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橄欖球運動的體能要求

  橄欖球運動起源於英國,隨後擴充套件至歐陸各國及英聯邦所屬國家與地區。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關於橄欖球運動體能要求的相關資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橄欖球運動的體能要求

  橄欖球是一種衝撞型的運動。為了制止攻方向前推推,守方須擒抱攔截持球的對方球員。因此,防守組員會透過身體接觸,在符合球例下把對手攔下。球例列明防守的擒抱者不能踢、打或絆倒對手。防守也不可拉對方的面罩、用自己的頭盔來攔截、或把對手抱起再摔下。除了這些及另外一些關於「過份粗暴」攔截的規則外,其他方式的擒抱都視為合法。負責阻擋開路的進攻球員以及要避開阻擋的防守球員有很大的空間及方法去令對方失手。四分位更經常因視線未能察覺而受到防守球員以極速撞倒。

  極多的身體衝擊令橄欖球比其他美國流行的隊際運動來得危險。為此,球員們都須穿上很多的特別保護裝備。例如加墊的塑料頭盔、護肩、護臀及護膝。這些護墊是在幾十年前開始推出,而一直以來都在改進中以達到減低球員創傷的目的。

  雖然有保護裝備及相關球例去保障安全,然而橄欖球的玩法令受傷依然常見。根據美國「國家嚴重體育傷患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Catastrophic Sport Injury Research***資料顯示,廿五名橄欖球員,當中大部份為高中生,在二零零零至二零零四年間因橄欖球的受傷而死亡。腦震盪是其中一種常見的傷患。根據「亞利桑那州腦損傷協會」***Brain Injury Association of Arizona***的資料,每年有大約六萬二千名高中生受到腦震盪。比賽中受傷很常見,甚至偶有死亡的例子。在美國國內的後園、公園的消遣或業餘比賽中,因為沒有合規格的裝備而令受傷風險更高。

  有人批評橄欖球為一暴力運動。橄欖球在跟籃球、***英式***足球及其他美國流行的運動比較起來的確有較多激烈碰撞。擒抱式橄欖球在很多的美國校園都被禁止,改為玩用雙手觸碰來取代擒抱的觸碰式橄欖球。體育課大多采用這種雙手觸碰式,而課後的學校體育運動則由於可提供合適的裝備及指導而玩擒抱式橄欖球。

  另外,激烈的身體碰撞及受傷的高風險令橄欖球不太能吸引女性。通常女性在肌肉及重量上的不足會令她們比賽時有著較高的危險。而且,須要擒抱攔截的橄欖球令強壯的大塊頭及敏捷的球員較有利。過去幾年,NFL球員的平均體重有上升的趨勢。

  以上各種因素綜合起來引發的爭論,令橄欖球在過去幾十年跟躲避球、摔角、曲棍球及拳擊等同被列為「暴力」運動。批評者指這些運動都側重在身型大小、體力、蠻力,引起小孩子不健康的好勇鬥狠及比賽心理。但亦有人指出體育帶出體育精神--雖然有身體接觸的運動都有一定程度的暴力在內,但它們總是強調技術及戰術而不是它的好戰性。

  橄欖球運動的主要比賽

  RWC

  橄欖球世界盃賽 ***Rugby World Cup,簡稱RWC*** 是國際橄欖球理事會***IRB,前稱FIRA***的首要賽事,是僅次於奧運會、FIFA世界盃的全球第三大賽事,由各參賽國的男子國家隊參賽。1987年,首屆橄欖球世界盃賽由澳大利亞和紐西蘭聯合主辦,之後每隔4年舉辦一次。

  橄欖球世界盃賽的冠軍隊獲得威廉·韋布·埃利斯杯 ***the William Webb Ellis Cup***。

  2011年橄欖球世界盃在紐西蘭進行,全球近10億觀眾收看了紐西蘭與法國的決賽,最終紐西蘭以8:7獲勝奪得世界盃冠軍,2015年世界盃將在英格蘭、威爾士進行,2019年世界盃將在日本、香港、新加坡進行。

  三國賽

  三國賽***Tri Nations***是南半球橄欖球頂級賽事,每年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南非爭奪該賽事冠軍。

  1996年,為了向北半球的五國賽致敬,南半球三國賽正式啟動。該賽事的前身是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之間的佈雷蒂斯羅杯。而因為遭受國際社會抵制,南非多年沒有組織過巡迴賽遠征外國。

  當1995年橄欖球世界盃就要到來時,南非、紐西蘭和澳大利亞結成戰略同盟SANZAR,實現了三國賽的願景。每隊同每個對手交手2次,2006年之後擴為3次。勝場得4分,平局得2分。和六國賽不同的是,球隊達陣4次以上或者輸球在7分以內的,可以再得到1分。

  1996和1997年三國賽,全黑隊大獲全勝。1998年南非首次獲得三國賽冠軍。2000年澳大利亞首奪冠軍。2001年澳大利亞隊衛冕成功。但是在進入新世紀之後,紐西蘭隊在三國賽中佔據明顯優勢。至今紐西蘭已經9次奪得三國賽冠軍,而澳大利亞和南非則分別奪冠兩次。

  長年以來,一直有謠言說阿根廷隊有可能加入三國賽。有報告顯示,最快2010年時,各方面就會就電視轉播權達成協議,阿根廷就能入夥了。2007年美洲虎隊在世界盃賽上大爆冷門,勇奪第3名。在他們已經是唯一一支沒有常規比賽的世界勁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