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常考古詩詞考點講解

  古詩詞鑑賞是中考語文考察的重點之一,為了幫助大家提高古詩詞賞析能力,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供各位考生參考學習。

  中考語文常考古詩詞:《赤壁》

  常考古詩詞原文: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常考古詩詞考點:

  1、假設東吳美女的命運表現東吳失敗後的屈辱;寫出了周瑜獲勝純屬於偶然的機遇的句子;含機遇造人的哲理的詩句是: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2、詩中評述的是哪一歷史事件?***赤壁之戰***周郎指***周瑜***,二喬分別是***孫策、周瑜的妻子大喬小喬***。

  3、本詩構思別出心裁,請結合詩句內容作具體分析。***最後後兩句詩的妙處?***

  答:A、此詩借一件古物“折戟”興起對歷史的慨嘆,以兩個美女象徵國家的命運,以小見大,巧妙自然。B、3、4句,詩人未從正面去評論這次戰爭勝敗的原因,而是提出了一個與事實相反的假設,從而抒發了對歷史的感慨,角度新穎,思路奇特。

  4、全詩最精彩的是久為人們傳誦的末二句,這二句議論感慨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鬱不平和豪爽胸襟。詩人慨嘆歷史上英雄成名的機遇,是因為他自己生不逢時,有政治軍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還有一層意思:只要有機遇,相信自己總會有作為。

  5、有人認為這首詩的第四句可改為“國破人亡在此朝”,你怎麼看?

  若改為“國破人亡在此朝”意思自然沒錯,但一點詩味也沒有了。杜牧運用“銅雀春深鎖二喬”這一富於形象性的詩句,即小見大,正是此詩藝術處理上獨特的成功之處。

  中考語文常考古詩詞:《春望》

  常考古詩詞原文: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常考古詩詞考點:

  1、借花鳥表達憂國憂民之情的詩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2、作者思念家鄉的詩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3、言明春望所見的詩句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4、運用對比的手法,表達詩人憂國思家的詩句是: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5、“破”、“深”寫出了怎樣悽慘的景象?

  答:“破”描繪了國都被佔,城池破敗,殘牆斷壁的景象;“深”描繪出了草木繁密而又荒蕪,人民離散無人整治的景象,刻畫了詩人痛苦的心情。寫出了國都淪陷、城池破敗、殘垣斷壁、雜草叢生、人煙稀少的冷寂荒蕪的景象。

  6、杜甫詩有詩史之稱,本詩折射出怎樣的歷史事件?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安史之亂,表現了憂國思家、感時傷壞之情。

  7、情景交融在頷聯中得到了完美的體現,試加以賞析。

  答:花鳥本是怡人之景,而詩人見之而泣,聞之愈悲,可見時局的不幸,這裡詩人將悲情融於樂景,更加重了悲的抒情色彩。

  8、“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是千古傳誦的名句,你知道為什麼嗎?

  答:這兩句真切地表現了戰亂中人們思念親人、盼望得到親人訊息的心情,能引起人們的共鳴。“連三月”寫戰禍之長;“抵萬金”言家書難的。

  9、末句“不勝簪”這一細節有怎樣的作用?

  答:強烈地表現了詩人憂國思親之情。

  本詩的前四句寫景,所寫內容均統在一個“恨”字中;後四句抒懷,一個“搔”的動作***細節***將一位白髮稀疏、孤立於長安城頭的老詩人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