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夫球場設計規範

        高爾夫在中國目前還是太小眾的一項運動,很多人不瞭解高爾夫是怎麼回事。所以要講高爾夫設計規範,也許不得不先從球場嘮起。

  什麼是高爾夫球場?

  ——世上本沒有高爾夫球場,在上面玩球的人多了,就成了球場了。

  同其他設計學科一樣,高爾夫最早也沒有什麼設計師,在最初期,只是對於使用功能的需求,逐漸地形成了一定規範要求,有了一些固定的模式。

  然而隨著要求標準的提高,人們的追求已經不滿足於僅僅是基本使用功能時,更多的附加的東西被提出來,更多的含義被賦予,於是設計師的職業就逐漸形成。

  高爾夫球場顧名思義是高爾夫運動使用的場地。打高爾夫,簡單來說就是從某個指定的起點,用專用的球具,將球最終打到一個指定的終點——這樣的終點是一個直徑大約11釐米的球洞。這樣算打完一條球道。

  然後,由18個這樣的起點終點就構成了一輪比賽,也就是18條球道組成一個標準高爾夫球場。

  ——為什麼是18這個數字,原因眾說紛紜,不過早在幾百年前的蘇格蘭就固定下來前9+後9=18洞為一個標準球場是公認的。

  但這18條道的構成以及組合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這一點使得高爾夫不同於其他球類運動***,通常有4個五杆洞,4個三杆洞,10個四杆洞,通過穿插搭配,從而構成標準桿72杆。

  ***很多人誤會72杆才是標準,實際根據用地大小,70、71、73、74都可以視為標準球場。而有的球場日常經營標準桿定為72杆,而職業比賽時定為71杆,一般是把某條短的五杆洞定為四杆洞。***

  現代高爾夫球場的模式起始於蘇格蘭海濱links球場。這種links風格主要特徵是:沙地、海風、多灌木而沒樹,同時也形成球道的最基本組合元素:發球臺、沙坑、短草區、長草區、果嶺。

  數百年間,隨著球場向內陸遷移,球場所處的自然環境發生變化。因地制宜,球場也呈現出多樣性。單以自然環境定義球場風格就有:海濱、山地、森林、沙漠、公園、溼地。

  但是無論什麼風格球場,在蘇格蘭形成的高爾夫最主要的元素:發球臺、沙坑、短草區、長草區、果嶺,這些總是必不可少,只不過在此基礎上增加了水塘,或者樹木等常見元素。

  設計師的工作就是要把這些元素合理調動、佈置,形成一條條球道,再由這些球道構建一個有吸引力的球場。

  說到這裡依然似乎很簡單,“不就是排出18條道麼?”,“誰都能畫啊!”

  如今,人們已經認可了建築設計師,或室內設計師是專業領域的專業人士,包括人們認可道路都要有專門的設計師,而不再是“走的人多了就成路了”。

  其實高爾夫設計師在自己的領域的工作性質和這些設計師是一樣的。

  很多人甚至所有人都可以勾畫一個房子的圖紙,比如農民兄弟的“三間大瓦房”。但不是每個人都可稱為建築師。

  同樣,也許任何人都能畫出18條道,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稱為球場設計師。

  所有的設計想法最終成為實物,是需要一套完備的圖紙來支援的。

  一名真正的室內設計師的工作,會包括對空間、功能、材料、水暖電管線等很多問題的處理和解決。

  同樣,高爾夫設計在一份合理的路線佈置圖之後,會有詳細戰略設計、造型設計、給排水系統設計,以及果嶺、沙坑、發球臺的細部設計,還有水塘、景觀的細部設計,等等。

  這些單項分支只有在稱職的設計師總體控制下,才能做到相互支撐,相互補充,使最初的路線圖成為一座符合要求的、合理的球場。

  並且,只有真正合格的設計師,才能做到儘量利用原始資源,創作一個“屬於這塊地”的設計作品,以使球場更具自己的特點,使球場的建設成本更合理,使球場的生命力更長久。

  最重要的,只有真正的設計師,才有可能設計出供人們體味高爾夫運動魅力的“球場”,而不是冠以高爾夫名份的“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