人能夠認識的冷僻漢字***,來抑制左腦語言中樞的活動,以利於開發右腦所固有的形象思維和形象記憶能力,養成左右腦在閱讀過程中的綜合協調能力,使大腦兩半球在快速閱讀過程中配合默契,密切合作。

  節奏訓練分以下四步進行:

  1、用狹長的長方形框框隔出每一個視讀野的範圍,對這個範圍要能用雙眼將其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一次性的攝取,使其清晰地映入視覺並印在腦海中。長框框內沒有文字,這是因為如果有文字的話,在訓練初期就會由於頑固的音讀習慣的干擾而不能整體性地、一次性地攝取,並且會使注意力難於平均分佈開來。

  長框框內沒有文字,也沒有圖案,所以,即使想在腦海中讀和記也無法進行,因而只能像看圖畫一樣來視讀;而且由於長框框不是語言的載體——文字,這種最簡單的圖形也必然會直接輸入右腦,而使左腦處於完全休息的抑制狀態。這樣顯然有利於一貫處於相對弱勢的右腦的圖形識別和圖形記憶能力的開發,為下一步左右腦共同在閱讀過程中發揮作用創造了條件。

  節奏訓練的要領是:按長框框規定的每一個視讀野的大小,始終保持住這個範圍,以規定的速度均衡地靠眼球的跳動來移動視點***我們配發給朋友們的光碟或磁帶上錄有節拍器發出的聲響,每一個聲響就是一次眼跳的時間,請大家一面聽錄音,一面跟著節拍器的聲響跳動眼球***,認真仔細地體會眼球運動的節奏感、每次注視的範圍和從上一行移到下一行時的角度。

  注意,不準出現忽快忽慢、丟行竄行、視讀野忽大忽小等等不良現象。若一旦出現,要立即堅決地予以改正。

  2、在長框框內放進了一些簡單的幾何圖案,應該像前面的剛剛進行完的訓練一樣,視讀野要均勻,用雙眼每次一個框框地視讀每個長框框內的圖案。必須把每個長框框內的所有圖案當作一個視讀單位來進行整體性的視讀。節奏和速度,一定要保持得像看沒有圖案的長框框時一個樣。

  這項訓練,不是讓朋友們理解和記憶長框框內各種圖案的具體內容,只是讓大家繼續體會眼球運動的節奏、速度、每次注視的範圍和換行時的角度。必須以每個長框框為單位來進行整體性的視讀,仍然是這項練習的關鍵。

  練習的初期仍然可以聽著節拍器的聲響來進行,等到能夠比較有把握地完成時,應該逐漸地爭取脫離節拍器的聲響。

  3、在長框框內放進文字,同前面剛剛完成的兩項節奏訓練一樣,視讀野要均勻,雙眼同時以每一個框框的整體為單位地視讀每個長框框內的文字。必須把每個長框框內的所有文字當作一個視讀單位來進行整體性的視讀。節奏和速度,一定要和沒有文字的長框框一樣,剛開始的時候,可以聽著節拍器的聲響練習幾次,但是要儘量爭取早一些脫離它。

  這項訓練,不是讓大家理解和記憶長框框內文字的內容,只是讓大家繼續體會眼球運動的節奏、速度、每次注視的範圍和換行時的角度,以每個長框框為單位來進行整體性的視讀,並且有意識地抑制習慣性的音讀現象的發生。所以,我們特意選擇了一些極為少見的繁體字,大家不要管它們讀什麼音、也不要管它們是什麼意思,只要把每個字的筆畫和間架結構看清楚,記牢靠就可以了。

  4、在長框框內加進常用的,有系統、連貫、完整意義的漢字——文章,要求大家嚴格按照前面的節奏訓練所體會到的節奏感來視讀,仍然不要求讀懂和記住其內容,只要形成按規定的節奏來閱讀的習慣即可。這是整個訓練中左右腦結合的關鍵環節,務必要練好。

  5、不再需要長框框的輔助,以通過前面三項節奏訓練中所體會到的每個視讀野的範圍大小、每一次注視和跳躍的時間以及換行時的角度,使文字能順利、流暢地攝入到視覺和腦海中。

  這項訓練剛剛開始的時候,仍然不要求大家理解和記憶文字的內容,只要能按規定的時間流暢地、均衡地、印象清晰地視讀完規定的數量就行了。但是,當朋友們能夠比較有把握地完成以後,就應該爭取不僅能夠讀完,而且能夠讀懂和記住文章的內容。

  在實際訓練中,以上各項節奏訓練要逐項進行,前一項不能熟練地、穩定地掌握之前,不要急於進行後一項。

  注意:節奏訓練過程中,也要保持丹田呼吸,不許眨眼。

  為什麼在進行視覺機能訓練和節奏訓練時不許眨眼,做不到怎麼辦?

  本來,眨眼是人的眼睛進行自我保護的條件反射行為,是很自然的生理活動。

  但是,看書過程中的眨眼,卻是一種對注意力的集中、穩定和持久有破壞作用的行為。

  研究發現,越是眨眼比較多、比較勤的人,注意力的集中性、穩定性和永續性就越差。因此,我們常常用“連眼都不眨”來形容人們精力特別集中的狀態。

  看書過程中的眨眼,還是對理解和記憶文章內容的整體性有割裂作用的有害行為。

  假如,我們在一分鐘之內閱讀完一篇文章,這期間如果眨了一次眼,該文章就被硬性割裂成兩個部分;如果眨了兩次眼,該文章就被割裂成三個部分;眨眼的次數越多,該文章被割裂的也就越零散。

  我們都知道,越是零散的事物***包括知識和資訊***,越是難於處理和把握;而越是整體性強的事物***當然也包括知識和資訊***,就越是容易處理和把握。我們讀書時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記憶,當然也是這樣。

  所以,我們要在讀書過程中儘量控制和減少眨眼的次數,越少越好。可是,一般人每分鐘之內都要眨眼四五次,有的人還會更多。這無疑也是我們以往讀書時理解記憶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為此,我們在視覺機能訓練和節奏訓練時不許眨眼。其目的就是要通過鍛鍊來減少閱讀過程中的眨眼次數,藉此來保證閱讀內容的整體性,幫助提高理解記憶效果。

  在全腦速讀記憶法訓練的初期,許多人會由於不眨眼而感覺眼睛乾澀、酸脹或疼痛,這就需要用意志力來剋制自己,除非眼睛被淚水遮蓋而視線模糊看不清目標時才眨一下來排除淚水,否則,就儘量不眨。經過一段時間的鍛鍊,上述不適感就會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